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型改装船主船体水上对接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74 000 DWT自卸式散货船改装过程中采用的先进的主船体水上大合拢工艺.先将新造部分的主船体(包括货舱和艏部)在倾斜船台上进行合拢,端部密封下水,再与旧船部分在水上对接合拢.此种工艺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对中调整.突出的优点就是对工厂设备的要求较低(如起吊设备),占用坞期短,制造成本也相应较低.给出了坞内对接的要点和对接过程,对其它船舶对接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船舶企业资源条件对建造超大型船舶整体建造的限制,以及对船舶建造资源的合理化使用,提出超大型主船体分两段建造后在浮船坞内合拢完成的方法。通过对超大型船舶艏艉两段在坞内合拢技术的研究与实施,结果表明,超大型船舶分为两段建造再进行对接合拢的方法的应用改变了船舶建造方式,降低资源对船舶建造的限制且能提高船坞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谭杰  赵任张 《船舶工程》2020,42(S1):123-126
为了提高公司船坞搭载效率,缩短船舶建造周期,根据南通象屿船坞现有情况,决定将6.35万吨散货船分为两半岛在坞内同时搭载:一总段(从船艉至FR71-1400);二总段(从FR71-1400至FR96-2000)建造搭载完毕后两总段起浮,并于水上进行两个总段定位连接成整体,定位连接好后落于指定坞墩位置,然后进行两个总段的合拢焊接。此工艺在国内还不多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分段在内场建造时,应有严格的建造工艺流程,要保证涉及到合拢分段的建造质量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型半潜式船舶自下而上建造周期长及船台和船坞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以某半潜式起重铺管船坞内建造为例,提出基于上组块顶升、下组块滑移的大型半潜式起重铺管船坞内建造整体合拢方案,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支墩和顶升底座承重大小,校核坞底最大承载力,验证合拢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缩短船台(坞)周期,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动态监控船台吊装过程,提出了基于4D模型监控船台(坞)吊装过程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船台吊装监控系统,以2800TEU船为例,将船台吊装的过程展现出来,形成动态的建造过程模拟。验证了基于4D模型技术监控船台(坞)吊装过程的可行性,并为船舶建造各项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船舶建造过程中引起总纵弯曲挠度的原因,使用有限元技术对艇体在船台上合拢后的建造过程进行仿真,利用弹簧元模拟墩木,通过改变弹簧元的弹性系数,建立了一种使艇体轴心线近似为一条直线的墩木反力迭代算法,据此设计墩木参数和进行墩木布置,可实现船舶在建造完毕后无纵向挠度发生。  相似文献   

7.
某扫雷艇装备的铁芯线圈是艇具合一式的特种设备,它的安装定位,是艇体船台合拢装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表现在艇体内部船体结构的装焊及许多工作都必须等铁芯线圈在船台上安装到位后才能进行,由于本厂船台有1/6的倾斜度,而铁芯线在艇上安装时,只能从艇中后部的机舱甲板开口外吊入艇体内部,然后通过艇底狭小空间,逐个向艏部移动安装到位,在整个吊装过程中,不能有任何诸如碰撞之类的差错,否则将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后果,因此,设计实行的安装工艺,确保铁芯圈能安全,可靠并准确地安装到位,是保证该艇建造质量和进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以纵向斜船台进行船舶建造和下水具有装焊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下水工艺相对复杂等缺点,且易发生船体变形、定位偏移等问题,对后续建造造成一定影响。对某船在船台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船体倾斜问题进行研究,对船体倾斜情况进行勘察、数据测量和分析,确定倾斜原因,并基于二次测量数据和多年累积的船舶斜船台建造经验,提出可行的防倾斜措施和后续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9.
但家华  康秋联 《广船科技》2005,(2):32-36,40
本文就目前推进分段总组造船来缩短船舶在船台的建造周期的意义作了简单的陈述,同时从推进分段总组造船来改进船舶生产建造流程、固化船台分段合拢的现代造船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月20日,由大连中远船务为韩国三星重工建造的目前世界最大12万吨举力浮船坞在大连中远船务公司码头正式交坞。该浮船坞长430米、宽82米、高23.5米,钢结构总重37600吨,可承接4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建造任务,其生产设计及建造全部由大连中远船务独立完成,采用水下合拢焊接工艺完成6个大分段的合拢对接。  相似文献   

