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拓扑搜索算法存在无效搜索过多,效率低下,难以满足船舶电力系统拓扑搜索实时性要求的这一缺点,通过分析MVDC船舶电网的特点,应用改进分层回溯算法对船舶电网的邻接矩阵进行搜索,自动识别环形船舶电网拓扑结构,建立环形MVDC船舶电网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MVDC船舶电网拓扑搜索速度。  相似文献   

2.
民用船舶直流电网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正军 《船舶工程》2014,36(S1):104-106
随着世界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石油价格节节攀升以及电力系统电子技术的发展,船舶行业越来越关注直流电力系统在船舶上的应用。目前已有企业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率先开发了新型直流电网的船舶,并投入了应用。本文对船舶电力系统采用新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当前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直流电网的船舶电力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石媛 《船电技术》2016,36(9):53-56
对船舶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主电网电制的选择进行了简要概述,通过对比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交流电力系统和直流电力系统的优缺点,指出基于直流电网的船舶电力系统是未来船舶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对基于直流电网的船舶电力系统的负载分配律进行了分析,随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一种基于直流电网的船舶电力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舰船电力系统由电源、配电网和负载组成,具有对船载用电设备和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供电的重要作用,因此,舰船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舰船向着大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潮流计算和暂态、稳态分析技术是电力系统分析的重要手段,能够实现舰船电力系统的实时动态分析,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本文针对舰船电力系统的结构特点,结合Z-bus潮流计算方法,对舰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船舶电动机起动与电网电压跌落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林 《船电技术》2002,22(5):14-19
讨论了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对船舶电网压降的影响,分析了在电动机起动时电网瞬时压降的工程计算方法,结合具体事例阐述了在满足电网对电压降的限值的前提下确定电动机的起动方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基于ANN的船舶电力系统脆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分析和简化计算步骤,以及提高船舶电力系统脆性计算速度,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负荷削减模型,该模型不需要在线计算船舶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潮流计算和负荷削减计算。为说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负荷削减模型的精确性,又引入了基于直流潮流的线性规划模型,对船舶电力系统进行脆性计算。利用这2种脆性评估模型对实例中的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分别进行计算,验证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负荷削减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对事故树分析法做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船舶违章排放舱底水进行分析,找出深层次的原因.结合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从海事监管角度出发,提出如何减少船舶违章排放舱底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船舶规模的日益提高,船舶中的电力系统和电网设备日益复杂,而稳定性却不断下降。当电网遇到故障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故障检测和问题排除。这样电网就存在故障排除周期长,并且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故障的问题。而新型的遗传算法可以在电网故障诊断中提高诊断效率和成功率,进而提高整个船舶电网的稳定性和健壮性。  相似文献   

9.
船舶的动力设备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船舶能否正常运行和船舶的航行安全,从而直接关系到船东的切身利益,是船东、船检部门以及船舶设计单位首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省内河航运事业迅速发展,往返港澳航线的中小型船舶无论艘数或总吨位都逐年增  相似文献   

10.
鉴于现代电力推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船舶电网的功率越来越大;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船舶防污染国际公约与许多限制废气排放的国家规范发布等原因,迫使航运业日益重视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在此背景的综合影响下,船舶电网结构的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可编程序控制器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结合、高压电器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都为船舶电网结构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撑。现今,在船舶传统电网结构实现智能化的基础上,出现了船舶公用电网、高压环形电网、变频电网等结构模式。各种电网结构既有共同要求,也有各自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对基于光流法的舰船运动要素测定原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光流法测定舰船运动要素的思想、光流场解算、三维运动参数解算和舰船运动要素解算。该方法的提出,提高了运动要素测定的自主性,而且满足新型全封闭舰船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船舶电力系统的光伏并网发电实验平台设计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于船舶是目前绿色船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光伏电能与船舶电网进行并网运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可靠性的重要途径。针对船舶平台及其电网的典型特点,设计完善了一套能够开展光伏电能与船舶电网并网运行的实验平台。分别从实验平台的基本组成、运行模式和评价指标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对船用光伏并网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负载用户的可靠性需求,设计了由逆变电源和供电转换装置组成的船舶交流电网,制定了该供电网络的运行原则,并依据该原则简化供电转换策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保证重要负载的连续供电。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基于欧拉梁理论的管路纵向波功率流简化模型的误差,首先基于壳体理论推导了充液管路纵向波功率流的精确模型,该模型解析和表述了管路材料、几何参数以及管内液体流速等因素与功率流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基于欧拉梁理论的功率流简化模型的对比即可得到简化模型的误差。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低频区,基于欧拉梁理论的纵向波功率流模型误差近似为一恒定的常数,该常数与厚径比以及管路的材质有关,而管路半径以及管内流速对简化模型误差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5.
该文建立了船舶电力系统的自组织临界性脆性模型,对船舶电力系统进行脆性分析,通过考察潮流动态来研究脆性发生的机理。该模型分为快动态过程和慢动态过程,前者为基于改进的直流潮流模型的船舶电力系统脆性模型算法,后者为船舶电力系统节点负荷和线路容量增长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船舶电力系统的脆性故障规模与发生次数在曲线的尾部都具有幂律特性,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同时,过载参数会影响船舶电力系统脆性的自组织临界性。  相似文献   

16.
电力推进船舶的推进系统由推进电机和螺旋桨组成,其中螺旋桨工作环境恶劣,常因种种故障影响船舶航行安全。针对螺旋桨在水下可能出现的常见故障,提出基于小波分析的信号奇异性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推进电机中定子电流信号出现的异常对螺旋桨出现的故障进行故障诊断,仿真实验证明了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脉冲性负荷是一种功率波动明显、频率切换频繁的负载,而船舶电力系统的容量和惯性较小,容易受到负荷波动的影响。本文首先根据雷达的种类、功率,及其运行特性和影响,将其进行分类并梳理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对功率波动周期和占空比都不确定的脉冲负荷雷达进行研究。由于柴油机的调速特性和发电机的调压特性都跟不上负荷频幅的波动,脉冲性负荷的工作会给船舶电力系统造成恶劣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含电容储能的脉冲性负荷供电系统,并完成储能电容参数的计算,结合柴油发电机组固有机械储能特性优化配置电容储能的容量。通过仿真验证了该供电系统在雷达多种典型工况下,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满足相关指标要求,网侧输入功率平滑稳定,且网侧电压谐波小于2%,满足负荷供电需求及舰船电网抗负载冲击的要求。研究结果对脉冲负载在舰船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其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粒子群聚类分析与证据理论的船舶机械振动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子群算法避免了复杂的遗传操作,是一种有效的全局寻优算法,用于聚类分析可以更快地收敛于最优解;D-S证据理论提出了不同于贝叶斯主义和频率主义的构造性解释,非常适用于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故障诊断工作.将故障机械的振动信号按时域、频域、小波包域分解为多个参数空间.采用粒子群聚类分析算法对机械故障进行局部诊断,将局部诊断结...  相似文献   

19.
结合灰色模型和自回归AR(p)模型,提出两种模型组合的灰色自回归模型,根据实际的船舶交通流量数据,分别运用灰色模型、自回归AR(p)模型和灰色自回归模型,对某港口船舶交通流量的进行预测,通过计算和Matlab仿真,结果表明灰色自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结构模型的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船舶电力系统递阶层次结构,建立了船舶电力系统的脆性结构模型,该模型分为脆性风险层、系统结构层、脆性事件层和脆性因素层.在该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分析方法,通过定量计算系统脆性结构模型中各层元素对系统总目标的合成重要度系数,找出最容易导致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发生的脆性因子,从而为预防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发生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