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海图资料是船舶航行的必备工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助航安全信息,水深资料,海洋环境信息等,是航海家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船舶航线设计,导航,定位的必要载体。随着船舶逐渐向高速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海图资料管理作为船舶航行保障,也向集成化、专业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笔者在海图管理工作中探索海图远程跟踪管理模式,推进船舶海图资料管理的精细化,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从船舶航行安全、可靠性角度考虑,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航行船舶所在海域的气象状况,因此气象信息对于船舶调度管理起到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如何获取气象信息,并把获取的气象信息融合到电子海图显示平台中,对于航行船舶的监控和管理显得十分有意义。针对如何获取气象信息及如何与电子海图叠加显示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电子海图系统作为船舶航运管理的重要工具,其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对维护航行安全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结合AIS系统,对电子海图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进行研究,并分析电子海图自动化关键技术,对其主体结构进行研究。然后对电子海图中的数据处理和故障诊断功能进行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船舶导航通信的自动化水平,极大提高了船舶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航海》2017,(3)
目前,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已经是船舶导航的主要设备。电子海图极大地提高了船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船员的工作强度,是航海技术的飞跃,而我们正是这个飞跃的实践者。鉴于船舶使用电子海图是个新生事物,公司主管人员和船舶驾驶员等都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为了保障船舶在电子海图时代的航行安全,航用海图(包括纸质海图和电子海图)及时、准确、完整地更新、改正是船舶航行安全的基本保证,为此本文结合公司和船舶的实际情况,着重阐述使用航行通告(警告)对ENC的更新和改正。  相似文献   

5.
事故案例经验教训与气象、海况和航标异常等其他航行安全信息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及时获取上述信息有利于船舶航行作业安全。以电子海图为平台,将事故经验教训信息按发生位置标示在电子海图上可以直接提醒航经该水域的船员,警示船员掌握该水域险情事故特点,汲取相关海难事故经验教训。参照航行通警告管理模式管理事故经验教训信息便于事故经验教训信息在电子海图上更新维护。文中认为利用电子海图技术将为事故经验教训应用于保障船舶航行作业安全提供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GPRS和电子海图的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为了有效地保障船舶在受限水域及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航行安全,综合应用高精度差分GPS定位技术、GPRS数据传输及处理技术、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象处理技术、ORACLE数据库管理技术等6项高科技实现了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航线设计、船舶导航、航行记录、航行再现、岸上监控、码头泊位管理、引航作业管理、海图管理、海图改正、海图作业、打印、信息查询等功能。用摄像头定时拍摄驾驶台分罗经,对拍摄到的图片进行图象处理。将获得的船舶航向与GPS船位通过串口送入船上笔记本电脑进行叠加显示,笔记本电脑将本船信息、引航员信息经压缩编码后通过GPRS网络送入ORACLE数据库并通知与服务器连接的各个监控终端,保证与之连接的监控终端同步显示。  相似文献   

7.
王娟  王志云 《航海》2020,(1):49-51
通航环境是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诸多因素之一,海图是描述通航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本文将结合海图工作实际,从通航环境对船舶航行的影响、海图的重要性、目前通航信息在发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浅谈通航环境信息在海图上的表示。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近年来,尽管电子制图学得到飞速发展,但纸质海图仍然是保障航行安全的可靠的信息来源。在实际工作中,航海人员要频繁更新航海资料信息,尤其是在海峡和港口水域,这使得其在海图改正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海图改正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需要全神贯注,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同时,每年有相当多的海图再版,需要在舰艇和船舶上组织接收新海图。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以前出版的海图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的航行环境。保  相似文献   

