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不可避免出现地铁隧道近接工程的相互影响。为此,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上跨问题的卸荷机理,分析新建地铁隧道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影响,从机理出发,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得出其影响结果,最后提出工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文超  伍肖  程涛 《路基工程》2017,(1):146-15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隧道施工临近既有已运营隧道的情况越来越多。以某工程中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已运营隧道为背景,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盾构下穿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既有隧道的应力和位移以及不同地层损失、不同覆土厚度和隧道间距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施工使既有隧道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并使既有隧道产生向着新建隧道的位移,最大位移发生在新建隧道下穿位置;地层损失、覆土厚度、隧道间距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较大,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既有地下构筑物附近进行新建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已经成为趋势和普遍现象。浙南某新建城市隧道与既有地下粮库隧道交叉布置,属于小净距隧道。该文针对新建隧道的施工工法,爆破振速控制等方面的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分析,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依托洲头咀隧道工程,采用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组织和行车条件较为复杂的城市过江隧道进行建模,开展螺旋形匝道展线、地下立交匝道出入口,以及大纵坡隧道工程方案的运营状态仿真分析,评价工程运营期间的交通安全和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5.
于军 《隧道建设》2013,33(1):22-26
浅埋暗挖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会对既有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解决好下穿施工引起的既有结构沉降变形问题,对城市地下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显著意义。以北京地铁6号线东四站-朝阳门站区间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5号线东四站为工程背景,在施工过程中开展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总结分析零距离穿越施工对既有结构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 1)在隧道开挖轮廓线两侧2 m内进行全断面注浆能够显著提高穿越段的土体强度,有效降低既有地铁车站的沉降变形; 2)千斤顶顶撑能够对既有结构底板提供支撑反力,不仅限制了既有结构的沉降变形,而且减小了穿越施工对既有结构的影响范围,确保既有结构的最大沉降值控制在3 mm以内。  相似文献   

6.
分析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并对既有隧道的安全度进行合理评价,是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拟建的新疆乌鲁木齐市雅山连拱隧道工程,与既有隧道平行、小近距。现根据该隧道工程在设计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就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经优化分析,通过严格执行"早封闭、二衬紧跟",尽早完成支护结构施作,采用合理的施工工法,并对新建隧道底部进行注浆加固,可有效地减小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其成果可供国内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剑勇 《隧道建设》2014,34(2):147-152
为解决在特定的城市地下空间新建隧道施工影响既有地下结构安全的问题,以北京地下直径线前三门隧道上跨既有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提出"隔离桩保护,分步开挖"设计方案,模拟隧道分步开挖过程,计算隧道施工过程中联络通道的位移值。主要结论如下:隧道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分步施工法是可行的,施工不会影响联络通道及电力隧道的结构性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基于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的特点,首先从人、车、路、环境,以及车库吸引率等方面建立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影响因素体系,然后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利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入口坡度、出入口车道长度和地下车库吸引率,最易受到影响的是车辆速度和驾驶人的反映判断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地下环形隧道和地下车库的通达性,减小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的交通延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越来越常见,但盾构法施工下穿既有构建筑物的风险大,难度高,稍不慎可能出现灾难性后果。以盾构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框架结构为例,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框架结构和地层应力场的影响,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工程新建潜盾隧道将与捷运既有车站横向交会,2条捷运线交会处将新设立一座捷运车站,并与既有车站连通并于站内进行直接转乘。新设车站地下连续壁已经完成,且紧邻既有车站,而新建的潜盾隧道将横向穿越既有车站下方,并与新设车站衔接。为降低潜盾隧道施工对既有结构物的影响,于隧道掘进前在既有车站附近进行一系列水平及垂直地盘灌浆改良。本分析采用三维数值工具进行分析评估,以预测地改灌浆过程中以及隧道掘进对既有结构物可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隧道掘进发生的结构变形量均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袁树成 《隧道建设》2017,37(Z2):60-66
为研究新建隧道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依托山西太原黄土高原地区邻近既有隧道施工的新建铁路隧道工程,采用经验评估法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析新建隧道开挖对临近既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新建隧道位于既有隧道限制范围内时,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距离越小,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越大;当新建隧道位于既有隧道需要注意范围内时,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轴线中间位置的扰动最大。  相似文献   