11.
浮船坞沉浮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浮船坞的自动化程度,本文针对某浮船坞,开发了浮船坞沉浮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对系统的总体设计、控制程序和监控软件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在浮船坞上的实际应用表明:浮船坞沉浮自动控制系统能够使浮船坞的沉浮过程更可靠、更快捷、更平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对后勤保障浮式码头耐波性能进行研究。设计浮式码头物理模型和系泊系统模型。采用静水衰减试验,得到浮式码头的横摇和纵摇阻尼。采用规则波(Regular Wave,RW)试验,得到浮式码头的运动响应幅值算子(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RAO)曲线,并与数值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相互验证有效性。采用不规则波(Irregular Wave,IRW)试验,分析浮式码头的运动性能和四点锚泊性能,并与数值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模型吻合较好,可为后勤保障浮式码头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有限元法求解船舶下水过程中的墩木反力变化过程,进而得出浮船坞压载水调节方案。为了进一步检验该模型的可靠性,根据计算模型编写计算程序对50000吨级散货船的水平纵向浮船坞下水过程进行计算模拟,实际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满足船舶水平纵向浮船坞下水受力分析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某30000 t举力浮船坞为研究对象,为更好地掌握其横摇运动的特性,分析浮态变化规律。根据浮船坞自身的特点,利用鲁棒控制原理,对其横摇减摇系统进行设计。并且基于灵敏度极小化的思想,对浮船坞横摇减摇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通过分析得到,减摇控制系统对海浪干扰的抑制能力能够达到设定的干扰抑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一艘80000t级整体式浮船坞拖航为例,从被拖物的角度对拖航工程设计的步骤及工作内容做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浮船坞的特点对浮船坞拖航的技术难点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由于浮船坞的拖航阻力较大,拖力点的选取和拖力眼板的设计便成为浮船坞拖航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浮船坞的强度校核关乎整个拖航工程的安全,该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浮船坞进行了整船有限元分析,既校核了拖航状态下的扭转强度、横向强度和局部强度,也对按规范进行的总纵强度校核做了进一步的验证。坞墙既高又窄的结构特点使得对坞吊进行就地有效封固成为一项特别困难的工作,为了节约将坞吊拆卸再安装的高额成本,对其进行了专门的绑扎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30万吨级超大型浮船坞的结构设计中应用有限元计算方法来评估坞体结构强度并讨论了超大型浮船坞的结构规范适用性问题。采用的有限元计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坞体总纵强度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包括全坞粗网格有限元计算以及进一步的局部结构细化分析;另一类是坞体局部强度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包括首尾浮箱平台强度、坞墙稳定性和锚泊设备支撑结构的强度计算。通过一系列完整的有限元计算,说明现行的浮船坞规范仍然适用于超大型浮船坞,并最终得出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浮式码头的后勤保障设计,以保障远海油气作业。根据油气作业后勤保障的基本功能需求,对浮式码头的功能体系进行设计,并初步确定主尺度。根据功能模块化体积限制,对船舶进行概念设计,确定浮式码头的主要特性。分析浮式码头的稳定性和系泊要求,对浮式码头概念设计进行数值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浮式码头概念设计可满足我国远海油气作业需求,有望形成一种新型远海油气作业后勤保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建造、安装大型浮吊船起重机部分的问题,对浮吊船体下水后用另一艘浮吊船安装起重机各部件的一般工艺方案进行改进,创新设计了船体在船坞合拢的同时利用船坞轨道式龙门起重机分部件安装起重机的新工艺,缩短了起重船整体建造周期,极大降低了起重机的安装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影响压载水舱容积的因素,对确定浮船坞压载水舱容积的要素进行研究,推荐一种动态计算方法,能迅速、正确地确定浮船坞的主尺度。  相似文献   

20.
在水位落差大的区域,浮码头活动钢引桥会在趸船上长距离移动而引起趸船不同程度横倾。针对这一问题,对趸船平衡进行了研究。采用力学基本原理,介绍一种全新的趸船自动平衡系统,分析了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趸船平衡的基本受力原理、趸船自动平衡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配重的计算选取原则,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系统自动平衡支座及其轨道的设计方法、位置布置原则等若干实际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