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闫军  曹志先  刘怀汉 《水道港口》2010,31(5):511-519
对长江中下游已实施航道整治工程的河段进行总结归类,提出了5类典型河段,即矶头控制下的弯曲放宽河段、鹅头分汊的弯曲河段、两反向弯道之间的过渡河段、微弯分汊河段和顺直分汊河段。针对这5类典型河段的航道整治,选取工程实例,从航道概况、整治方案以及工程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归纳总结了这5类河段航道整治在工程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为后续长江中下游类似河段的航道整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致维 《水运工程》2023,(1):143-151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出现冲淤不平衡,汊道分流关系显著调整,从而导致航道浅滩碍航特性存在差异。在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河床演变、浅滩碍航特性等研究基础上,探讨分汊河段航道治理思路,主要结论为:1)分汊河道浅滩段以冲刷为主,逐渐显现洲滩冲刷萎缩、滩槽形态不利调整等特征;2)分汊段的洪水主流汊道分流比减小,顺直分汊与弯曲分汊的洪水分流比下降幅度小于中枯水时期,而鹅头形分汊河型洪水分流比降幅大于中枯水;3)三峡水库蓄水后通航主汊道对分流的控制力度减弱,进口处出现交错或散乱的不良浅滩形态,航道条件趋于恶化而浅滩出浅碍航;4)分汊河段治理可采取分步控制,实施洲滩控导、边心滩塑造或支汊调控技术等整治措施,达到维持或提高航道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河演较为剧烈,尤其是分流比相当的分汊河段河床演变规律较为复杂。以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为例,分析了分流比相当的分汊河段的演变特点,河势变化、浅滩演变及航槽特点,并结合三峡蓄水前后河道边界、上游河势、来水来沙条件等变化,确定了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峡水库下泄清水持续冲刷下长江中下游航道演变的新趋势,分析黑沙洲鹅头形弯曲分汊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航道稳定性及其与研究阶段的差异,阐明清水冲刷对弯曲分汊型河道演变航道整治思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游来沙量骤减的情况下,清水冲刷增大弯曲分汊河段凸岸一侧汊道的输沙能力,航槽持续冲刷,航深、航宽及分流比增加,属于发展的汊道,因而工程实际效果优于模型试验结果,为后续类似弯曲分汊河段治理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鹅头型分汊河段变化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元生 《水运工程》2013,(4):113-116
鹅头型汊道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弯曲分汊河型之一,窑监、陆溪口、罗湖洲等水道就属于这类河型.鹅头型汊道往往多汊并存、洲滩易变、航槽摆动、河道变化频繁.为了保障航道畅通,稳定河势必须对此类河道进行整治.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鹅头型汊道的变化特征及碍航特点,结合目前已实施的几个鹅头型分汊河道航道整治工程,提出鹅头型汊道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弯曲分汊河段航道治理的关键问题,选取长江中游监利河段,采用调研与实测资料分析、理论研究、水槽概化模型试验等手段,给出了弯曲分汊河段水流脉动动能的分层平面等值线图,揭示了分流区浅滩形成的内在机理,给出了弯曲分汊河段沿程水流挟沙力变化情况。表明分流区底部水流的脉动动能比较分散,得出水流挟沙力在分流区最小,这也是分流区浅滩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结合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港口的选址实例,就单一河段和汊道二部分,论述港址选择与河道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鱼骨坝作为一种类型的整治建筑物,在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戴家洲河段为长江中下游一较为典型的分汊河段。以该河段航道整治为例,介绍鱼骨坝工程设计方案,归纳总结鱼骨坝设计方法和有关参数选取原则,对深入认识鱼骨坝在分汊河段航道整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类似河段航道整治中采用鱼骨坝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出现的三种分汊河型,选取藕池口、瓦口子、窑监河段共三个典型河段,分别代表顺直分汊型、微弯分汊型和弯曲分汊型,通过计算各典型河段的演变趋势研究不同分汊河型演变趋势符合的一般规律,主要结论如下:对于顺直分汊河段,演变趋势主要表现为边滩冲刷后退、主流摆动加大、河床宽浅化、航槽冲刷移位;对于微弯分汊河段...  相似文献   

10.
对长江顺直放宽和弯曲分汊连接河段宽、直、弯、汊的形态特点进行了初步剖析,分析说明了连接河段航道影响因素,并以典型河段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分析提出连接河段航道治理思路以守护分汊河段洲头低滩、限制河床横向变形、稳定分汊段进口洲滩形态为主,将过渡段塑造成枯水期曲率合理平顺优良形态.  相似文献   

