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满足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和检修作业需求,新建动力集中动车组检修设施和既有客整所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日益增多.结合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车辆技术参数和运营特点,对比分析与高速动车组和普速客车的异同点,针对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动力车、拖车和控制车的技术特性,类比既有成熟的电力机车和客车车辆的修程修制,提出适用于动力集中动车组的车辆运...  相似文献   

2.
从惯例变异的视角,简要分析企业战略变革转型的动态过程与机理,进而分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企业由大规模网络建设向大规模网络运营为主战略变革的事件序贯、动力机制和情景机制,说明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中代理人、权力结构、组织文化这三个因素对变革结果影响最大,使之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企业成功实施战略变革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3.
铁路工程项目是我国铁路技术创新体系的前沿阵地和应用载体。为提升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的质量与效率,在分析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创新动力系统,构建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提出以激励约束机制、协同合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为基础,以有效制度设计及过程管控为保障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并阐明具体实现方法与举措,为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如何最有效利用粘着特性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动力集中方式与动力分散方式的优缺点。着重分析了动力分散的优点,以及动力分散在日本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武勇 《中国铁路》2007,(12):23-26
武汉铁路枢纽在建和拟建项目众多,相互制约,交叉影响,协调复杂,施工对既有线运输干扰大。通过分析武汉铁路枢纽建设项目总体施工组织安排的必要性,提出施工组织安排原则和措施,对武汉北编组站工程、合武线引入枢纽工程、天兴洲大桥工程、货车外绕线工程、新建武汉站工程、复兴湾疏解区工程和汉口站改扩建工程施工组织安排提出建设总体思路与施工措施。工程项目应根据枢纽施工组织总体安排,结合工期目标,找出项目控制工程,利用既有枢纽能力,并辅以临时运营过渡措施,超前统筹安排,将运输与施工相互干扰减少到最小,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有序合理进行。  相似文献   