12.
姜炯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1):248-250,258
以某综合管廊穿越地下交通隧道为例,分析讨论了两者的竖向关系及协同设计。综合管廊采用“管廊变舱+结构共建”的形式上跨交通隧道,通过调整管廊的舱室数量、净高、净宽,将管廊内敷设管线的重新排布,尽可能减少了管廊穿越对交通隧道竖向设计的影响,起到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减少工程投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5,(7)
随着大量城市公路隧道和地铁隧道大规模的建设,在城市隧道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需要穿越既有隧道的工程难题,这类下穿工程对既有隧道的安全形成了严峻的考验,成为城市隧道建设中等级最高的风险工程。软弱围岩条件下新建隧道下穿浅埋隧道工程更是此类工程中风险等级更高的工程,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浅埋既有隧道进行了详细地安全与稳定性分析,详细研究新建隧道的开挖对既有隧道造成的影响,为此类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经验类比法以及单纯进行应力、位移分析的不足,系统地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结合石黔高速公路万寿山隧道下穿既有营运沪蓉铁路隧道的工程实例,基于对既有铁路隧道的调查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预测新建公路隧道对既有铁路隧道的影响范围、既有铁路随新建隧道开挖产生的位移和沉降大小,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对策,且对新建公路隧道、既有营运铁路隧道衬砌结构进行结构验算。  相似文献   

15.
以史家山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爆破施工对近距既有病害隧道的影响.采用现场检测与监测手段,施工前对既有病害隧道进行现场检测来评估其安全状况,施工过程中监测既有隧道的爆破振速,确定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安全状态.针对监测结果,提出爆破安全控制技术和措施,减小新建隧道对于近距既有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董武 《路基工程》2019,(4):125-129
随着国内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各种类型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频繁出现新建工程与既有工程交叉、并行相互影响的问题。为此,依托广东省内某高速铁路路基上跨既有公路隧道工程,采用结构力学法与岩石力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建路基工程对下方既有公路隧道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引入无限大厚壁圆筒弹性模型推导了两种方法所采用参数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路堑开挖和铁路运营荷载作用会使既有公路隧道结构处于回弹状态,隧道结构安全系数在相关规范允许范围内,即新建铁路路基工程不会对下方公路隧道结构造成安全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区地下空间管线交杂,既有管线下进行隧道建设时,既要考虑施工对地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对地下管线正常营运的影响,文中对地下管线不同直径、材料、埋深度管线与隧道的接近距离、岩土参数5个因素及其4种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管线、土体及隧道衬砌结构为一体的三维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16组参数组合下地下管线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等效竖直位移,通过分析这两个指标,得到城市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对既有地下管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地铁盾构法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佐  代光辉 《隧道建设》2014,34(10):931-936
为了探讨新建隧道的施工对既有隧道产生的影响,以西安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新建盾构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对地表及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得到了既有隧道管片位移、内力以及既有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正交下穿盾构隧道施工时,上方既有隧道与地表将会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同时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发生不均匀侧移和扭转,正交位置附近既有隧道结构下侧出现不同程度的拉应力,需要对正交区域内的地层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9.
徐涛  陈梁 《路基工程》2020,(6):86-92
以合肥地铁3号线邻近的经开区大学城地下空间开发工程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回筑过程中基坑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基坑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影响主要以水平位移为主,同时大断面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较小;施工过程中,基坑及既有隧道结构的位移在容许的范围内,验证了围护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丹平快速路—猫公坝隧道近距离上穿越布吉供水隧道、东部引水隧道,三条隧道交叉叠置,对既有隧道结构影响较大。该文论述了猫公坝隧道修建过程中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和工程安全性;提出了既有隧道的工程安全控制指标。建议在地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进行机械开挖。若必须采用爆破施工,应严格控制既有隧道结构的振动。对既有隧道结构、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中夹岩体提出了加固措施。拟定出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监控量测方案,根据监测数据反馈围岩与支护的状态以指导施工,并为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了预案。实践证明,对布吉供水隧道的加固设计是必要的和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