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行波奇异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检测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行波,把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信号奇异点检测原理应用于行波的时间特征提取,并结合小波消噪技术,在强噪声背景下实现了行波波头的精确定位.仿真表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行波奇异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检测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行波,把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信号奇异点检测原理应用于行波的时间特征提取,并结合小波消噪技术,在强噪声背景下实现了行波波头的精确定位。仿真表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基于线路分布参数的船舶配电网络高精度故障模型,利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针对一种与波速无关的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测距方式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该方法采用初始行波进行故障测距,消除了波速传播误差,行波特征明显,且不受故障点、对端折反射波的影响,测距结果与中性点接地方式、故障初相角和过渡电阻无关,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虑线路参数的变化,提出了一种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利用双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本身在区外线路故障时,在线测量波速,通过小波变换对初始行波波头实现可靠拾取.通过仿真计算验证,本算法所测故障测距结果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现场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根据接触网特点,分析了基于行波故障测距原理的接触网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并研制测距精度高、性能可靠、运行稳定的牵引网行波故障测距系统。  相似文献   

6.
姜俐侠 《船电技术》2011,31(2):43-44,48
本文分析了船舶输电线路的频发故障的原因.对比传统经验型船舶输电线路故障诊断过程,参照商用船舶常用的干馈混合配电方式,引入了模糊规则,解决具体故障定位时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当前的输电网络状态和诊断级数为推理依据,把输电线路故障的规律程序化.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快速找出故障点,排除隐患,实现船舶输电线路故障检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电力网络异常输电线路自动识别方法容错能力差,为此提出大型船舶电力网络异常输电线路自动识别方法研究。建立电力网络输电线路模拟模型对其异常输电线路情况进行模拟,通过模拟采用传感器对异常输电线路信号进行采集,对采集的信号进行特征量提取并将其组合成异常输电线路特征向量,以上述得到的异常输电线路特征向量为依据,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异常输电线路进行自动识别,实现了大型船舶电力网络异常输电线路的自动识别。通过实验得到,提出的电力网络异常输电线路自动识别方法的容错率比传统方法高出35%,说明提出的电力网络异常输电线路自动识别方法具备极高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8.
电力网络输电线路一旦出现异常,将直接导致船舶上各设备运行受到影响。为此,进行大型船舶电力网络异常输电线路自动识别分析研究。该研究首先利用故障录波装置采集电气量信号,然后利用基于小波能量熵的方法提取特征,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识别模型,自动识别船舶电力网络输电线路异常类型。结果表明,所研究方法应用下,得到的识别结果与人为设置的异常类型一致,证明了所研究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常规电力网络输电线路信息流转控制应用与船舶电力网络中,存在输电线路信息流转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提出船舶电力网络输电线路信息流转效率控制优化研究。搭建船舶电力网络信息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大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完成电力网络线路信息流转控制方法改进;确定影响因子程序,利用卡尔松修正改变信息流转过程,实现船舶电力网络输电线路信息流转效率控制优化。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信息流转控制优化方法较常规方法,输电线路信息流转效率提高42.15%,适合船舶电力网络输电线路信息流转效率控制。  相似文献   

10.
舰船电力系统是保障舰船平稳运行的关键组成环节,近年来,舰船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舰船用电设备数量也迅速增加,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将电站与用电设备连接起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执行特殊作业的舰船,如破冰船等,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往往存在着覆冰的危险,进而导致船舶电力系统故障。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舰船输电线路防覆冰预警系统,重点对该系统的整体结构、通信模块、覆冰监测节点以及软件程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方法不能准确反映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的变化特点,且存在诊断效率低等难题,从而无法准确实现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在线诊断。为了改善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在线诊断效果,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的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在线诊断方法。首先分析当前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在线诊断的研究进展,描述了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在线诊断原理。然后采集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信号,从中提取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在线诊断特征向量,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在线诊断分类器。最后在Matlab 2019平台实现了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在线诊断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故障诊断成功率高,诊断速度快,能够实现舰船电场传感器线路在线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潜艇直流电网的输电电缆敷设特殊,传统的线路电感计算方法得到的数值与实际系统中的电感值之间存在较大误差,为了减小计算误差,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输电线路电感值。[方法]阐述潜艇直流输电电缆的特点,讨论常用线路电感计算公式在潜艇直流输电线路电感计算中的适用性。搭建实艇短路模拟物理实验系统,测量实验系统线路电感参数,同时在ANSYS/Maxwell软件中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电感值。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仿真试验系统,依据计算电感值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对比分析短路电流仿真波形和实测波形。[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能够有效提高潜艇直流输电线路等效总电感值计算精度,更好地适应潜艇直流电网的暂态计算需求。[结论]可为后续仿真模型开发、算法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对现场观测的苏南运河镇江段船行波相关资料采用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并分析比较了500 t和1000 t货船在不同载重、不同航行线路情况下在直立岸壁附近产生的船行波最大波高与航行速度的关系,相关数据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电气线路的主要故障,将电气线路故障分为短路、断路、接地三种情况,分别介绍了引起故障的原因,检测及维修方法。为电气人员提供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船舶电力系统是船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船舶航运的发展,船舶电力系统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广泛的开展开来。由于船舶航行所处环境湿度很大,加上盐雾、霉菌、油污等因素影响,导致船舶电力系统线路易受到腐蚀、恶化,使得船舶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短路故障频发,直接影响船舶电力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一旦处理不及时甚至会造成船舶电力系统的瘫痪。因此对船舶电力系统短路故障进行准确检测、及时排查十分重要。对船舶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准确检测方便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对电力系统故障进行预警和处理,有利于保障船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早期的船舶电力系统短路故障出现的时间长短难以确定,为了更好地制定维护方案,结合模糊算法对船舶电力系统短路故障进行了分析,对现有的船舶电力系统故作诊断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对船舶电力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工作精准度较高,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无通道保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应于船舶环形配电网的电流保护加速动作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故障发生和线路一侧断路器跳闸引起的另一侧支路电流变化,和该变化所具有的时间特性来判断故障区间,来实现故障线路两端保护的相继速动。实例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的电磁场会向外辐射电磁波产生干扰,在某些输电线路的下方水域属于较繁忙的通航水道,输电线路的辐射干扰会影响水道来往船舶上的船用雷达和周边雷达站的雷达显示,形成假回波,易造成误判。笔者通过分析VTS中心和船用雷达的显示图像,研究此干扰状况,说明它对航行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辨别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大气环境各种气象条件、电网各种运行工况下,输电线路在风力作用下发生风偏现象[1][2]。通过对广东某供水枢纽工程拦河水闸建筑物与220k V线路安全距离进行复核,结合现地实测及线路资料,计算并采用三维设计软件模拟了220k V线路风偏导线运动轨迹,分析输电线路发生风偏时对建筑物的最小距离,为以后工程建筑物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予  张弓达 《中国水运》2014,(3):149-150
文中通过介绍模拟电荷法计算输电线路电场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引入了对该方法中模拟电荷点、匹配点、校核点布置方式与计算精度问题的讨论,应用MATLAB计算环境建立了输电线路电场计算实例,在实例中改变电荷点距离和角度,分析了这两种变量与计算精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模拟电荷点间距越小,计算精度越大,电荷与坐标轴夹角对计算精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许林  徐明 《中国水运》2007,5(8):171-172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优化的方法来解决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问题。通过对线路潮流值与发电机组出力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在安全经济公平的原则下,设计出一种简明合理的阻塞费用计算规则,建立了以输电阻塞费用最小为目标,机组爬坡速率、线路潮流限值等为约束条件的规划模型,最后通过算例系统的计算,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