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目前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整体稳定性研究主要基于假定全部桩体发生剪切或者弯曲破坏的不足,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位置处桩体的受力特性,破坏模式以及复合地基整体破坏过程的开展方向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桩体弹性模量对桩体受力、破坏模式和破坏顺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会同时发生弯曲与剪切2种破坏模式,并且水泥土搅拌桩受力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大的不同;路堤荷载作用下,桩体的破坏具有渐进性,坡肩以外桩体更易发生弯曲破坏,破坏方向由坡脚首先发生,并向路堤中心逐渐延伸,而路堤内侧桩体更容易发生剪切破坏,破坏方向由路堤中心向坡脚延伸;随着桩体弹性模量的增加,桩体会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弯曲破坏;低模量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会首先发生内部剪切破坏,之后坡脚处发生弯曲破坏;高模量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会先于坡脚处发生弯曲破坏,随后在路堤中心发生剪切破坏;桩体弹性模量的提高会增加桩体抗弯刚度,使其承担更大的弯矩,更容易发生弯曲破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交通荷载激增,桥梁构件破坏和整体结构倒塌时有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相对其他形式结构桥梁,钢桁-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冗余度较低,重载作用下构件的初始破坏易引发桥梁整体倒塌,故明确钢桁-混凝土组合梁桥连续倒塌机理和模式,对该类桥梁抗连续破坏-倒塌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因此依托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实体工程,采用能量法和显式动力学数值分析方法,对其构件重要性、破坏后剩余结构冗余度和倒塌动态行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不利荷载作用下,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边跨正弯矩最大区域下弦杆破坏后剩余结构的最低冗余度为1.94,而边跨梁端支点附近腹杆破坏后剩余结构的最低冗余度为1.61。组合梁边跨正弯矩区下弦杆破坏后剩余结构遵循转动铰机制倒塌,破坏路径较长,结构整体倒塌前具有显著变形,最大竖向位移达到60.1 cm;组合梁支点区域腹杆破坏后剩余结构遵循滑移面机制倒塌,破坏路径极短,倒塌前整体结构无明显变形,最大竖向位移仅为9.1 cm,结构破坏呈明显脆性特征。腹杆失效所形成的滑移面倒塌机制对钢桁-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桥极为危险,需重点设计预防。通过对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破坏路径的研究,探明了该类结构各构件的重要性分布特征和结构连续倒塌机制,为提高同类型桥梁抗破坏-倒塌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考虑不同拉压特性的边坡岩体结构稳定性位移判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体顺层边坡破坏主要表现为剪切滑动和溃屈破坏等形式,而溃屈破坏常具有以板或梁的形式发生屈曲破坏的特征,其是否发生屈曲破坏与岩体力学性状有很大的关系,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岩体拉压特性不同的特点,探讨了顺层边坡岩体结构的屈曲稳定性态,并对岩梁模型进行了合理修正,给出了顺层边坡岩体结构稳定性位移判据。  相似文献   

4.
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底摩擦试验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云 《东北公路》2003,26(4):66-68
本文介绍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底摩擦试验模拟方法,通过底摩擦试验模拟边坡的变形破坏演变过程,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以寻求得当的边坡处治办法。  相似文献   

5.
