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国标GB 17675-1999和欧标ECE R79在汽车转向系统方面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欧标ECE R79的内容更加全面,各条款的规定更加详尽。进一步以国标GB17675-1999为参考,分别对三种不同质量等级的车辆进行了转向力和机动作用时间的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国标GB17675-1999的限值较宽泛,且规定过于笼统。  相似文献   

2.
专用短程通信(DSRC)协议是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内的重要基础通信协议,已广泛地应用于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城市路桥拥堵收费系统等智能运输系统中.它可为车-路,以及车-车之间提供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文中参考欧洲CEN DSRC标准,针对DSRC系统中低速数据延迟响应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低速数据延迟响应几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以完善国标DSRC标准.同时,该方法可推广应用在基于专用短程通信协议的智能交通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DSRC通信协议的ETC收费方式中,车道设备的不同配置会影响ETC的整体通信性能和通信可靠性.采用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估算,分析各种参数对ETC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参数选择和ETC车道设施的配置,提出了一种ETC车道设施配置优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ETC产业化是中国ETC行业的发展趋势,而现阶段ETC设备使用的芯片都为国外芯片,国外芯片由于与中国ETC国标不相符,导致现有ETC设备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按照中国ETC国标开发的芯片是ETC行业的迫切需求。从国内现有的ETC专业技术、科研团队、ETC行业经验等各方面已经具备ETC芯片国产化条件。ETC专用芯片国产化不仅能够带动国内芯片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整个ETC产业链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人由于工作关系,在检测工作中涉及到很多儿童自行车,而且对儿童自行车的标准接触也很多,如国标、欧标、美标、俄罗斯标准、澳洲标准等,从中发现常见的标准中的不同要求。从总体来看,欧标要求最为严格,其所述要求要比国标多了4个疲劳  相似文献   

6.
正在2016年前,国产摩托车出口欧洲等国家是按照EC指令进行认证检验。而从2016年开始,国产摩托车出口欧洲必须按照EU168及其相关补充文件进行检验认证。国标两轮普通摩托车和两轮轻便摩托车驻车检验方法和限值与ISO8706基本一致,与欧标No.44/2014 Annex XVI支架适用要求完全不同。因此,本文主要欧标和国标主要检验技术要求作以介绍,并对其相关难点加以解析,以供摩托车技术人员和相关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收费制式和收费方式适用性出发,结合港珠澳三地路桥收费的现状,提出了港珠澳大桥收费系统采用开放式收费制式、电子(不停车)收费和人工半自动收费相结合的收费方式。其次,针对香港和广东ETC系统在技术标准上存在的差异,给出了兼容两地ETC标准的技术方案,以最大限度保护现有投资,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便。然后,在国标ETC系统逻辑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作为ETC服务提供方的运营模式,为港珠澳大桥收费系统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最后,为适应新技术和公众需求的发展趋势,对移动支付、多车道自由流等技术来提升港珠澳大桥收费效率进行了探讨,为港珠澳大桥收费体系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基于DSRC的ITS电子收费系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电子收费系统(ETC,Electronic Toll System)是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体系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ITS体系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把联网ETC系统置于ITS体系中加以研究,分析了电子收费系统的结构组成、数据流动模型、资金在银行系统的流动模型和与ITS其它子系统的接口模型。通过ITS数据通信协议(TCIP,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for ITS Protocol),可以充分利用ETC信息,实现信息与ITS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共享。同时实现各个ETC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提出以专用短程通信(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技术为基础的实现策略。最后对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匝道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是基于现阶段的国标5. 8GHz的ETC收费体系,运用了多车道自由流并行交易技术以及ETC多阶段交易技术,采用了空间换取时间的方法,把ETC车辆通行费在车道交易的提前至匝道,匝道负责预交易、车道负责验证,实现ETC车辆在ETC车道和MTC车道的快速通行,解决了收费广场易拥堵问题,提升了收费广场通行能力,给予了人民群众全新的快速通行体验。  相似文献   

10.
倪佳 《北京汽车》2011,(6):19-22
文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机动车辆使用的各种类型喇叭的特性及结构分析,详述GB 15742-2001《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给出了欧标ECE R28《关于声音警告装置及声音信号认证的统一规定》与国标的差异,并结合我国现状对机动车喇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ETC专用车道在ETC天线出现故障后或个别车辆交易异常导致车道不能正常运行,为提高车道利用率保障ETC车道正常运营,本文给出了ETC车道故障时不同应急收费方案,详细阐述了ETC专用车道应急辅助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在ETC天线故障时,该系统能为ETC车辆提供自助刷卡通行服务。该系统在唐港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后,有效提高了ETC车道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ETC收费系统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但其通行能力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大多数是基于传统收费通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上的改进,不符合ETC通道交通流特性.在深入研究ETC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对ETC通道交通流特性进行分析,基于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新的ETC通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对ETC通道的延误分析,提出基于平均延误的ETC通道服务水平划分方法,将ETC通道的服务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并计算出不同等级服务水平下ETC通道的最大服务交通量.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高速公路ETC车道的长度都是以停车视距计算方法为设计依据的,但这忽视了各省市ETC交易耗时的差异,且此依据与ETC系统可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的目标相矛盾。不合理的车道长度会导致部分车辆因时间不足而无法完成交易,或出现跟车干扰等现象,降低收费站服务水平。以陕西省170多万条交易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方法,对交易耗时进行数字特征分析和参数估计,并提出ETC车道划分为交易区和安全控制区,将置信度为99.9%的交易耗时估计结果和停车制动距离应用于区域长度设计中。陕西全省ETC系统建设实践证明,该方法提高了ETC车辆通过率,保障了行车安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的快速发展,具备蓝牙模块的ETC设备近几年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设计了一种ETC设备蓝牙应用协议检测系统,能对ETC设备的蓝牙应用协议和功能进行检测。该系统具备较强的扩展性,支持灵活地编辑符合各种规范的应用协议测试例和判定准则,可对ETC设备进行蓝牙应用协议符合性的自动化测试。该系统还可精确检测蓝牙通信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和响应时间,评估被测设备的通信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ETC系统工程实施及运营可靠性问题进行探讨,在分析我国ETC系统工程发展基础上,重点从OBU运行可靠性和RSU运行可靠性两个方面探讨了ETC设备可靠性,最后分析ETC车道布局及系统工作方式,希望对于今后我国的ETC系统工程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国标GB15083和欧标ECE R17中关于行李位移乘客防护装置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可知国标GB15083中没有移动行李对前排座椅冲击试验的相关法规要求。进行前排座椅行李防护验证试验,对比结果,得出移动行李对前排座椅冲击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相关改进方向,为前排座椅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承唐高速、唐港高速等收费公路实际应用ETC系统的情况,简要介绍了ETC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就ETC收费系统的特点、应用前景进行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研究国标、欧标和美标蒸发排放法规技术要求,分析满足国五排放标准的燃油系统和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油系统的结构差异,提出国五升级国六燃油系统设计的技术特点及难点,并对未来法规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研究高压燃油系统内部压力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提出满足混合动力车辆国六要求的高压燃油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说明了联网条件下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应用将会面临的几个问题。其中,重点分析了ETC车道设备兼容互换性问题。在分析介绍现有的ETC相关国际标准对ETC设备兼容性的规范与影响的基础上.对ETC车道设备完全兼容互换的技术选择给出了几点建议。同时,还对ETC联网收费系统中,ETC系统运营商之间后台业务系统的互联与通行费的清算等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20.
摘要:结合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四年多以来建设和运营的实践,介绍了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在设计思路、业务流程和运营管理中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并对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