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完善而通畅的综合运输体系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基本目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发展的要求,面对虹桥枢纽、后世博、大浦东等一系列城市规划格局的巨大变化,上海将如何进一步完善国际大都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这一主题,本文将谈一谈规划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于2002年10月12日在上海三大物流园区之一的西北物流园区成立,这标志着本市道路货运市场建设正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大步迈进. 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是本市交通部门根据<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要求和交通部确定的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规划构建的一个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的信息平台载体,是继上海航运交易所建立后,本市交通行业又一个大型功能要素市场.它的建立,为上海物流产业发展轨迹记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一、规划概况 1.概述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位于上海浦东川沙黄楼镇,地块范围东至唐黄路红线以西30米,南距航城路北侧红线以北20米,西至沪芦高速公路(S2)以东40米,北至迎宾大道(S1)以南500米,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方交通》2000,(12):35-36
上海市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给上海的道路运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九五”期间,按照交通部培育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的要求,在市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市陆管处努力贯彻“重在有质,建管并举”的方针,精心培育市场,提高上海道路运输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5.
俞瑜 《交通与运输》2009,25(3):46-47
2009年是迎世博临战之年,是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关键之年。上海城市交通运输行业要在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领导下,围绕民生问题,强化行业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展示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为举办一届精彩、成功、难忘的世博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上海大都市区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上海现状市郊轨道交通线路特征的基础上,从运送速度和舒适度两方面,指出现状市郊轨道交通难以适应未来上海大都市长距离城际出行需求。通过国际实证研究,分析大都市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主要功能,总结国际大都市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快速、可达、舒适的三大特征,以及直达市中心、穿越市中心和市中心外围换乘三种线网构架。最后,提出上海大都市范围及其3个交通圈层,以及上海大都市的双层次轨道交通线网和“一环八射”的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构架。  相似文献   

7.
上海"十二五"城市发展的重点将转向郊区,建设新城.现就新城交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一、新城的功能定位"卫星城"的概念由恩温于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的.它是一个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卫星城的概念强化了与中心城市(又称母城)的依赖关系,强调中心城功能的疏解,因此,出现了工业卫星城、科技卫星城甚至"卧城"等类型,成为中心城市的一部分."新城"的概念从20世纪40年代中叶开始使用.在新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之间相互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等配套设施,满足新城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职能健全的独立城市.新城更加强调独立性,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十三五"交通建设与发展对于上海在"十三五"期末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上海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十三五"期间,上海交通行业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行业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增强。一是适应"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提升全球枢纽地位。上海交通在服务和对接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两带一路"的战略布局,而无论是长江领域经济带,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海都处于核心要冲位置。上海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四个中心"、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因此,我认为上海"三游"(邮轮、游船、游艇)产业的发展必须放在国家"两带一路"的大格局中,放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大背景下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内环线内闸北地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核心区北部,面积为6.94平方公里。该区域内集中了铁路上海站、上海长途客运总站等大型交通设施,向来是中心城乃至上海市域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之一。本文以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世博多模式交通体系的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博城市交通概念的演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卢浦大桥以西的地区,考虑到浦西地区城市的高度发展,场馆的大部分位于浦东.围栏区的面积为3.22平方公里,其中浦西部分仅0.62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上海正处在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也处在城市功能提升、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上海要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特别是要实现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据从有关方面获悉,随着上海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停车泊位的不足,将成为制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瓶颈。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上海国际智能交通技术展及论坛上,众多专家认为,如果按照国外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的要求,上海的公共停车泊位只有10.7%,基本停车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为60%,这意味着要达到“一车一位”的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1.形态布局.闸北区要打造为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可以概括为"一核心、多辐射、全拓展".一核心是指以不夜城地区1.9平方公里(包括北广场)为核心区域并先行聚焦发展;多辐射是在核心区突破重点,形成特色功能后向北站地区、中部商业文化中心、市北工业新区、特色物流园区、苏州河沿岸历史风貌区、多媒体产业化基地、汽车大道等功能区辐射;全拓展是指覆盖全区29.2平方公里.通过核心区的开发以及核心产业链的拓展,带动辐射区及向全区延伸,使这些功能区与核心区互为依存、联动发展,形成核心区对辐射区以及拓展区的圈层波及效应,最终实现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对闸北区域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市民出行需要也已经由“能乘上车”发展到了迅速、便捷、安全和舒适。为满足市民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上海公交企业纷纷加快了客车更新步伐,尤其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客车档次,为上海跻身国际大都市,为上海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上海已经向着国际化的航运中心、经济贸易中心、信息中心逐步发展。要更快的提高上海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具备一套方便迅捷的城市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那么,面临上海的交通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解决呢?总结了世界各国大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解决上海的城市交通问题应该依靠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国务院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今后五年是港航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优化和提升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地位,巩固和发挥港航主业对区域经济和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努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以及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内河航运作为一种传统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的上海交通运输行业 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上海交通在中国加人WTO后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考虑了人世后的一些对 策思路,如:用“田忌赛马”的方法确定对外竞争的领域和次序;“以变应变”选择组建优势企业; “以攻为守”走出去寻找国际市场机遇;以信息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本文还提出了应对人世的可采取的几项具体措施:① 及时出台运输业法规,依法行政,规范运输市场.② 优先发展民航支线网络,组成以上海为中心的航空枢纽.③ 迅速组建能与海外势力匹敌的企业.④分割市场面,避免内耗,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合力.⑤ 实施“走出去”战略,注重情报信息,参建国际项目⑥ 开辟深水港、整治长江口航道,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⑦ 加快铁路现代化,完善枢纽网络,构筑欧亚大陆桥.⑧ 建设客运主枢纽,站车分营,信息共享,跨省合作.⑨ 抓住机遇,信息架桥,建设现代化城市物流体系.⑩ 研究综合物流,加强市场引导r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翔实的资料从上海港在东北亚大港中的现实定位分析着手,认为港口状况成为严重制约上海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战略规划实现的瓶颈问题.根据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架和充分必要条件作了论述,并提出了现阶段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一、道路交通现状及主要问题1.现状道路设施长春市中心城区现状道路总长度1 213.3公里,其中主干路长度339.4公里,次干路长度282.9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内道路网密度为3.79公里/平方公里,与合理的路网密度5.3~7公里/平方公里有较大差距。在中心城区的现状用地中,城市道路用地26.9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11.2%,人均道路用地面积约10.78平方米,以上指标均低于规范指标。图1为长春市中心城区2010年道路设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