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驾驶园》2014,(9):74-76
<正>当一个人考取驾驶执照后,便成为道路使用者,除享有同等权利使用道路外,还有权操控驾照上认可的机动车辆。驾驶车辆是一项社会活动,每位驾驶者的驾驶行为与表现对自身和其他道路使用者都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后果,因此在驾驶期间,不可以掉以轻心。除依照讯号、灯号、交通标志和道路标记的规定和限制  相似文献   

2.
山路行车,依山傍崖,沟深坡陡,弯多路险,崎岖不平,除要求车况良好外,驾驶员必须掌握一定的驾驶技巧,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驾驶姿势 山路行车,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强度要比在一般道路上大,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行车前就要调整好驾驶姿势,尽量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驾驶环境。 弯道行车 转弯道路行车最……  相似文献   

3.
翟亚楠  余小东 《商用汽车》2007,(10):126-127
安全驾驶是经济性驾驶的前提及保障安全驾驶是车辆驾驶的前提,也是经济性驾驶的有力保障。下文从人与道路交通开始,着重对安全驾驶进行探讨。1.人和道路交通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主体之一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为驾驶员必须对众多的外界环境因素做出快速反应,这些外界环境因素包括其他的道路使用者、道路条件及状况、交通法规、交通流量、天气等等(见图5);但驾驶员却无法影响到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只能通过采取适当的驾驶操作控制车辆,以使驾驶行为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4.
袁田  赵轩  刘瑞  余强  朱西产  王姝 《汽车工程》2022,(6):821-830
为满足驾驶辅助系统在城市交叉口对类人驾驶能力的更高需求,本文中研究了实际交通中的驾驶人在该区域的纵向驾驶行为特征。从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了778条驾驶人接近城市交叉口的样本数据,应用YOLOv4识别了交通场景中的各类道路使用者,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了反应特性在不同运动类型和交通密度中的差异,建立分层回归模型分析了制动特性与运动状态、运动类型和道路使用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密度交通显著降低接近速度;与右转驾驶人相比,停车驾驶人的反应距离更长;当接近速度较高或反应距离较短时,会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高的减速度和制动强度接近交叉口,且提前4.46 s开始制动;不同道路使用者对制动特性产生了不同影响,停车驾驶人主要关注同向行驶的他车,右转驾驶人主要关注行人和骑车人。  相似文献   

5.
李伟 《商用汽车》2012,(21):105-107
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驾驶员的因素外,还涉及到道路交通体系的完善程度、道路交通法规、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及汽车制造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对于运输车队而言,安全管理尤为重要,而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是驾驶员和车辆。驾驶员的安全管理1.制订严格的录用与考核制度任何一家运输公司都希望招聘到安全意识强、驾驶技能娴熟的优秀驾驶员;但我国目前车辆驾驶员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很少经过专业培训,驾驶学员仅凭86h的驾驶培  相似文献   

6.
《车时代》2007,(3):112-113
如果您认为BMW倡导的驾驶乐趣仅仅是动力和灵活性.那是片面的.驾驶的安全性和人性化也同样是BMW驾驶乐趣的重心。最近.BMW在维持原价基础上.对旗下BMW7系产品进行配置升级.增加了一项创新的驾驶者辅助系统——远光自动控制.它将与BMW夜视系统、氙气前灯、随动控制大灯等创新技术一起,大幅提升夜间所有道路使用者的驾驶安全性及BMW车辆驾驶者的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燃油经济性,除受其本身结构,工艺水平,调整状况以及燃油规格等影响外,还受行驶道路、驾驶技术,交通情况,气温气象等因素影响。但最主要还是取决于摩托车行驶时所需要的功和发动机对应工况的有效燃油消耗量。  相似文献   

8.
<正>Q:自动驾驶车辆真的能做到零事故吗?自动驾驶车辆是否会在未来替代传统汽车?A:您好,并不是所有的碰撞事故都由驾驶者引起的,有一部分的发生原因为其他道路使用者,比如醉酒人士闯入机动车道一虽然自动驾驶汽车一般而言反应比人类更迅速,也能帮助降低这类交通事故的伤亡,但是车辆依然无法  相似文献   

