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临床表现、基础生殖激素测定及阴道超声,虽可对大多数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患者做出正确诊断,但部分病例仍有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对7例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升高的PCOS患者(HP-PCOS),12例PRL水平正常的PCOS患者(NPRL-PCOS),7例单纯PRL水平升高患者(HP)及10例正常妇女进行GnRH和TRH刺激试验。结果:刺激试验前,4组基础LH/FSH比值无显著性差异;刺激试验后,两组PCOS妇女峰值时LH/FSH比值显著高于HP及对照组,而HP-PCOS与HP组的PRL反应无差别。提示:GnRH和TRH刺激试验有助于PCOS的确诊及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整肤治疗”对疼痛的疗效。方法 用点温计测量皮温 ,用电刺激和钾离子透入测量皮肤痛阈 ,按压桡动脉测量心率 ,以及用电刺激测量神经传导速度 ,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 1 3例临床治疗有效的患者观察表明 ,“整肤区”皮肤温度和电刺激痛阈明显增加 ,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整肤治疗”对多种痛症有一定疗效 ,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近端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递减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常规低频重复电刺激(RNS)方法,分别刺激近端腋神经和副神经,前瞻性研究了87例ALS患者低频RNS复合肌肉三角肌和斜方肌动作电位波幅递减特点,以及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同时将其中RNS波幅递减阳性患者与同期39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低频RNS波幅递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ALS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阳性率分别为43.7%和49.4%,斜方肌阳性率高于三角肌。2ALS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与性别、起病年龄、病程、ALSFRS-r评分和疾病进展率无关。3ALS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与症状波动之间明显相关,症状波动者RNS波幅递减明显。4重症肌无力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幅度明显高于ALS组。结论 ALS患者近端肌肉RNS波幅递减现象并不少见,不能作为排除ALS的标准。斜方肌RNS波幅递减阳性率高于三角肌。重症肌无力患者RNS波幅递减幅度明显高于ALS患者,临床上对ALS患者伴无力症状波动且RNS波幅递减阳性者,应慎重诊断。  相似文献   

4.
针对超声碎石治疗过程中因负载突变和换能器参数变化等因素导致的频率漂移和失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搜索与锁相技术复合的频率扫描/跟踪策略,采用基于DDS技术的电流搜索法进行粗扫描/跟踪,以大步长快速扫描/跟踪到超声碎石振动系统的谐振频率附近,转为基于锁相技术的精扫描/跟踪,最终实现超声碎石振动系统谐振频率的快速精确扫描/跟踪.根据该频率扫描/跟踪方法研制超声碎石电源,并对其扫描/跟踪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运用这种控制方法的超声碎石电源具有频率扫描/跟踪准确、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接受或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全身转化风险。方法 回顾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注册登记的OMG患者的资料,按照是否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了发病后2年内两组患者的疾病转化风险。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了免疫抑制治疗时程以及不同免疫治疗方案下的转化风险;使用分层分析,评价了不同亚组因子水平下主要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共收集702例以眼肌症状起病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信息,367例(52.3%)患者被纳入治疗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0.54±15.1)岁,其中159例(43.3%)为女性。335例(47.7%)患者被纳入对照组,平均年龄(49.1±14.6)岁,159例(47.5%)为女性。治疗组中28例(7.7%),对照组中106例(31.6%)患者在观察期内转化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经多变量校正的Cox模型分析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全身转化风险明显降低(HR=0.24;95%CI:0.15~0.37;P<0.001)。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心功能衰竭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 ,一种新的心脏收缩调节 (Cardiaccontractilitymodulation ,CCM )方法 ,即在心肌兴奋的绝对不应期发放电刺激来增强心肌收缩功能的方法倍受关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兔在体心脏和离体乳头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健康家兔2 2只 (体重 2 .2~ 2 .8kg)分在体心脏组及离体乳头肌组两组 ,每组 11只。在体心脏组兔麻醉、开胸后 ,于左心室表面采用R波触发在绝对不应期发放CCM刺激 ,测定CCM刺激前和刺激时左心室收缩压 (LVSP)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hyroidstimulatingantibodies,TSAb)活性对甲亢治疗停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本院内分泌门诊 4 2例具有典型甲亢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病史、甲功检查及甲穿结果确诊后 ,分为Graves病 (Gravesdisease,GD)组 ,桥本氏甲状腺炎 (Hashimoto’sthyroiditis,HT)组和产后甲状腺炎( postpartumthyroiditis,PPT)组。本科内分泌实验室用人工表达重组TSH受体的人胚肾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 ,并以适当密度种植于 2 4孔板 ,孵育 4 8h后 ,将聚乙二醇制备的患者粗制IgG以 0 .5mmol·L-1IBMX的无NaCl的Hanks液溶解后 ,覆盖细胞进行刺激反应 ,反应后以样本刺激细胞产生的cAMP含量表示TSAb的活性。检测研究对象甲亢治疗后血清中TSAb活性 ,结合临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并对这些病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随时记录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GD组 39例病人接受了 ( 32±30 )月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最长 12 0月 ,最短 1月 )后 ,TSAb阴性 36例 (占 92 .3% ) ,对临床表现及甲功检查均完全正常的 30例患者 (占 83.3% )给予停药。在 ( 10 4 .0± 6 4 .7)d (最长 10月 ,最短 1月 )的随访期内 ,仅 4例 (占 11.1% )女性病人复发 ,其余病例病情稳定 ;HT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hyroidstimulatingantibodies,TSAb)活性对甲亢治疗停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本院内分泌门诊 4 2例具有典型甲亢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病史、甲功检查及甲穿结果确诊后 ,分为Graves病 (Gravesdisease,GD)组 ,桥本氏甲状腺炎 (Hashimoto’sthyroiditis,HT)组和产后甲状腺炎( postpartumthyroiditis,PPT)组。