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二期工程为例,对城市轨道交通拆解涉及到的线路、轨道、供电、通信、信号、隧道通风、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等系统的拆解预留方案进行探讨。为确保拆解对既有线路运营影响最小,轨道按照12号道岔的整体道床预留,供电环网电缆预留新线环网系统衔接的条件,接触网以非绝缘锚段关节的形式预留,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预留足够的容量,隧道通风系统在联络线设置射流风机,综合监控系统单独构建一个环网。  相似文献   

2.
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为减少因二次建设造成的对环境、交通、景观等的影响,降低后期轨道交通建设的难度、风险及投资,应该对局部轨道交通车站及区间工程,结合新城、交通枢纽等的建设提前预留.但由于城市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不确定性,全线的技术方案尚未深入研究,对局部工程进行预留存在一定的风险.结合工程实例,对城市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留工程的设计理念与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思路,以及相关专业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简述广州地铁1、3号线换乘站体育西路站的现状客流压力,分析地铁3号线主、支线现状运营组织存在的问题,得出主、支线拆解的必要性及迫切性。由于3号线支线未预留拆解条件,且拆解点位于商业繁华的市中心,高楼密集,交通繁忙,因此需结合既有线情况,巧妙利用既有线线型,选择合适接岔点,尽量减少既有线的改造,缩短工期,减少对周边及3号线支线运营的影响,得出最优的主、支线拆解线路及土建实施方案,确保3号线主、支线拆解工程的可行性,为未提前预留条件的轨道交通拆解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城市新区后期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管线迁改和道路破复的影响,需将部分轨道交通车站和区间土建部分与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综合管廊等工程同期实施.以石家庄正定新区地铁1号线二期市政预留工程4站、3区间为例,对该线路预留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留的原则与标准,以及主体及附属工程等的封堵措施、盾构端头加固的做法、换乘节点的预留、附属与市政工程接驳及周边规划商业的预留、设备的预留预埋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受建设规划和建设时序的影响,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运营远期需要拆解。轨道工程的整体道床一旦浇筑后难以整改,这是轨道拆解的重点和难点。为确保线路拆解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在前期设计阶段需优化轨道配置,并预先设计合理的拆解方案。方法:以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区间轨道工程拆解为例,在介绍该线拆解前后线路走向的基础上,对该线轨道拆解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对该拆解工程的2个备选方案(树脂枕道床方案及预制板道床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对各方案的具体拆解措施、拆解范围、拆解过程及拆解时间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2个备选方案进行比选,得到推荐方案。结果及结论:推荐采用树脂枕(推荐采用一体化树脂枕)道床方案。该方案既可实现前期运营阶段的超高需求,又可具备后期拆解的超高调整要求,还可减小拆除工程量,缩短拆解时间,减小线路中断运营时间。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以广州至清远城际轨道交通线为例,就在清远市的线路走向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对3种方案经济技术条件的比较,提出可行性方案。为珠江三角洲的城际轨道交通发展奠定基础。研究结论:针对广州至清远城际轨道交通线,阐述了主要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在满足线路走向的前提下,从工程投资、施工难度及工期、环境保护及与城市规划的配合等方面,对3种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经由城市时的最优方案(沿静福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研究可为其它城市间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先期建设的地铁隧道如何为远期地铁预留下穿条件,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针对两线路的交叉节点,提出两个预留方案,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先期建设的隧道结构变形及预留支撑桩受力,从实施条件、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对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最终选择在交叉节点处施作预留支撑桩,且令该支撑桩兼做远期下穿线路永久结构的方案设计预留工程,该方案已付诸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长沙市轨道交通分期建设的1、3号线共用站厅换乘车站侯家塘站为例,从接口划分原则、设计和施工范围、工程预留接口等方面,对车站土建、机电系统和装修专业的设计接口及施工接口进行分析,梳理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减少分期建设的两条线路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最后给出换乘车站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大型机场通常将城轨线路引入其地面交通中心(GTC),以服务于机场陆侧旅客集散。在机场工程新建或扩建时,因建设时序差异通常需要对城轨部分工程进行提前预留,以保证后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文章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区GTC城轨预留工程为例,在确定城轨线路引入方案并对城轨客流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东区GTC城轨预留工程方案,包括GTC模块的划分,城轨线路速度目标值、车辆型号及编组、预留车站位置、配线布置、换乘形式、预留工程范围的确定,与后期工程的衔接,以及预留工程的近期利用等内容,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五线工程换乘方案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根据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地铁西站引入5条轨道交通线路,且轨道交通运最较大的特点,对5条线路的换乘方案进行分析和比选,确定换乘方案,为开展综合交通枢纽内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及其换乘设计提供条件.研究结论:通过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铁西站工程及其换乘设计的研究,得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应从换乘客流大、换乘需求强的交通方式着手,掌握该交通方式所服务的客流来源及去向,明确各股客流的换乘需求,使设计更加合理,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相似文献   

