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穿越采空区公路隧道地表沉陷变形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场大量实测数据,基于双曲线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采用误差绝对值加权和最小的准则,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加权平均数,建立了穿越采空区公路隧道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和分析方法,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路基沉降变形的计算和预测方法中的双曲线预测模型及原理进行介绍,结合浙江某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变形预测的实例进行分析,实测数据与相对应的预测曲线吻合度较好,客观地反映了路基沉降的动态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张杰 《华东公路》2010,(5):94-96
双曲线法是推算工后沉降的方法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其推算精度受起始时间点t0的影响很大,但是t0的确定多凭经验,至今尚无统一的方法。基于浙北某高速公路长达7年的实测数据,采用双曲线法,选取不同的起始时间点t0对两个塑料排水板处理典型断面进行了沉降推算,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推算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日沉降速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对于浙北地区塑料排水板处理的软土路基,可使用日沉降速率波动段和稳定段的分界点作为t0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研究高填方路基沉降发展的动态过程和走势,依托武汉天河机场第二通道高速公路S2标段典型断面K4+860处长达186 d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双曲线拟合法、指数曲线拟合法和Asaoka法三种曲线拟合方法,每种曲线拟合法分为3种工况,共得到9个沉陷拟合曲线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关联度和方差的分析,得出指数曲线拟合在120t160的情况下,拟合精度最高。并利用FLAC~(3D)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将得到的沉降曲线与指数曲线拟合模型(120t160)和实测曲线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路基沉降的动态过程。总体上,在沉降发生初期,利用数值模拟法进行拟合预计更为合适,而其它阶段指数曲线拟合模型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由于公路沉降影响因素较多,加之沉降计算参数的变异性,很难通过理论方法准确算出任一时刻的沉降,因此根据已有沉降观察数据对之后沉降进行预测成为研究热点。支持向量机以其优异的非线性拟合及泛化能力被广泛运用于沉降预测,但是其沉降预测精度依赖于参数C、σ、ε的取值。因此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支持向量机主要参数寻优,建立了自适应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AGA-SVM)沉降预测模型,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并以广东省兴(宁)汕(头)高速公路中某断面处部分沉降观测数据为训练样本,运用AGA-SVM预测模型对该路堤短期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双曲线法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路基的沉降特性,总结了各种沉降分析方法,得出双曲线法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简单易操作,可用于路基沉降预测。结合邵怀高速公路某段路基的沉降特性,采用双曲线法对其进行沉降分析和预测,对比实测沉降资料,两者误差很少,最大不超过3%,充分说明了双曲线法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和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路基的沉降特性,总结了各种沉降分析方法,得出双曲线法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简单易操作,可用于路基沉降预测.结合邵怀高速公路某段路基的沉降特性,采用双曲线法对其进行沉降分析和预测,对比实测沉降资料,两者误差很少,最大不超过3%,充分说明了双曲线法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和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以张桑高速公路3个典型路基断面实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GM(1,1)、Verhulst和非等时距UGM(1,1)三种模型对各断面的沉降数据进行了拟合及预测,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各阶段最适宜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各断面的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Verhulst灰色模型模拟和预测精度更高,适用于路基断面的中长期沉降预测,预测结果可为路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软基沉降规律对指导路基与路面设计、施工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某高速路实测软基路段沉降规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Asaoka模型、复合双曲线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复合双曲线模型与沉降实测数据变化较吻合,能较好地反映路段的沉降规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2) Logistic模型曲线存在唯一反弯点,对“台阶”状曲线拟合误差较大,沉降预测效果较复合双曲线差;3) Asaoka模型仅能预测本级荷载下的最终沉降量,无法越级预测,对施工中软基沉降预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测沉降资料的路基沉降预测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基于实测沉降资料进行路基沉降预测,在龚帕斯成长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皮尔曲线预测模型,并利用现有的各种预测模型对衡(阳)-枣(木铺)高速公路的路基沉降变化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与实测沉降结果的比较,研究了各种不同路基沉降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石油云南某石化装卸场铁路专用线人工填土地基堆载预压大型现场试验,采用双曲线法对试验段实测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双曲线方程参数与堆载高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反分析法得到地基沉降系数并对工后沉降进行修正,以确定超载预压下人工填土地基合理卸载时间。