在构造节理发育的火成岩地区,由于某组节理特别发育,岩体会表现出似层状结构特征,这种边坡的变形破坏,既具有一般层状结构边坡变形破坏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性。本文以金丽温高速公路似层状结构边坡的变形破坏为实例。通过地质调查、钻孔资料和孔内电视成像资料分析、地质雷达探测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坡面岩体的变形破坏现象、破碎岩体的空间分布、底滑面形态等,揭示了似层状结构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性,为所研究边坡治理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为似层状结构边坡破坏机理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邓淑飞  张开金 《公路》2022,(6):107-115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K形节点脱空后的承载力以及防脱空措施,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钢管混凝土K形节点脱空后的力学性能,提出了防脱空建议,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支管壁厚较小时,不同脱空率下节点破坏模式均为受压支管局部屈曲破坏,极限承载力大致相同,脱空只影响节点弹性刚度,且节点弹性刚度随着脱空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支管管壁较厚时,破坏模式为主管表面塑性破坏或冲剪破坏;随着脱空率的增大,节点的刚度及承载力均逐渐下降;主管内增设PBL后,主管表面刚度得到提高,不同脱空率下节点破坏模式均变为受压节点的局部屈曲破坏,各模型承载力大致相同;相比于原脱空钢管混凝土节点,节点刚度及承载力均有提高;PBL可显著降低核心混凝土脱空产生的不利影响,当脱空率较大时,PBL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论沥青路面不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包秀宁  张肖宁 《公路》2004,(9):148-151
根据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呈现局部破坏的特点,提出解决路面早期破坏问题的研究方法应当针对这种破坏形式的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的不均匀性进行研究,解决混合料的不均匀问题才是解决水损害和其他早期破坏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沥青路面不均匀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国外有关的研究情况,提出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深埋TBM隧洞岩性界面区域的安全、高效施工,综合应用现场调查、微震监测等手段开展顺隧洞轴向岩性界面区域的围岩破坏特征、微震活动特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岩性界面区域破坏围岩支护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由于岩性界面区域应力集中,开挖卸荷后围岩更容易破坏,且隧洞围岩南硬北软的特征导致不同类型的破坏以蚀变带为界分布在隧洞两侧,破坏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2)岩爆、结构型塌方破坏与微震活动具有良好的空间相关性; 3)当岩爆等级较低时,以结构型塌方为主体进行支护,随着岩爆等级升高,支护及防控的主体逐渐过渡为岩爆。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破坏及其防治措施(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中首先介绍了水破坏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分析了水破坏的内因和外因以及密实式I型沥青混凝土为什么透水性,然后提出了减少水破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南地区红层边坡的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红层边坡岩体结构和破坏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红层边坡岩体结构归纳总结为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和基覆二元结构四大类,层状结构进一步细分为五个亚类;红层边坡破坏形式划分为顺层滑动破坏、软弱互层破坏、楔形体破坏、倾倒破坏、风化剥落和坡面冲蚀六类;针对红层特性,对红层边坡的加固防护提出了放缓边坡、分格排水、植被保墒工程措施,实践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有机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大跨径梁式桥的主要病害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论述了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径梁式桥的两种主要病害,一是跨中下挠,二是梁体开裂。分析了跨中下挠、垂直裂缝、斜裂缝、纵向裂缝的原因,并叙述了预防对策。这些对策主要是:梁有足够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强度;设计中要控制恒载挠度(包括徐变挠度)在一个较小值;在梁纵向两悬臂端施加水平力对顶后合龙;三维分析箱梁主拉应力并布置预应力束;预留体外备用钢束;混凝土加载龄期不小于7天;竖向预应力应两次张拉以保证有效预应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美国城市道路分级的原理和方法。分级原理为:解析道路在出行路径中不同的功能层级,定义机动性和可达性两项定性指标用以描述道路功能属性。具体分级为主干路、次干路、集散路和地方路。对美国和我国城市道路分级方法进行了类比,阐述并分析存在的指标差异。最后,对当前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实践中与道路分级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观点和建议,并对机动性、可达性评价指标在道路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准快速路标准在中等规模城市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内时常发生交通事故,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收集2 193起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资料,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隧道中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事故形态、事故车型以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一天中的9:00~10:00、11:00~12:00、13:00~15:00是交通事故的频发时段,周末发生的交通事故数约占总数的40%,1、2、4、5、7月易发生交通事故;追尾和碰撞隧道壁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违章超速和天气变化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的车型主要为底盘较轻的轿车和重型货车。  相似文献   

14.