本科内分泌实验室用人工表达重组TSH受体的人胚肾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 ,并以适当密度种植于 2 4孔板 ,孵育 4 8h后 ,将聚乙二醇制备的患者粗制IgG以 0 .5mmol·L-1IBMX的无NaCl的Hanks液溶解后 ,覆盖细胞进行刺激反应 ,反应后以样本刺激细胞产生的cAMP含量表示TSAb的活性。检测研究对象甲亢治疗后血清中TSAb活性 ,结合临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并对这些病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随时记录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GD组 39例病人接受了 ( 32±30 )月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最长 12 0月 ,最短 1月 )后 ,TSAb阴性 36例 (占 92 .3% ) ,对临床表现及甲功检查均完全正常的 30例患者 (占 83.3% )给予停药。在 ( 10 4 .0± 6 4 .7)d (最长 10月 ,最短 1月 )的随访期内 ,仅 4例 (占 11.1% )女性病人复发 ,其余病例病情稳定 ;HT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行新辅助放化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而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4例,总缓解率(CR+PR)为75%(12/16);1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CR拒绝手术而未行手术治疗,余1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肠道水肿1例,肠道粘连7例,均未影响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保肛率(56.25%,9/16)显著高于对照组(18.75%,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0%(0/16)、远处转移率为12.50%(2/16),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为18.75%(3/16)、远处转移率为31.25%(5/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3、0.667,P=0.144、0.41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裂开等)及放化疗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肛周皮肤反应等)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新辅助放化疗可明显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从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人士视觉假体是通过在视路的不同部位进行神经电刺激,激活视觉通路,从而对盲人患者的视觉功能进行一定的修复治疗,或是使盲人重获部分有用视力。早在40多年前,Giles Brindly就将80个电极置入一位盲眼护士的大脑视皮质,以揭示电刺激让其恢复视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强度电刺激诱发岛叶激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不同强度电刺激作用下岛叶的激活反应,探讨岛叶在痛觉调控网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E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对1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分别施加1倍痛阈、2倍痛阈、3倍痛阈三个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任务,同期进行脑功能活动的全脑fMRI扫描,应用功能性神经图像分析(AF-NI)软件包进行后处理以显示岛叶激活的变化。结果1倍痛阈强度电刺激诱发的脑激活区主要位于对侧岛叶后部;2倍痛阈强度电刺激诱发的脑激活区则集中于对侧岛叶前部,信号未见明显增强;当施加3倍痛阈强度电刺激时,双侧岛叶均表现出显著激活,且激活范围也有所增大。结论岛叶在痛觉调控网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同强度电刺激作用下,该区表现出分离性激活特性,其激活曲线呈现出较为特征性的“S”形曲线。  相似文献   

12.
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Wimgspan支架、Apollo支架与常规药物治疗在中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差异。方法通过对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症状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90例,分为3组,标准化药物治疗组、Wimgspan支架治疗组和Apollo支架治疗组,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各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种支架到位成功率均为96.7%,两种支架系统之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无差别;解剖路径为Mori分型B型的手术成功率(83.3%)远低于Mori分型A型(100%);Wimgspan支架治疗后即刻残余狭窄率很高,与Apollo支架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1年后随访病变血管狭窄率两组之间差异减小,再狭窄比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支架治疗的两组患者1年内终点事件,尤其是与狭窄血管相关的卒中和死亡明显低于标准内科治疗组;1年随访结束时两组支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MMSE评分与标准化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用颅内支架治疗严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后可能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益并同时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32 P胶体注射治疗甲状腺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6 8例患者中 3 8例为实性腺瘤 ,3 0例为腺瘤囊性变 ,分别给予每cm31 .0~ 1 .5mL注射液 (32 P胶体含量为 3 7~74MBq)及 1 8.5~ 3 7MBq·mL- 1 瘤内注射治疗。治疗前后行血常规、甲功、超声等检测。 3 2例病人行 6~ 3 6个月不等期随访。结果 实性腺瘤组总治愈率 71 .0 5 % (2 7/ 3 8) ,腺瘤囊性变组总治愈率 86 .6 7% (2 6 / 3 0 )。血象、甲状腺轴激素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 ,两组病例均未见明显的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32 P胶体注射治疗甲状腺腺瘤疗效确切 ,且简便、安全 ,可替代部分中小甲状腺瘤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据2015ATA指南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DTC)131碘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其131碘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评估131碘治疗前DTC患者的复发风险,对评估为中高危的患者治疗后临床转归进行随访观察。采用χ~2检验及One-way ANOVA比较治疗反应满意(ER)、可接受(AR)和欠佳(IR)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前sTg水平,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评估sTg对碘治疗后ER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2016年3月至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碘治疗的DTC复发风险中高危的患者91例,其中男23例,女68例,平均年龄(45.62±11.84)岁,平均接受131碘治疗剂量(121.4±17.3)mCi。