11.
罗宏 《水运工程》2013,(1):109-113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河段泥沙淤积较蓄水前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三峡库区实测资料及多年库区冲淤变化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的淤积形态与河型有关——弯曲河段和分汊河段淤积较为严重,顺直河段淤积相对较少。对长江万州至长寿河段典型河型进行冲淤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顺超  李欢 《水运工程》2023,(S1):34-42
岷江下游沙卵石弯曲分汊河段较多,不同分汊河段的河势特征与碍航特征迥异,山区河流弯曲分汊型河段不同的航道整治措施将导致整治点位水文条件、底质组成和河道结构产生明显不同的变化,对航道整治点位通航功能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采用1:100正态河工物理模型试验和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针对岷江下游霸王滩滩群弯曲分汊型航道整治措施进行研究,对山区河流弯曲分汊型河段航线选线、整治建筑物尺寸和间距等平面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岷江下游霸王滩群弯曲分汊型河段III级航道整治方案。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航线布置并结合坝体调整、复式航槽开挖、下游布设潜坝或填槽等工程措施,可以实现增加水深、改善水流条件的整治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护滩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系结混凝土块软体排护滩带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杨林岩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对顺直分汊河段江心洲的守护,对护滩软体排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分区加固的设计原则,采用X型排、单元排、钢丝石笼护垫的不同组合结构,有效解决了滩面抗冲性要求不一致的结构选型问题。工程实践表明,该结构适应水流冲刷特点,结合透水框架的使用,整治建筑物稳定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原型河道观测资料分析和河工模型试验手段,成功地预测了长江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初期马家咀水道河床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对航道总体治理方案进行试验研究,提出分期实施整治工程方案的原则及内容。工程实施后,南星洲右汊近岸航槽不断冲刷发展,河心槽及左汊淤积,左汊分流比下降,基本达到了将主流与主航槽稳定于南星洲右汊近岸槽的整治目标,航道条件显著改善,满足近期建设规划尺度。本河段航道治理经验可为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的航道整治提供借鉴,并对航道整治可能会给相邻河段带来的影响及其解决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江干流分汊河段众多,自然条件下,分汊河道内心(边)滩冲淤交替,主流随河床冲淤在多汊间调整,不利于航槽边界稳定,对于分流比相当的分汊河段(如戴家洲河段)航道治理技术则更为复杂。本文以戴家洲河段为例,分析了河段、浅滩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整疏结合”的治理思路,并通过试验分析优化了整治方案。成果可为类似河段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护坡工程项目,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基于保护长江中下游岸坡稳定性及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目标,提出新型生态护坡结构.通过物理模型动床试验观察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对不同类型岸坡的保护效果,分析不同类型岸坡冲淤变化机理.观察不同水流入射角度对弯曲河道岸坡稳定性影响,针对不同类型岸坡提出合理...  相似文献   

17.
为达成长江口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的目标,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和畅洲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在左汊采用潜堤的结构形式,减小左汊分流比,改善右汊航道水深条件。本文根据和畅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实测数据,与设计阶段数物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工程前后在滩槽变化、河床容积、流场变化、分流分沙变化等方面的实现情况。结果表明:工程实施以后,左汊潜堤上游侧主要呈淤积状态,潜堤下游侧呈冲刷状态。右汊分流比大幅提高,河槽大面积刷深,航道维护量非常小。工程达到了预期的航道整治目标,工程治理方案合理,航道整治效果显著,可为长江中下游潮汐分汊河段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湖南澧水青山航电枢纽布置,采用1∶100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弯曲分汊河流上航电枢纽的枢纽布置、航道整治和通航水流条件等关键技术。分析左、右汊水流特征,比较船闸分别布置在左、右汊各方案的通航条件;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布置方案和整治方案以及弯曲分汊河道航电枢纽布置的特点,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立  陶铭  平妍容  郝婕妤 《水运工程》2013,(12):121-125
鹅头型分汊河段由于其洲滩多变,航道条件不稳定。依据实测河道地形资料,分析长江中游新洲鹅头分汊河段 近期的冲淤调整。结果表明:由于航道整治工程等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河道边界条件,新洲鹅头分汊河段近期保 持了新洲和鸭儿洲心滩将河道分为三汊的格局,各洲体基本稳定,主支汊地位短期不会发生较大调整,但随着三峡蓄水引起 的上游来沙的减少,鸭儿洲心滩以及新洲洲头以及河道边界将会发生进一步变形调整。须加强分析,并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安庆复式分汊河段整治关键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汊型河道是冲积平原河流中的常见河型,分汊型河段与单一河段的最大不同是分汊型河段具有两汊或多汊过流,分流区和汇流区的水沙具有与单一河道不同的运动特点,并容易因分汊口门的放宽,水流分散,泥沙在此淤积造成水深不够,产生碍航问题。分汊河型又包括很多不同类型,其中对复式分汊型河段航道问题的研究较少,整治技术也不成熟。以长江安庆复式分汊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河工模型试验研究与实测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安庆河段水流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整治部位实施工程的效果,通过综合比较提出了安庆复式分汊河段的整治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