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振动主动控制次级通道的时变特点和在线辨识次级通道算法中各通道相互影响,导致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块处理的变步长自适应振动主动控制方法。根据参考信号和期望信号的功率变化对次级通道辨识和振动控制进行块处理的在线调整步长,排除异常信号干扰,进一步提高辨识精度与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原算法比较,该算法的辨识速度和精度均能提升近10%,系统在控制环境突变下能提前近一半时间完成收敛。以单层隔振平台为控制对象对本算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单层隔振平台的振动响应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验证了该算法在实际控制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洋平台振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经典最优控制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受随机波浪力作用下的海洋平台的振动主动控制。由于神经网络的鲁棒性、容错性和很好的泛化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是可行、有效的,并且克服了传统算法本身的时滞问题,为海洋平台的振动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徐箭雨 《中国水运》2007,7(4):122-123
针对近水面机动情况下潜器的深度及纵倾控制问题提出一种不基于模型的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策略。其中,一种称为模糊FCMAC的特殊神经网络被用于补偿潜器动态模型的非线性部分。基于李雅普诺夫原理而推导出的在线学习算法用于更新FCMAC的权值。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策略能较好地适应潜器质量、航速及海浪变化,在较大的工况变化范围内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探索性的方式提出了一种有效降低高速舰船主体结构流体冲击瞬态响应的主动最优控制方法,讨论了最优控制原理、观测器和作动器的设计,建立了一套舰船主体结构流体冲击瞬态响应控制仿真系统。通过对一艘实船的仿真分析给出了一些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6.
圆柱壳结构输入功率流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全洲  李天匀  赵耀  刘敬喜 《船舶力学》2010,14(9):1039-1051
利用导纳函数表示圆柱壳体在激励力与控制力同时作用下的响应,将输入壳体的总功率流表示为哈密顿二次型函数的形式,并以此为目标函数对壳体振动进行主动控制研究.另外,在目标函数中添加控制力幅值二次项以便用较小的控制力取得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利用前馈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得到最优控制力并讨论了几个重要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振动反馈主动控制的功率流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率流是评价隔振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但是如何计算主动隔振中的功率流实用方法仍然有限.有限元是工程上实用的方法,文中提出了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实现反馈控制的丰动减振的功率流计算方法,并举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法,可作为主动控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变结构控制对干扰和参数摄动的“完全自适应性”,设计出了一种基于运动跟踪变结构控制的鱼地律,并将其于被动方式的水下目标跟踪问题中,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可以令相对视线角速度按照给定的运动规律变化,从而大大增强了被动跟踪问题的可观性评估的 且对干扰和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易于工程化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各种带波浪补偿功能的离岸起重机大量应用于海上补给、海洋钻井、深海探测与设备安装等领域。通过设计一种基于船体升沉运动的历史数据,对船体升沉运动进行极短周期的预报,然后基于该预报结果,将钢丝绳弹性与系统阻尼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设计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算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对负载运动的主动补偿。  相似文献   

10.
结合汕头港珠池二期和广澳一期工程的工作实践,论述在监理工作中运用主动控制原理,对影响工程项目综合经济效益的三大要素--工程费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和效果.采用具体事例阐述了项目动态控制中主动控制的重要性及其与目标控制最终优质实现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徐铭  邓曙光  徐明 《船电技术》2007,27(6):354-355
定时控制瞬时值比较法用于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时存在局部稳定性问题,为此本文运用双向互补对其进行改进,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定时控制瞬时值比较法相比,它扩展了稳定区域,改善了补偿性能,仿真结果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补偿电流的跟踪性能,本文提出了以电流偏差微分矢量进行电流跟踪控制的新方案。该方法利用电流误差矢量与参考电压矢量之间的空间分布给出最佳的电压矢量输出,使电流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动态响应快、开关次数少、能够很好抑制电网谐波电流。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在柴油机振动有源控制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神经网络于柴油机双层隔振装置,构造限一种AVC系统。用实际柴油机信号作为激扰力,应用MATLABF有源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AVC系统是行之有效的,在某些主要频率下振动可衰减15dB左右  相似文献   

14.
吕敬高 《船电技术》2012,32(5):18-21
传统PI控制存在缺陷,为了实现无差精确控制,本文设计了基于模糊自调整的广义积分控制策略,通过模糊辅助调整器来动态调节广义积分控制器的各个控制参数,使此电流控制器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该控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目标跟随特性、抗干扰性和鲁棒性,并且具有计算量小、容易工程实现的特点。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的复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贺天元 《船电技术》2011,31(1):60-64
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传统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滞环电流控制、空间矢量控制、单周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以及无源性控制等控制方法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分析比较了各控制方法及其相关改进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彦  何琳  帅长庚  马建国  王飞  柳勇 《船舶力学》2015,(12):1549-1563
针对船舶机械振动的低频线谱主动控制,文章采用输出力大、频响平直、无接触式的磁悬浮作动器,分析了永磁偏置式作动器的电-磁-力耦合特性,推导了磁悬浮主被动隔振系统运动方程和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研制了满足船舶应用要求、具有冲击摇摆适应能力的磁悬浮-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器。采用收敛快速的窄带多通道Fx-Newton算法,并针对线谱频率波动时的控制鲁棒性,提出了窄带滤波相位差的自适应补偿环节。在船用200 kW柴发机组上进行了主被动混合隔振实验,未开启线谱控制时,可获得>32.8 dB的宽频隔振效果;控制开启后,可进一步有效衰减传递到基座的多根线谱振动,并且在柴发机组的转速波动工况下依然能实现快速收敛、稳定和高效控制。该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可满足船舶机械低频线谱控制的工程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欠驱动的三维吊艇架系统,提出了基于反步法的主动式减摆控制方法。建立了三维吊艇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反步法设计了吊艇架的减摆控制装置,和其他船用吊艇架的减摆控制相比,采用主动式减摆,结构紧凑,且对负载质量和吊绳长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依然可实现对吊艇摆动的有效抑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减摆控制器有着良好的减摆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任国 《船电技术》2011,31(6):32-37
本文详细分析了APF工作补偿原理,研究了常用控制算法,最后用MATLAB仿真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给出了三种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比较,验证了本文设计复合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给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船舶柴油机转速的线性自抗扰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环  陈辉 《船舶工程》2016,38(3):31-36
船舶柴油机推进系统包含非线性、时变参数以及柴油机-推进轴系-螺旋桨之间的强耦合作用,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且易受到螺旋桨负载扰动的影响,不利于船舶柴油机转速的实时准确控制。针对此问题,将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技术应用于船舶柴油机的转速控制系统。首先,基于平均值建模方法建立了某大型低速二冲程船舶柴油机的模型,并分析了转速控制中的不确定因素;然后,针对柴油机的转速控制问题设计了二阶LADRC控制器;最后,以船舶柴油机平均值模型为载体对LADRC的控制性能进行仿真测试,并与经过遗传算法优化的PI控制器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载扰动及模型参数改变的情况下LADRC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并且比PI控制具有更优的扰动抑制能力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胡卫强 《船舶工程》2014,36(4):61-64
迟滞相频特性方法经典测量方程由于忽略了测量系统动质量、力传感器刚度及系统支撑刚度的影响,而给阻尼材料动态力学参数测量引入了误差。首先,以试件拉压安装方式为例,推导了考虑上述三方面因素影响的改进测量方程;然后,分别利用经典和改进测量方程对基于某系统获得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程获得的材料参数,研究了上述因素对阻尼材料动态力学参数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为迟滞相频特性方法测量系统优化设计及测量数据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