11.
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建设,阐述限额设计在工程设计阶段有效控制投资的必要性。根据地铁工程建设投资的构成及4部分费用所占比重,论述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要掌握的要点和可采取的手段及措施。在地铁5号线工程限额设计中,采取优化车站规模、选择最优施工方法等6项措施,减少投资1.2149亿元,达到限额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桥梁较多的铁路工程设计中,制梁场的布设是否合理对整条线的施工和工程投资控制至关重要。此文结合巴新线桥梁工程实际,根据新设大板北站制梁场的主要工程数量和规模,论述建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投资估算,为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提供依据,同时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低速磁悬浮线路维护工程车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低速磁悬浮线路维护用工程车为研究对象,结合长沙磁浮线路的特点,通过对常规轨道工程车、中低速磁浮列车和轨道的分析,总结磁悬浮线路维护工程车的功能需求和需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比分析方案,为基地设计、工程车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综合性、接口复杂的工程,其线路设计具有牵涉面广、考虑因素多、专业接口复杂等特点,结合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及地形地貌,以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依托,对长大陡坡地段线路展线设计方案比选进行总结,为城市轨道交通长大坡道及展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地铁线路设计是重要的环节,确定的设计参数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本文针对辅助线、曲线线间距、坡度等线路涉及的设计内容进行探讨,把理论和具体做法通过实例总结出来,给线路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研究方法:结合沈阳地铁线路设计经验,采用几何和代数方程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地铁线路设计中相关参数,得出有效长度、渡线、线间距、节能坡度等计算公式,并阐述了设计中结构限界、轨道类型、信号制式等对线路设计的影响。研究结论:本次研究的计算方法,表明地铁的线路设计与轨道、信号等参数密切相关,不同参数决定不同的设计内容。要进行不同的方案比选,才能得出合理的线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站单跨PBA工法扣拱施工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采用单跨PBA工法施工的中国美术馆站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计算及工程实测方法,衡量单跨PBA各工序中存在的风险大小,从设计及施工两方面提出控制扣拱施工风险的建议。监测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车站扣拱跨度达到一定程度,二衬施工阶段风险将大于扣拱开挖阶段风险,在各工序中风险最大。工程通过扣拱施工采用优化扣拱节点、优化拆撑方案及加快二衬施作功效降低风险,可供类似地层及工法的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的B1型车三轨下部受电的特点,提出在土建设计时,不管转辙机安装在道岔内侧还是外侧,只需根据信号专业的要求,考虑转辙机安装空间的预留、限界专业的要求以及道岔内外侧的加宽量。对曲线进站、设有停车线及人防隔断门等的车站限界要点进行分析,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节省土建投资。  相似文献   

18.
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在6502电路基础上增加联络线工程的信号设计过程。通过对电路进行特殊处理,从而简化信号设计、降低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19.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桥梁设计,包括设计技术标准、桥跨结构设计、下部结构设计以及3类代表性的特殊桥梁结构,详细介绍3种特殊桥梁结构类型,包括它们的结构尺寸、细部构造、施工方法以及主要工程数量等;结合高速铁路桥梁的发展现状和受力特点,对武广客运专线的桥梁设计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