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简单出行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基于活动的出行链。通过基于工作、上学、休闲、生活四种活动的出行链,分析研究出行链的时空特征。结合东莞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种出行链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出行链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围绕各种活动的交通走廊,为建设大运能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和制定交通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丽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1):后插31-后插32
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跨越式发展,地铁早已成为伴随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对于经常搭乘地铁出行的学生和上班族而言,每天除了家、学校或单位等固定空间,地铁站俨然变成了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第三空间".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地铁空间因为处于地下,没有昼夜之分,乘客就只能根据站内设计的各种指示牌判断空间方位.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轨道交通站点步行接驳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步行环境、出行时间、出行费用等出行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t模型建立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根据效用相当原则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步行接驳范围。根据某城市的某个轨道交通站点的调查数据,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该站点的步行接驳范围,与传统的接驳范围经验取值及意向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调查统计结果较为一致。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有效合理的,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选址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尚云 《铁路现代化》1998,(3):22-27,41
本文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同种类,计算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和空间分布,总结出反映城市出行总量距离分布的二阶爱尔兰分布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较快地对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进行测算,作为宏观研究交通发展战略的基础。还根据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部分特大城市的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进行了实践验证,初步验证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李立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9):后插33-后插3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公共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在为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城市经济活动和政治文化活动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并促进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该行业的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员工的专业素养是核心议题之一.本文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专业员工的在职教育,通过完善教育方案提高员工在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基于拓展四阶段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对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起重要作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一环是客流需求预测.充分引入国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对传统四阶段法的框架、思路和方法进行拓展,即在出行产生、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出行分配4个阶段的总体框架下,增加了"时段划分"和"反馈"2部分内容.以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客流预测为例,引入复合阻抗、分布校准、模型反馈等新技术,通过与国内外城市的比较分析和论证,使预测更加准确和科学.  相似文献   

7.
陈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9):后插19-后插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居民对交通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大中型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公共交通工具,其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环境,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及每一位乘客广泛关心的问题.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是改善乘客出行体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城市道路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城市大容量的客运交通需求,我国大中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了轨道交通,与地面道路共同承担整个城市的交通需求,并影响着城市道路网合理密度的设置。从分析道路密度影响因素入手,重点研究了轨道交通建设水平对道路密度的影响,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量化,提出了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分布的城市分社区道路密度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世办各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得知,交通系统的效率是构成一个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城市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的影响深远.为了实现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同时鉴于城市交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变性,必须制定出涵盖公共交通和私人出行各种模式的等级交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心多组团"空间结构特点的城市,即组团式城市。组团式城市的一体化发展需要高品质、高速度、大容量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作为支撑。文章以组团式城市泰州市为例,通过剖析其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和居民出行特征,并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线网布局等规划要点进行分析,提出"C形主骨架+加密/辐射线"的线网规划方案,以期为组团式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铁站区空间与物业开发之间的协同问题进行探索,并以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实地调查对象,从开发模式、物业业态类型及物业开发绩效方面对地铁站区空间布局与物业开发之间的关联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站区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物业开发模式,每种空间布局与物业开发都有相对应类型;站区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物业业态类型,空间布局规模决定物业业态类型;站区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物业开发绩效,复合型相比单一型空间布局的物业开发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2.
长大深基坑施工围岩动态变形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对深基坑施工围岩动态变形规律缺乏系统研究的现状,以武广客运专线上的金沙洲隧道明挖段深基坑工程为实例,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实现了施工动态模拟;分析了长大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各部位围岩的动态变形和分布规律,并指出了围岩变形的关键位置与施工环节。研究结果表明:坑周土体沉降在竖直方向表现为沿深度逐步减小,最大值出现在地表,但在水平方向上,沉降规律较复杂,受到围护桩自身刚度的影响,呈现为"勺"形,最大沉降位置并非出现在桩顶位置,而是离桩顶约11 m处;坑周土体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逐渐增大,且位移中心逐渐下移,直至开挖深度2/3处;基坑开挖后,基底产生一定程度的回弹和内挤变形,开挖深度越大,土体条件越差,变形越大。  相似文献   

13.
金锋 《中国铁路》2021,(2):95-100
哈大高铁的运行缩短了东北城市群之间的相对距离,优化了东北城市群城市交通网络空间结构.通过建立向心性分形模型以及相关性分形模型,以交通距离代替空间的实际距离来研究城市群之间分形特征,通过城市间高速铁路时间距离和高速公路时间距离进行对比,计算高铁开通前后东北城市群交通空间聚集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分析东北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  相似文献   

14.
讨论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时间变化规律,根据客流的时序特征,利用时间序列聚类的K-means算法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对比不同类别站点的客流差异,同时探究轨道交通站点早晚高峰进出站客流与站点周围用地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地理加权回归定量计算回归方程,详细分析客流与用地之间的相关系数在空间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为不同站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运营管理措施,以及为轨道交通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建设对北京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北京市轨道交通和商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析轨道交通建设对北京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机理和演化过程,说明轨道交通的建设会带来新商业区的兴起、传统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强化、枢纽站点附近的商业区地位提升、轨道交通辐射范围外的区域商业功能弱化等变化。提出轨道交通引导商业空间布局有序发展的策略体系,为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商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国重载铁路隧道结构特点,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围岩-隧道结构-轨道结构三维动力分析模型,采用移动荷载模拟重载列车竖向动荷载,着重分析了重载列车荷载在隧道基底的分布、传递特性以及隧道结构内力的空间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往往需经历新线开通、客流增长、运能不足几个阶段。城市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运营后,客流会大幅增长且变化多样,从而使得运营组织难度也大幅增加,因此深入分析、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分布特性,根据其特性优化全日行车计划,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提高运营效率、运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的具体特性,提出行车间隔及开行对数优化模型,并利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法对运营时段进行划分,从而达到优化全日行车计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轨道交通对零售商业空间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使零售商业由传统的点状、条状和块状空间逐步转变为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了新的零售商圈的形成,促使枢纽型零售商业的发展,带动郊区新城零售商业的发展。轨道交通与零售商业结合的形式主要有:地下站厅零售,地下商业街,地下商城,零售商业建筑底层直接与轨道交通车站相通,地铁上盖等。  相似文献   

19.
钢轨表面缺陷具有独特性和稀疏性,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自动地检测钢轨表面缺陷仍存在很大挑战.提出一种基于背景建模的钢轨表面缺陷像素级检测方法,利用钢轨图像固有特性构建图像背景分布模型,找到背景分布簇中心,以定位到可疑像素点;提出一种钢轨表面缺陷像素级识别方法,根据可疑像素点的上下文特征和空间位置先验概率识别该像素点是否属于真...  相似文献   

20.
李娟  黎明  王有为 《中国铁路》2021,(2):107-116
作为国家空间政策的重要抓手,高铁枢纽选址应遵循“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烟台中心城区为例,建立高铁枢纽选址的“交通、产业、空间”主要指标体系和选址模型,分析“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时序特征、空间特征,厘清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和重力模型组合的方法,研判烟台市区未来“交通、产业、空间”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从发展关系来看,2006—2016年“交通、产业、空间”未实现同步发展,总体呈现“核心区最高、东西两翼次之、南部最低”的空间分布;(2)从未来发展来看,烟台南站北部地区适于建设新的城市中心,能推动空间优化和产业升级;(3)选址潍烟高铁烟台南站能促进未来烟台城市空间拓展,据此提出基于“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的高铁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