6.
动力集中和动力分散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用、市场和列车型式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分析了动力集中和动力分散的特点。特别阐述了利用寿命周期成本 (L CC) ,来比较这 2种方式列车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提速铁路过渡段的动力响应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提速线路路桥过渡段对于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改善程度,本文对京九线过渡段的设计及轨道动力响应测试进行了研究,过渡段的设计采用20m的级配碎石填筑,轨道动力响应测试参数为钢轨垂直力、钢轨加速度、轨枕加速度。测试表明,当路桥连接处设了轨道过渡段时,列车从低刚度轨道到高刚度轨道时,钢轨垂直力、钢轨加速度、轨枕加速度是由小逐渐增大的,没有突变;当列车从高刚度轨道到低刚度轨道时,钢轨垂直力、钢轨加速度、轨枕加速度是由大逐渐减小,没有突变。当路桥连接处没有设置轨道过渡段时,列车从高刚度轨道到低刚度轨道运行时,其动力响应突然减小,有突变。通过对设有过渡段及没有设过渡段的路桥连接处实测分析可知,当列车速度小于200 km/h时,采用长度为20 m的级配碎石填筑轨道过渡段,对减小过渡段轨道动力响应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混合动力单元集成及其装置的设计过程,阐述了通过ANSYS对其进行强度、模态、疲劳方面的分析方法,实现了从CAD设计到CAE验证的理论分析目标。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动力单元装置能够很好地承载安装体,保证整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采用这种设计方法,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整车装配效率,推进了混合动力集成技术在轨道工程机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国外齿轨列车黏着与齿轨动力布局情况,提出在黏着与齿轨组合线路上运用的齿轨列车可采用齿轨动力和黏着动力同轴设置和分离设置两种设想,并分析了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对动力分离式齿轨列车的动力分配方法和动力布置位置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浩吉铁路万荣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围岩拱部空洞的各类参数(长度、高度、分布范围),对隧道动力响应特性、隧道衬砌应力等进行研究。在分析列车动力荷载的施加机理与施加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车辆-轨道-隧道动力有限元模型,计算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不同的空洞参数对隧道位移、加速度、衬砌主应力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空洞加剧了隧道各部位的振动响应,其中拱顶的动力响应变化最大,空洞高度从0增大到20 cm时,拱顶的位移峰值增大了近3倍,而仰拱部位位移最小;空洞也改变了衬砌混凝土的受力状态(由受压变为受拉),这对于混凝土材料极为不利;随着空洞范围的不断增大,动力荷载对拱顶的影响加剧,拱顶的加速度峰值由无空洞状态的1.62 m/s-2增加到3.49 m/s-2,此时结构已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枢纽建筑动态客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天津站交通枢纽和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站交通枢纽的建筑设计及其动态客流仿真模拟的成果,对轨道交通枢纽建筑中的客流组织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客流组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京南火车站高架层客流换乘组织的复杂性,分析并设计换乘客流流线,利用VISSIM微观动态仿真软件,建立客流组织动态仿真模型,提出换乘客流组织流线优化方案,为实际运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Flash实现铁路列车运行组织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lash除具备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外,实现了较完整的面向对象编程模型,已具备开发大型应用程序的能力.通过实例介绍用Flash实现铁路行车组织动态模拟的要点、程序结构与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在科研、辅助教学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轨道结构安全服役的关键理论研究是确保我国大规模高速铁路路网高效运营的重大基础性工作,本文针对我国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安全服役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述,提出以高速道岔、无砟轨道、无缝线路三大关键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围绕环境因素与列车动荷载耦合、重复作用下工程结构与材料动态性能演化、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损伤及累积变形、高速车辆系统与固定轨道结构的动态相互作用演变机制等关键问题,开展其动态性能演变及服役安全理论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服役安全与高效维护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研究既有的行人仿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客流仿真技术对安检互认条件下的市郊铁路与地铁换乘站进行仿真,将车站内客流需求、设施设备、运行计划、乘客行为和客流组织集成到SRAIL系统中,通过动态监测手段对设施设备布局进行合理评估。并以在建的新航城站为例,通过SRAIL系统对站内客流进行仿真,从服务水平、交通组织等角度为调整、选择车站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项目法人责任制下大型铁路建设项目绩效低下的现状,研究如何构建合理的工程供应链管理模型,实现项目公司与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有效协调,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和潜能来提高大型复杂建设项目的绩效,实现工程供应链战略目标。研究结论:本文构建了大型铁路建设工程供应链下实施和谐管理的模型,在此模型下,工程供应链的组织可以借助控制机制(谐则)与演化机制(和则)的耦合实现项目层的和谐主题——"六位一体"的绩效目标;同时,在战略层面上,供应链组织对项目满意度的反馈、调整机制及其需求的长期性与稳定性,能确保和谐主题与项目绩效之间相互作用、循环改进,不断地提高铁路建设项目绩效。  相似文献   

17.
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变形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铁路既有线粉土路基的工作性状及病害机理,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密实度、不同含水率粉土路基土在不同动应力水平下的循环累积塑性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累积塑性变形随动应力的增加而增大,随试样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随压实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且动应力水平越高、含水率越大、压实系数越小,变化趋势越明显;在既有线路基动应力水平范围内及路基土处于饱和含水率状态下,可用粉土路基土的压实系数0.93作为路基土破坏形态的分界点;粉土路基土的临界动应力约为静强度的50%。基于试验结果,以Monismith指数模型为基础,引入路基动应力与静极限抗剪强度的应力比系数,建立了能同时考虑动应力和土体物理状态条件的路基土循环累积塑性变形预测模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粉土路基土的循环累积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8.
公私合营(PPP)模式作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建设的新方式,对其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应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焦点.PPP项目结构复杂、参与方众多,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干系人管理对项目顺利实施有较大影响.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徐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干系人进行系统地识别及细分,在详细分析各干系人的期望与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项目干系人动态管控概念模型,包括主体识别机制、协调合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以及绩效反馈机制,为PPP项目干系人管理提供一种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采取经济有效的加固防护工程措施和正确进行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是高边坡设计的2个重要方面,高边坡稳定性动态分析及据此进行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是高边坡工程能否安全经济建成的基本条件。结合某山区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实例,针对该高边坡坡体结构及其相关的特征重点对变形机理与施工过程中高边坡的动态稳定性分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