9.
正2月24日,福特创造一种标准的视觉语言,以便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发出意图信号。福特在公共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完全模拟了自动驾驶汽车体验,并使用了一个创新的座椅来隐藏司机。通过在挡风玻璃上使用灯条,车辆可以通知三种情况的行人:两个白色的侧向移动的灯指示屈服;一个坚实的白光建议主动自主驾驶;一盏快速闪烁的灯光显示出开始移动的意图。通过数据集可以展示其他道路使用者如何根据CAV信号改变其行动。  相似文献   

10.
李兆丰 《驾驶园》2013,(3):80-81
山路行车,高低起伏,弯多路险,甚至崎岖不平,除要求车况良好外,驾驶者必须掌握一定的驾驶技巧,才能确保行车安全。山路行车,驾驶者的驾驶操控动作要比在一般道路上大,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在行车前就要调整好正确的驾驶姿势,尽量创造一个舒  相似文献   

11.
谁会驾驶一辆价值九万英镑的卡车冲向坚硬的钢铁护栏?沃尔沃卡车每年都会进行大量的碰撞试验,力图挽救更多道路使用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面向智能车辆的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即现役道路基础设施承载智能车辆行驶的适宜程度,阐述自主智能驾驶定义与驾驶自动化等级分类,在此基础上剖析不同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并分别从感知层、感知-决策层、决策-控制层探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人机功能差异,通过归纳总结智能车辆与道路几何要素、路面性能及其他道路要素(如道路标线)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从道路工程角度及其他道路要素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车辆,配置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车辆对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最高,主动安全系统次之,而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适应性不足。而目前研究主要问题包括:难以归纳、标定不同驾驶自动化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及其对于道路设计参数的需求设计值;测试道路场景条件过于理想,考虑的驾驶自动化等级单一,试验规模和样本有限;道路几何、路面性能以及道路标志、标线等道路要素与智能车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与不同道路场景相匹配的智能车辆驾驶特征数据的获取手段。因此建议:重视并推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关键人机功能差异指标信息共享;联合高保真且可交互的道路场景、高精度感知传感器物理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微观交通流模型,利用测试场景自动化生成、极限工况场景搜寻与泛化等技术开展智能驾驶虚拟测试,突破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反映不同等级智能车辆的道路行驶适应性特征指标与评价标准,精准、有效地评估预测复杂道路场景及不利道路条件下的行驶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主被动式网络化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主、被动式网络化的汽车驾驶模拟器。该模拟器除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和汽车动力学模型外,还具有模拟器间的网络交互、主被动驾驶模式、运动约束、语音提示、驾驶评价等方面的特点,在应用上具有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性能卓越的重卡产品能为驾驶员和道路使用者提供最高的可靠性、出色的舒适性、最佳燃油经济性以及一流的操控体验。良好的驾驶性能够轻松地控制车速、从容起步而无需消耗大量燃料。当在寻求出众的性能时,自然会考虑到功率。诚然,"功率"谈论起来浅显易懂、易于用数据来体现。但这种衡量方式是否科学呢?实质上,驾驶性能并不要求很大的峰值功率。一辆具有卓越驾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边界模糊、路况多变的非结构化道路,为满足智能汽车在正常、应急等复杂行驶工况下对可行驶区域的视觉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在M形深度架构下融合多尺度交互策略和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可行驶区域推荐模型,能够在复杂驾驶场景中精细分割出非结构化道路的强推荐、弱推荐、不推荐行驶区域。首先,在编码器-解码器的骨架基础上,构建倒金字塔式的多尺度分层输入和分层输出结构,以有效融合非结构化道路的浅层形态学特征与深层语义信息,并平衡模型在不同尺度上的预测偏倚,提升复杂驾驶场景下对多尺度与变尺度目标的分割精度;其次,构建集成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的跳跃连接结构,使模型在实现编码特征与解码特征高效传递的同时,聚焦于学习与道路可行驶性相关的重要特征,进一步强化模型对非结构化道路的检测性能。通过多种途径构建包含城郊、乡村、园区等真实场景的非结构化道路驾驶数据集。试验结果表明:得益于M形深度架构对多尺度交互策略和双注意力机制的融合,提出的模型在多种真实驾驶场景下均能较好地实现强推荐行驶区域、弱推荐行驶区域、不推荐行驶区域和背景区域的精细分割,平均交并比达到92.46%,平均检测速度达到22.7帧·s-1;与现有其他主流模型相比,提出的模型兼顾了分割精度和时间效率,在非结构化道路可行驶区域检测任务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对驾驶模拟技术在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驾驶模拟器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国内外主要代表性科研型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驾驶模拟器的自由度、主要特征和应用领域。以“人-车-路-环境-事故”为主线,从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道路与交通设计、车辆驾驶环境以及道路行车事故研究5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驾驶模拟技术在国内外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用展望。在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方面,重点研究了运用驾驶行为特性开展分心驾驶行为和疲劳驾驶行为的识别;在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综述了运用驾驶行为开展车辆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技术和自动驾驶接管行为的评价研究;在道路与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道路几何和标志标线等的设计评价;在车辆驾驶环境方面,综述了不良气象、路侧景观和交通冲突等驾驶环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在道路行车事故研究方面,总结了道路行车事故再现和事故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此外,对驾驶模拟技术进行了应用展望,主要包括特殊人群的驾驶行为特性、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测试及验证、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行车安全问题。对未来应对驾驶模拟器的有效性评价、不适性以及二次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驾驶模拟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沃尔沃卡车正与瑞典废弃物管理公司Renova开展合作,共同测试和研究如何利用自动驾驶车辆提高垃圾处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为驾驶员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接受测试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原理上与2016年秋季以来在瑞典北部克里斯蒂内伯格矿山投入使用的沃尔沃自动驾驶卡车相同。"在遍布狭窄街道和弱势道路使用者的城市住宅区,驾驶重型商用车辆本身就需要符合严格的安全要求,即使在车速不超过正常行走速度时也是如此。我们现在进行测试的垃圾装运车可以持续监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改善车辆设计,开发车载安全装置通过驾驶模拟器和交通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个体驾驶行为交通流特征的影响.首先,选取反映驾驶员特征的静态驾驶适性和动态驾驶适性2类指标,通过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驾驶行为特征进行提取,构建不同类型的驾驶行为特征分类.其次,利用驾驶模拟器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对不同类型驾驶行为的仿真模型参数进行校准.最后,通过交通仿真技术对不同类型的驾驶行为下交通流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车道位置、不同行为下的交通流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激进的驾驶行为仿真产生的最大交通量(2200 pcu/h)中等驾驶行为(1800 pcu/h)保守驾驶行为(1700 pcu/h),但激进驾驶行为下的交通流较其他行为显得更加不稳定.因此,提高道路安全水平,需针对呈现此类驾驶行为特征的驾驶员进行重点教育及培训.  相似文献   

