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吸盘式挖泥船由于其特殊的船型特点和作业特点,特别适用于内河浅水航道的维护疏浚。该文以长江航道局建造交付的"吸盘3"号以及前续船"吸盘2"号为例,阐述了包括功率分配优化、疏浚性能提升、侧推功能设计和装驳功能设计等一系列优化设计。这些优化设计大幅提升了吸盘式挖泥船的疏浚能力、操纵性和环保性,从而能更好地确保长江航道黄金水道的畅通。文中所介绍的设计理念,对于从事工程船舶设计的专业人员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2.
《中国修船》2016,(5):8-9
文章阐述了旧小型航标船传统作业方式存在的巨大风险以及急需技术改造的客观需求,并分析了电磁吸盘装置的突出优势,为旧小型航标巡检船技术改造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韩龙  张海荣  邰能灵 《船舶》2013,24(2):60-64
通过对定距桨推进器与调距桨推进器的比较,以及针对该吸盘挖泥船全电力驱动配置方案和一拖二(柴油机拖动螺旋桨和轴带发电机)动力配置方案的主要性能与参数进行论证分析比较,得出推荐采用全电力驱动配置方案的结论,并对全电力驱动配置方案中采用何种电力驱动方式及配电系统进行简单论证,为船东选择采用全电力驱动配置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江中下游航道尤其是荆江水道采用吸盘式挖泥船边抛施工带来的内落回淤问题,以及因沿江地区开发建设及荆江水道禁采导致砂石材料需求增加的现状,通过将“吸盘3”轮边喷管喷头改造成装驳装置,变原有的边抛作业为装驳作业,实现了疏浚泥砂的装驳外运,避免了原有边抛施工带来的内落回淤导致航道反复疏浚的问题,对外运的疏浚泥沙进行后续处理后再利用,可满足沿江地区开发建设的用砂需求。  相似文献   

5.
刘厚恕 《船舶》1995,(2):10-16
由七0八所三室研究设计,东海船厂建造的我国首型1 250m^3/h吸盘挖泥船,1993年6月17~21日一次试航试挖获得圆满成功,航行,挖泥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并有新的突破,同年12月5日交付使用,本文仅就该船撕本特征及总体设计的内若干方面作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吸盘4"号是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2 000 m~3/h自航吸盘挖泥船(图1)。该船为钢质、单甲板、双全回转舵桨、方尾浅吃水船型,其主要尺度及参数见表1。"吸盘4"号主要用于长江中游航道的应急维护疏浚任务,该船作业区域可覆盖长江A、B、C级航区(含三峡库区)。"吸盘4"号配备宽度为10 m的吸盘装置,最大挖深可达16 m;配备1台功率为  相似文献   

7.
正7月5日,长江中游航道维护2000m~3/h自航吸盘挖泥船("吸盘4")在南通顺利交船验收。长江航务管理局规划基建处,长江航道局规划基建装备处、财务审计处、档案中心、长江航道整治中心,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筹)、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验收。"吸盘4"是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设计、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建造、  相似文献   

8.
《船舶》2017,28(4)
7月5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长江航道局设计的第三艘2000m3/h自航吸盘挖泥船"吸盘4"在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举行了交接仪式,标志着该船顺利建成交付船东使用. "吸盘4"主要用于长江中游航道的应急维护疏浚任务,该船作业区域可覆盖长江A、B、C三级航区(含三峡库区).该船配备了宽度为10m的吸盘装置,最大挖深可达16m;配备了1台功率为2800kW的泥泵以及2台功率为500kW的高压冲水泵.该船可采用抛锚绞进及自航推进两种疏浚作业方式,可通过尾排管排泥上岸或通过边抛管进行边喷抛泥.吸盘挖泥船具有吃水浅、一次挖宽大、泥泵吸入浓度高、调遣方便、采用自航推进作业和边抛排泥方式时不碍航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长江航道突击抢通和维护疏浚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船舶制造吨位的增加,为船体下料工序服务的铺板吊运工作也随之增多。过去那种“撬杠挂钩式”的铺板工序,不仅在速度上不能适应下料工作的需要,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在车间领导的直接支持下,在大连造船厂等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指导下,我们边设计、边试验、边生产、边改进,经过工人老师傅努力,在短期内试制成功了3吨平面起重永磁吸盘,由此改革了原有的铺板吊运工艺。  相似文献   