因失访等原因最终对7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ER 46例、AR 14例、IR 18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甲状腺腺外侵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0.299,0.274),3组原发病灶直径、颈部淋巴结转移、131碘治疗剂量及术后sTg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0.003,<0.001,<0.001)。IR组的sTg水平及131碘治疗剂量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R组(P=0.008),而两者在AR组与I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6)。IR组的sTg界值点为9.69 ng/mL(灵敏度66.7%,特异度86.9%),ROC曲线(AUC=0.897,95%CI:0.826~0.968)。结论 sTg水平对DTC复发风险中高危患者在131碘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有预测意义,术后sTg>9.69 ng/mL可作为提示其疗效欠佳的界值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定量方法,进行诊断和评估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临床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52例GTD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应用VOLUSON E8仪器进行超声检查。获取阻力指数(RI)、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流血管综合指数(VFI)等超声相关指数用以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52例GTD患者的超声相关指数为:子宫肌层RI值为0.47±0.1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子宫肌层VI值为(81.46±20.54)%,FI值为67.28±20.21以及VFI值为58.12±25.5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子宫肌层RI值显著低于葡萄胎患者(P<0.01),而子宫肌层VI、FI以及VFI值则显著高于葡萄胎患者(P<0.01)。在针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相应的化学治疗后,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的相关指数均呈现恢复趋势。结论通过肿瘤血管血流相关的信息,RI、VI、FI以及VFI值可以更加直观反映疾病状态,可以作为GTD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指标,并且具有实时性,可以提供相应的影像学资料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活化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刺激对活化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 ,探讨电刺激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机理。方法 实验家兔分A、B两组 ,在双侧下颌牙槽突制作骨缺损区。A组用自制的位于右侧自凝塑胶牙托表面电极刺激实验家兔下颌右侧的骨缺损区 ;左侧及B组不做电刺激作为对照。结果 光镜下实验侧 1~ 2周即可见到大量增生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其中成骨细胞呈多形性改变。 3~ 5周即有大量的骨小梁形成。而对侧和对照组骨小梁较少 ,且钙化差。电镜下实验侧可见到大量增生的成骨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膨大 ,有大量的核蛋白颗粒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发达 ,呈现高电子密度电子云。结论 电刺激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达到骨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mTICI分级≥2b)、围手术期并发症、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及90 d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结果 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89±12.41)岁,其中男性21例(55.3%),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为100%,血栓逃逸3例(7.9%),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2.6%)。出院时NIHSS评分平均1分(0~1分)较术前NIHSS评分平均4分(4~5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0 d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率89.47%,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比例为91.2%,影像学随访评估病变血管通畅性良好,支架置入患者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间无新发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接受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中,RUN2-T1-C2(0.04 ms)和RUN1-T1-C3(0.1 ms)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电刺激波宽为0.04 ms时各波的标准差多小于电刺激波宽为0.1 ms时各波的标准差。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时,建议使用0.04 ms的电刺激波宽。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二维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早期动态监测颅脑损伤患者 ,以及早发现脑血管痉挛 ( CVS)。对 1 6 2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伤情 ,结合头颅 CT分为3组 :1轻中型无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组 ;2轻中型伴 SAH组 ;3重型组。在伤后2 4h内、3d、1周和 2周 ,分别检查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及大脑中动脉流速与同侧颈内动脉流速的比率。结果发现轻中型伴 SAH组 CVS发生率增高 ,病情恢复慢。重型组 CVS发生率亦高 ,且持续时间长 ,发生范围广。CVS伤后当天即可发生 ,高峰期为3~ 7d,持续期因伤情而异 ,一旦发生 CVS,可引起脑缺血 ,加重脑损害。提示颅脑损伤后要早期监测及早发现 CVS,并早期处理 ,以减轻脑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联合监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深度,观察手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及植物神经系统对外科手术等伤害刺激的反应性,更加合理地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深度。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依麻醉深度检测手段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组Ⅰ)、BIS监测组(组Ⅱ)、HRVI监测组(组Ⅲ)、BIS和HRVI联合监测组(组Ⅳ),维持BIS值40~50,HRVI值30~40。结果麻醉期间组Ⅳ丙泊酚的使用量显著低于组Ⅰ、组Ⅱ和组Ⅲ;组Ⅲ、组Ⅳ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显著高于组Ⅰ和组Ⅱ;组Ⅳ苏醒时间显著短于组Ⅰ、组Ⅱ和组Ⅲ;拔管后患者烦躁例数组Ⅲ、组Ⅳ显著低于组Ⅰ和组Ⅱ。4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采用BIS和HRVI联合监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麻醉深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手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及植物神经系统对外科手术等伤害刺激的反应性,可更加合理地评价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