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平行板电极间玻璃中的电场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讨论金属与玻璃阳极连接过程中由于碱金属离子迁称所引起的电场在玻璃内的分布。结果表明靠近金属阳极一侧玻璃中电场强度10^8V/m量级。  相似文献   

2.
假设阳极连接中玻璃的碱金属离子耗尽层内负电荷为均匀分布,建立了耗尽层生长模型,同时计算了耗尽层内电场强度分布以及金属阳极与玻璃之间的静电引力.结果表明,碱金属离子耗尽层厚度以连接时间的双曲正切函数形式增长;界面电场强度随连接时间单调上升,而耗尽层外的玻璃内电场强度单调下降;电场辅助阳极连接是否完成决定于待连接表面间是否形成紧密接触,而非电荷迁移量是否达到某一恒定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假设阳极连接中玻璃的碱金属离子耗尽层内负电荷为均匀分布,建立了耗尽层生长模型,同时计算了耗尽层内电场强度分布以及金属阳极与玻璃之间的静电引力。结果表明,碱金属离子耗尽层厚度以连接时间的双曲正切函数形式增长;界面电场强度随连接时间单调上升,而耗尽层外的玻璃内电场强度单调下降;电场辅助阳极连接是否完成决定于待连接表面间是否形成紧密接触,而非电荷迁移量是否达到某一恒定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船艇》1986,(8)
成都车新电碳五厂对金属电刷镀采用石墨阳极及配套设备进行研究,并取得成功。这种电刷镀采用的石墨阳极材料具有价廉,导电性能好,不溶于涂液,耐腐蚀,寿命长,加工方便等优点,确实保证了镀层质量。克服了以前金属电刷镀中使用的钛、铂  相似文献   

5.
待连接表面间的紧密接触是实现阳极连接的必要条件,因此分析紧密接触面积演化特点非常重要.本文借助等效电路法,考虑玻璃弹性形变及阳极表面二维不平整度,计算了紧密接触面积和连接电流强度.结果表明,紧密接触面积经过一孕育期后迅速扩大,在待连接表面边缘扩展速率显著下降,连接电流存在一峰值.该电流峰是电场引起的电流衰减和紧密接触面积增大引起的电流上升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三艳 《中国造船》2007,48(B11):352-356
腐蚀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不仅使得金属本身遭到损坏,更为严重的是金属结构因此遭到破坏。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约有10%因腐蚀而变为铁锈,约30%的钢铁设备因此而损坏,不仅浪费了材料,还往往带来停产、人身安全、环境污染等安全、质量事故。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金属防腐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海油工程公司导管架及海底管线就采用牺牲阳极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以工程项目导管架牺牲阳极的检验为例,论述了牺牲阳极的保护原理、检验要求、牺牲阳极化学成分Zn的含量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其它牺牲阳极的制造、检验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牺牲阳极制造质量控制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强 《中国造船》2004,45(Z1):295-298
无论船用阳极还是海洋钢结构导管架、海底管线阳极主要要求以下几个指标,即阳极外观尺寸、重量、化学成分、电化学性能指标以及破坏性试验的外观检验,还有为保证阳极据有最佳保护作用的阳极合金与阳极芯接触电阻的检验.为保证阳极制造质量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和业主的实际需要,满足各项指标的要求,阳极制造过程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和严格现场质量控制,在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及时有效检验工作.本文着重介绍燃油坩埚制造阳极在质量控制和检验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Si3N4陶瓷与金属连接技术目前正处于基础性研究和实验室研究阶段,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有关Si3N4陶瓷与金属连接的几种方法、原理及其工艺特点,包括活性金属钎焊法、玻璃相连接剂连接、固相扩散连接和部分瞬间液相连接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施工技术在海港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导 《港口科技》2009,(7):14-18
深水码头的基桩,普遍采用大直径钢管桩。由于长年处于海水状态下,作为主要海洋工程结构物钢管桩,其防腐工作极其重要。钢管桩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是一种控制金属电化学腐蚀的保护方法。结合绿华山海上散货减载平台工程,介绍了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的原理,介绍了阳极块水下焊接主要施工工艺,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尽量减少和防止船体金属的腐蚀,目前国外已广泛采用一种牺牲阳极法来保护船体。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上海船厂就开始进行用锌基合金作为牺牲阳极的方法来防止船体腐蚀的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九七五年,我厂又与上海交通大学协作,开展铝基牺牲阳极的试验工作,并且先后在“丹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