19.
杜志刚  梅家林  倪玉丹  陈逸飞 《隧道建设》2020,40(11):1558-1569
总结城市水下道路隧道事故分布规律,从驾驶人、隧道光环境及道路条件3方面分析隧道驾驶安全影响因素,对现有安全改善措施及其优缺点进行剖析,并指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研究趋势: 应以提升隧道光环境质量为主,考虑交通事故形态、事故致因及影响因素,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不同隧道路段驾驶人差异化视觉需求。驾驶人视觉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安全性与舒适性需求,对应的隧道行车环境可分为基本型、安全型与舒适型视觉参照系。提出以构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舒适型视觉参照系为目标,通过隧道照明与隧道视线诱导技术相结合,缓解隧道出入口参照系的剧烈过渡,加强中间段弱视觉参照的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方法。构建基于空间路权、人因与驾驶任务、差异性与韵律性的隧道驾驶安全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驾驶员轨迹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分析包括前方道路可行区域、驾驶员体力负担及道路交通法规在内的众多因素对驾驶员开车的影响,利用模糊决策理论建立了驾驶安全性、驾驶轻便性和驾驶合法性3个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在几种典型路况下的驾驶员-汽车-道路闭环系统仿真计算,有效地描述了驾驶员在开车时动态决策汽车预期轨迹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