9.
电子海图是航海图书产品中的重要一员,在船舶航行导航、海事管理、船舶交通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海图中心作为中国官方电子海图的生产者,一直致力于为各类用户提供电子海图信息和数据服务,近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发了新版中国海事电子海图发行系统。本文重点分析并阐述了新版中国海事电子海图发行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
孙成琪 《中国水运》2007,7(2):15-16
介绍了现代最先进的航海技术——船舶集成驾驶台、电子海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的发展与应用状况,并对船舶集成驾驶台和电子海图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0 引言随着船舶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船舶驾驶台设备越来越集成化,极大地减轻船舶驾驶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对航海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笔者从驾驶台实行无纸化航行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航次计划的目标、评估、计划、执行、监控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供同人参考。1 概述纸质航次计划一般指通过纸质海图以及图书资料完成船舶的安全航行,存在以下缺点:(1)航行资料信息无法及时更新;(2)海图及图书资料的更新为船员增加繁重的工作量;(3)无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17,(5)
海图和航海图书是船舶从事海上航行的必备资料,也是安全航行的基本保证。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五章第19条和第27条分别对船载航行系统和设备的配备以及海图和航海出版物配备做出了规定。依托海图编绘生产体系、航海图书印刷体系和航海图书发行网络,上海海图中心不断探索纸海图、电子海图更新新技术,推进基于POD模式的纸海图生产服务流程,开发海上移动助航软件"海E行",不断提高海图编绘、印刷和发行水平,让航海者更好地享受中国海事民用航海图书的优质服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廖才明 《航海》2020,(1):44-48
随着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纸质海图航行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航海的要求。为了减少船员海图作业工作量,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推行无纸化航行势在必行。ECDIS作为一种有效的航行手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陈勇升 《江苏船舶》2005,22(6):34-35
在“数字交通”时代,航行船舶需要了解可能到达地方的距离;需要了解在海图上的位置;需要了解周边船舶的船名、航行状况等信息;需要了解与它船的距离;还需要有自动导航、避碰系统;通信及信息交换系统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电子海图的使用有助于加强海上生命安全、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船舶在特殊情况下的航行机动性,增强海图上危险障碍物的表现力,对数字海图上满足船舶机动安全航行的海域进行了选取和分析。文章重点阐述了在水深数据的基础上利用Delaunay三角网选取船舶安全航行海域以及运用缓冲区技术对障碍物进行重点显示。通过编程实现对结果进行分析,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船舶在狭水道或进出港航道航行时,为确保船舶航行在预定的航迹线上,传统的定位与导航方法大多是利用助航标志。本文基于GPS、船用雷达(ARPA)和电子海图(ECDIS)等航海仪器与设备功能特点,就船舶运用GPS、船用雷达和电子海图以确定船舶在狭水道航行的航迹线方法作了研究,并就方法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雷达和电子海图是船舶重要助航设备。为了提高船舶航行中的避碰能力,文章提出了一种雷达模拟视频和电子海图图像叠加方法。采集雷达的模拟视频信号、方位信号和触发脉冲,通过A/D转换,利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变换模型和图像匹配模型,实现雷达和电子海图图像的叠加。试验结果表明,雷达和电子海图图像叠加是辅助船舶安全航行的有效方法,电子海图的海岸轮廓和雷达扫描到的图像能够较好的匹配融合,可以在电子海图底图上实时显示雷达捕获到的目标,提高对船舶周围环境的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电子海图信息系统(ECDIS)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新梅 《船电技术》2012,32(6):32-34
为进一步丰富电子海图信息系统的功能,更好地发挥电子海图信息系统在海上航行中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ECDIS与雷达、AIS、VTS的兼容作用,进行数据融合,优势互补,为船舶导航提供可靠的信息。通过兼容作用确保船舶安全航行、船舶避碰和岸基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2018年7月1日,SOLAS公约电子海图条款全面履约,国际航行船舶均须配备使用电子海图设备。与传统纸质海图相比,电子海图具有多系统信息复合、数据管理智能、人机操作界面科学、航行信息数据直观等优点,但由于ENC(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数据没有统一有效的航海通告临告、预告(TP)管理更新机制,随着电子海图的广泛使用,其先天不足开始显现。目前,业内普遍使用的ENC数据由英国水道测量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船检》2010,(10):I0022-I0023
为贯彻执行《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管理规定》.海事局发布了“关于印发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产品及安装检验指南的通知”(海船检[2010]322号)。现转发给CCS各相关单位,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