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曲线法对试验段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拟合时,曲线参数β与堆载高度h呈负线性相关;由工后沉降修正得到的卸载时间随超载比的增大呈幂指数减少趋势,而超载比达到1.5(堆载高度9 m)后基本不再变化,此时满足规范要求的卸载时间最少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兰永一级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后的沉降实测资料,基于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幂多项式模型及Asaoka预测方法,对地基的沉降量进行预测。采取将预测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的方法,对4种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用于实际工程,Asaoka模型为最佳模型,对Asaoka方法的等时间间隔取值,一般为30天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灰色模型系统和沉降-时间预测模型(双曲线、指数函数、幂函数),并重点论述了这几种预测模型在东海大桥海堤段沉降监测中的拟合精度。通过对东海大桥海堤段不同时期得到的实际沉降數据与几种模型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結果表明幂函数沉降-时间预测模型在东海大桥海堤段沉降监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白丁伟 《路基工程》2021,(3):176-180
基于新建金甬铁路全线正线先开段千石岩隧道及陈家岭隧道的大量实测数据,通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修正了沉降槽宽度系数和最大沉降量系数.研究表明:沉降槽宽度系数取值0.6~0.9,最大沉降量系数取值0.15~0.45时,修正后的Peck公式较原Peck经验公式更吻合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依托上海市某矩形顶管工程实测数据,对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轴线沉降、剖面沉降和随顶进里程变化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矩形顶管施工沉降控制要点。同时,结合实测数据探讨了Peck公式在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为同类工程沉降槽宽度系数、地层损失的取值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区矿产资源开采衍生了大量采空区,采空区分布及边界特征较为复杂,为高速公路建设埋下安全隐患。山区高速公路线遇采空区处治技术及控制效果评估已成工程界核心课题之一,而目前针对该类问题研究相对较少,且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工程实践。基于此依托云南省山区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实例,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数据,对路基地基采空区采用注浆处治技术及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注浆处治后,地基沉降在填筑期基本完成,最大沉降约为33cm,相比采空区未处治时,最大沉降降低了37.74%;现场测试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现场测试数据略大于数值模拟,两者差值3mm;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采空区注浆处治控制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山区高速公路线遇采空区处治技术及控制效果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采空区注浆处理的数值模拟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胶济线采空区的注浆加固的范围及加固后的沉降控制,运用FLAC3D对不同加固范围情况下的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了代表性的断面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按照设计加固宽度,维护带20m处的沉降量0.088 mm;②相同情况下的采空区的稳定加固宽度不小于50 m;③验证了加固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填方工程,选取典型地质区段10个不同断面,采用沉降板法监测施工过程中4组路基沉降数据,分析填方路基不同时间的沉降规律,对比不同路基的沉降关系,并采用双曲线模型法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处理桥头地基可改善路基沉降,塑料排水板处理一般路段地基可减缓路基沉降的发生;采用双曲线模型法预测路基沉降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依托上海至南通铁路DK84+420,DK85+900工点的建设,基于灰色理论,建立GM(1,1)灰色模型,分别采用等时矩和不等时矩观测方式,预测了两工点沉降趋势和最终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周期三个月内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相比,相对误差为4%左右,证明灰色GM(1,1)模型在软土沉降预测上可行;根据实测资料可构建灰色模型时间相应序列方程,预测出断面总沉降值,检验沉降值及沉降速度是否符合规范;同时可构建沉降预测方程,数值模拟沉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文婷 《公路交通科技》2014,(1):118-119,125
本文根据工程施工实测沉降数据,采用双曲线方法对路基工后沉降量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对该方法的计算过程和适应条件进行了介绍,根据计算分析结果,给出了有关工后沉降量的允许值及工后沉降的发展趋势,为软土路基卸载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