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离岸外海工程不断涌现,海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工程建设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技术问题。预制永久性钢筋混凝土护筒模板的施工方案是加快海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速度的优选方案之一。现浇大体积混凝土所释放的水化热将在护筒模板内外形成较大温差,产生较大温度应力,有导致护筒模板产生开裂的趋势。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提出现浇大体积混凝土用护筒模板的防裂措施,对离岸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车斯文 《珠江水运》2001,(10):30-32
本文简要介绍湛江港30万吨油码头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及施工技术,解决海上大跨度模板设计以及在施工阶段现浇混凝土与大管桩的可靠连接和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等难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挡浪墙产生的温度裂缝问题,从混凝土水化热、外界温度和约束力等3方面分析了裂纹产生原因。从设计方面对挡浪墙进行合理的分段,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计算出产生裂缝时的温度差;从施工方面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将对穿螺丝孔套管改造为冷却水管。从而控制了大体积现浇混凝土的裂缝。  相似文献   

4.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现浇暗埋段隧道是目前国内结构断面尺寸最大的单箱双室管廊箱型结构,工程耐久性及结构防水等级要求高,从而对混凝土控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现浇隧道中的工程实践,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优化结构分层分段工艺、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全方位温控措施等综合手段,对混凝土控裂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体积混...  相似文献   

5.
包俊  陈浩 《水运工程》2021,(12):108-111
在船闸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控措施成为影响混凝土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此需要通过监理寻找一种新的温控手段。结合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实践,阐述船闸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控监理措施,包括管理混凝土混合比、强化跟踪观察等,保证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经验证实,监理机构所采取的措施有效保证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具有可行性。通过灵活的温控手段,提高了船闸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值得其他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德兵  张洋 《水运工程》2023,(10):110-114
在船闸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使用高大模板,为保证模板的稳固,增加其安全性,现场施工中往往采用斜拉杆对模板加固,并使用发泡剂或者缠绕胶带等进行止浆,然而这种传统的方法往往存在工序复杂、止浆效果不佳、拆模后混凝土外观质量差等缺点。为解决该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大体积混凝土高大模板施工的弹性材质止浆垫块,并辅以端头带螺纹的拉杆装置,可有效防止混凝土浆液渗漏,还可为拉杆预留保护层以防止锈蚀。该止浆垫块在现场施工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效,在提升施工质量及效率的同时,较大程度改善了混凝土表面外观,可为类似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止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现浇连续箱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受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麻面等情况,因此需要做好现浇连续箱梁混凝土质量的检测分析。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分别采用温度检测、混凝土外观检测、超声波检测、钻孔内窥法和钻芯取样法进行检测,保证了现浇连续箱梁混凝土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邹浩 《珠江水运》2023,(11):108-11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施工中必须重视大体积混凝土生产、运输、搅拌、浇筑、后期养护管理等工作,不断优化混凝土配比设计、加强后期养护管理,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要求严格把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基于此,本文从大体积混凝土概述着手,结合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旨在利用先进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9.
朱春强 《中国水运》2013,(12):327-328
水电站工程中的大坝混凝土具有结构体积大、承受荷载大、水泥水化热大、内部受力相对复杂等结构特点。在施工上,结构整体性要求高,一般要求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在工程实践中,大坝混凝土容易出现一些施工与质量上的问题。文中分析了新疆北部某山口水电站工程大坝混凝土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大坝混凝土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为水运工程中常见质量病害,本文介绍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并在笔者参与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分析东人工岛现浇清水混凝土挡浪墙施工中采取的控裂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向元锋  王强  郭赞辉 《中国水运》2014,(11):314-315
大体积现浇混凝土裂缝是港口工程码头胸墙和码头面层普遍存在的一个施工难题,且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文中结合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一期发展项目码头胸墙的施工情况,就码头胸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裂缝产生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据实提出了相应的防裂措施,在施工应用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崇宇 《珠江水运》2024,(6):111-113
为满足港口与航道工程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稳定性要求及提高安全系数,文章针对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常见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成因及具体控制措施进行讨论。结合港口与航道工程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提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与优化结构设计,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控制,合理布置测温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作,以此保障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刘树勋 《港工技术》2002,(4):25-27,43
通过对盐田港二期工程的施工监理,重点介绍码头上部结构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和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施工质量控制,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水灰比过大和过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宏  陈宜虎 《中国水运》2007,7(10):132-133
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论述了水灰比过大和过小对混凝土强度、和易性、耐久性、裂缝、收缩的影响,说明了施工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计算最优水灰比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佳水平,节省资源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谢钦云 《中国水运》2009,(6):233-234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因此,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是其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根据厂溪特大桥承台大体积砼的施工情况,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引桥承台有圆形及长圆形共五种型号,高度2.8m或3.0m,为C40海工耐久性混凝土,下设0.8m厚封底混凝土。承台采用钢套箱作模板及挡水围堰施工工艺,结构混凝土分两次或一次浇筑完成,平均一次砼浇筑量280m^3,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提高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俊毅 《水运工程》2023,(9):188-197
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批准了部颁标准(试行)JTB 2003—63《港工混凝土技术规范》,开创了规范化港工建筑物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施工技术要求,其中就已提出耐久性要求的指标,而且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提出最大水灰比的要求,已初步显示出“强度-耐久性”并重的现代混凝土设计理念。提高结构耐久性一直是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追求的目标,施工规范一般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及特殊混凝土施工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仅从提高抗冻融性和抗开裂性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引气是提高北方港工混凝土抗冻融性的基本措施,掺膨胀剂和纤维是减少或避免导致结构劣化的开裂以保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可选措施,其应用技术不断发展和逐步列入规范,提高了施工质量,延长了港工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港口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施工裂缝,降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文章首先对港口航道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对港口航道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对港口航道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胜 《珠江水运》2024,(8):15-18
大体积混凝土因体积较大,温度应力容易引发裂缝,为解决该问题,本文研究沿海复杂港口航道整治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护坡施工。首先,通过精确计算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其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其次,在港口航道模袋铺设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确保模袋与基层的紧密结合,为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提供良好基础。接着,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浇筑、均匀振捣等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最后,通过采取控制措施,控制施工裂缝的产生。工程结果表明:每一组大体积混凝土试体的最大抗压强度都在9MPa以下,并且峰值出现时间较接近,达到预期目标,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从混凝土的强度、外界环境影响、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途径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