桥梁健康监测及传感器的优化布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左云  陈明宪  赵跃宇 《公路》2004,(4):90-94
为了避免或减小桥梁在运营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损伤破坏,必须对桥梁结构采取有效的监测。本文对桥梁工程健康监测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目前桥梁健康监测的发展和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传感器优化布置的研究,还引用了部分实例进行说明,最后指出了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冯传宝 《桥梁建设》2020,50(1):99-104
五峰山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092 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加劲梁采用板桁结合钢桁梁,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高强钢丝索股结构,直径1.3 m。边跨加劲梁采用支架顶推法施工,中跨加劲梁采用缆载吊机由跨中向两侧对称架设,并在中跨侧靠近桥塔位置处合龙;主缆采用平行钢丝索股法架设。主缆制造时,采用无应力长度法计算各索股的无应力下料长度,并在主缆锚固区每处预留长度为±26 cm的垫板空间;主缆架设时,采用4根索股作为基准索股进行架设线形控制,并将主缆长度误差控制在-18~30 cm,均在误差控制范围内;加劲梁施工时,通过分析各因素对加劲梁线形的影响规律,提出控制二期恒载的措施;加劲梁合龙时,采取中跨钢梁不动、起顶边跨钢梁的合龙控制措施;在加劲梁合龙后加载二期恒载。加劲梁合龙后标高误差为-5^+63 mm,线形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利杰慧  王岳平 《公路》2001,(5):37-41
对指定的片麻岩碎石采用规范建议的级配分别加入4%、5%、6%、8%的水泥剂量,在不同龄期进行无侧限抗压、回弹模量、干缩变形等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水泥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实际检测的多年经验,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经常出现的光纤传输损耗过大所产生的危害以及主要原因,并且从五个方面详细描述了降低光纤接续损耗的措施和方法;然后阐述了SDH同步数字传输通信系统的三种时钟提取方法,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详细说明了当前高速公路SDH通信系统主干传输网和接入网的时钟追踪方式,分析了引起高速公路SDH通信系统时钟漂移超限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时钟优化设置的方法,尽量避免时钟漂移超限的出现;文章的结尾针对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座净跨为 5 0 m的桁架拱桥 ,前后 3次因严重病害而进行加固 ,每次加固费用不多 ,但都取得相应的加固效果 ,使本已成为危桥的桥梁延长了使用寿命 ,文中对 3次加固方法做了简要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12):1403-1411
为确保隧道安全,高质量、快速地施工,必须提高现行的施工管理水平,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管理包括隧道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的管理,但重点是施工管理。隧道施工管理的内容基本上可归纳为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作业、质量)管理及环境管理3类。本讲着重分析目前我国精细化隧道施工管理中安全(风险)、技术(作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1)指出安全管理实质是风险管理,我国在风险管理方面,制定和颁布了有关风险管理的指南、规定等,但在执行和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把不可接受的风险变成可接受的风险,认为能否实现这一点,决定于精细化管理和技术水平。指出风险预测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强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掌子面前方地质预测、掌子面观察和洞内外变形量测,收集可靠情报,有效管理。2)指出技术管理的重点是对开挖、支护、衬砌的技术管理。目前我国的隧道施工技术管理普遍不到位,管理粗放。其中开挖管理重点应放在对掌子面前方、掌子面、掌子面后方拱脚部位等围岩的管理;支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把可能发生的位移值控制在容许范围内;衬砌施工管理的重点是衬砌及仰拱的连接,衬砌的施作时机,潜在的初期缺陷的控制。3)以混凝土衬砌初期缺陷控制为例,列出日本管理的细目表以及衬砌施工核查卡,说明只要管理到位,技术才能到位,质量也才会得到保证。4)最后强调“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求“技术精细到位”。不管技术多么好,做不到位,一切免谈。对隧道这样的隐蔽工程,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这方面管理层要下大力气,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20.
罗章波 《隧道建设》2013,33(9):768-773
根据成昆铁路小平地隧道洞口岩体结构发育分布情况,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解释,确定落石的最大直径及方量;通过落石模拟计算,分析危岩体的运动特征,包括落石落下的最大可能位置、弹跳高度和能量等;分析采用被动防护网和钢棚洞相应的安全性,在保证铁路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整治措施的规模,进而提出了洞口防治的综合处理措施。该设计思路、落石防护结构型式具有代表性,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处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