10.
正7月27日,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在宜昌市组织召开了2000m~3/时自航吸盘挖泥船吸盘4建造项目验收会。来自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局、长江航道整治中心、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筹)、CCS武汉审图中心、船舶设计院、建造船厂以及用船单位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共计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王兵 《船海工程》2014,(2):53-56
介绍长江航道局自主开发研制的首艘长江中游航道维护2 000 m3/h自航吸盘挖泥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指标,分析该船的技术特点及功能优势。实船使用情况表明,该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冯建军  朱承英 《水运工程》2012,(12):215-217
以连云港港徐圩航道先导试挖阶段航道回淤观测工程为契机,以提高表层底质样取样精度为目标,在观测海域采用拖罐法、钻杆薄壁取样法及厚壁取样法进行对比试验.通过现场可操作性和室内试验成果的比较,提出改良的厚壁取样法,在满足取样要求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取样效率,劳动强度低,在本地区后期的回淤物采样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诸多潜艇强国对X舵潜艇的应用,说明了其背后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X舵操纵能力较十字舵更优是公认的,但X舵潜艇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航向稳定性性能是一直被忽略的问题。为了解X舵潜艇相比于十字舵潜艇的航向稳定性如何,首先利用CFD方法研究SUBOFF标模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可行性,然后对某十字舵与X舵潜艇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出与潜艇航向稳定性相关的水动力导数,最后比较研究2种操纵面稳定性差异。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十字舵潜艇方向稳定性指数为0.021 46,新设计的X舵潜艇方向稳定性指数为0.249 03。说明设计的X舵潜艇满足稳定性要求,并有足够的裕度为改进潜艇其他性能提供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远程测量,初步筛选出高排放船舶,提高船舶排放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设计一种基于嗅探式传感器的岸基监测设备和配套的软件平台系统。系统通过采集船舶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n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实时信息,基于船舶尾气排放量在线估算方法、船舶尾气排放扩散数值模拟、观测数据的模式识别算法等,实现船舶尾气排放特征的在线识别和疑似高排放船舶的粗筛。对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CALPUFF模型计算得到的气体污染物模拟理论浓度,验证岸基嗅探式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自开展数值水池自主研发研究,需要确定一代表性平台模型作为基准检验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对象.本文针对设计的半潜平台基准检验模型建立了数值模型,进行了作业、生存和拖航三种典型工况下的水动力特性预报,获得了平台水动力系数、波浪中运动响应传递函数、关键点加速度传递函数等.将运动响应计算结果与现有第六代半潜平台的运动响应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趋势一致,验证了该模型作为基准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设计无缆潜航器,采用数值分析和机械制造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出一款新型无缆潜航器,在设计制造出潜航器的基础上,对该无缆潜航器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对其水下运动规律及特性进行了理论推导,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分别讨论机器人的结构力学特性和流体力学特性,并对机器人的应力应变强度参数进行仿真分析,讨论不同情况下机器人的属性参数,结合分析数据,对潜航器运行工况下的各项参数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对以上所有参数进行总结归纳,文中所采用的方法可以用于机器人设计及优化。  相似文献   

17.
李思  李允 《船舶》2015,(6):13-19
为了研究如何在恶劣条件下保障小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快速性,文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船-桨系统下对某自航绞吸挖泥船进行快速性研究,论述了船首槽道尺寸对阻力的影响,船体、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受桨轴浸深影响的变化规律,并设计出推进器的优化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开边界条件的确定是海域潮汐模型验证的主要难点之一。采用数据驱动模型和海域潮汐模型有机结合的开边界条件反演新方法,耦合反演渤海湾海域潮汐模型开边界条件,以实现潮波的精确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M2,S2,K1调和常数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绝对值:K1振幅为4.37 cm,K1迟角为6.7°。数值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不同海域不同模型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The course-keeping ability of a pure car carrier (PCC) in windy conditions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wo PCC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ir course-keeping abilities in wind. The two PCCs had the same hull form but different types of rudder. One PCC was fitted with a semispade rudder (hereinafter, the normal rudder), whereas the other was fitted with a spade-type Schilling rudder (hereinafter, the Schilling rudder). Both PCCs were designed to a new concept for the accommodation structure and hull form above the load water line. In this new design concept, there are no sharp corners in the superstructure so as to reduce wind resistance and improve steering performance. The limits of course keeping for the two PCC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imulations. The course-keeping abilities of the two PCCs, each with two different types of autopilot system, were also investigated in wind. To develop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the two PCCs were predicted based on the data published for a third PCC having similar principal particulars. Th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two PCCs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its behavior with the respective full-scale trial results. Wind resistance coefficients were predicted 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of the object PCCs and a regression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s under steady wind conditions were also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with some full-scale experiments to validat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