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竖直管内液泛形成时管子入口截面含液率与液膜厚度增加的特点,本文建立了分析管内液泛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管内液泛的实验值能较好的吻合,为研究管内液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志彪  吴应湘 《中国造船》2007,48(B11):398-404
流型是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参数之一,由于不同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具有不同的动力学和传热学特性,因而研究流型对气液两相流的理论研究和参数测量十分重要。叙述了利用γ-射线系统测量水平圆管内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液率的原理及数学算法。射线源为同位素241Am,它发出的光子能量是59.5keV。在长27m、直径为50mm的水平管内进行了实验,在此基础上对泡状流、塞状流和弹状流三种流型下截面含液率波动信号的时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截面含液率信号波动特征识别流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摆盘式发动机气液脉动两相流水下排气噪声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给出了控制水下排气噪声的主要技术途径,并进行了初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绞吸挖泥船大型泥泵进行固液两相流的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颗粒粒径、颗粒浓度、颗粒密度对两相流线、固相颗粒浓度分布等流场特性的影响,为提高疏浚泥泵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模拟结果表明,颗粒物理特性对液相流线分布的影响较小,随着颗粒粒径增大,液相对固相的带动作用减弱;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液相对固相的带动作用未减弱;随着颗粒浓度增大,液相对固相的带动作用增强;随着粒径和密度增大,颗粒分布不均性加强;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颗粒浓度分布均匀性加强,靠近叶片壁面浓度明显增大。对比了两种泥泵流道的颗粒浓度分布,通过叶轮流道的优化设计,可以减少颗粒在流道表面的集聚,降低泥泵磨损。  相似文献   

5.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NSYS FLUENT对下倾管-垂直立管系统中出现的严重段塞流现象进行多工况数值模拟,根据液塞形成过程图和弯管处的速度矢量图揭示了液塞的形成机理,并结合XY面的相分布图和监测得到的压力脉动变化图划分出了3种典型的严重段塞流流型。为了抑制严重段塞流现象,提出了“下倾管”注气法,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来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下倾管”注气法后,管系内的严重段塞流现象被明显削弱,产生了具有高频低振幅脉动特征的稳定流型,对管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进行了空隙率的静态测试,并将测试数据、COMSOL计算数据与MATLAB编程数据进行了比较.在验证了所编MATLAB程序的正确性后,将其应用于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试.为了避免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在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试中图像处理的难题,文中针对三种典型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建立了各自流型下的空隙率与截面平均电导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具体试验时,可将试验测试数据导入所编MATLAB程序中,得到截面平均电导率,并将此值代入对应流型下的空隙率与截面平均电导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中,进而得到空隙率值.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解决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试的难点,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陈浩  郑茜 《水运工程》2018,(11):38-42
基于OpenFOAM开源工具箱,植入动量阻尼方程和规则波动网格边界,形成可靠的三维动网格气液两相流数值波浪水槽,在设置斜率为1∶6的斜坡平台上,模拟了波浪在近岸带浅滩破碎区的气液两相流破碎演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对波浪在浅滩破碎区发生的变形、坍塌、周围气体变化等情况模拟完整,可为波浪破碎机理研究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CFD软件,利用VOF气液两相流动模型,滑移网格技术和二阶精度迎风格式数值研究了水环真空泵的泵壳内的三维两相流动特性。文中给出了计算结果的三维两相分界面,速度矢量和静压等值线分布的分析,结果与经典理论分析结论一致,验证了本文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本文工作为理解和掌握水环真空泵内部真实流动特性和提高水环真空泵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汽液两相流疏水自动调节器控制电厂加热器水位,原理先进,效果优异,经济性好,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水位控制稳定,无须操作和维护,是一个节能型产品,近年来在火力发电厂机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英国D.B.Spalding教授提出的一种两相流计算方法--IPSA方法,对水平管内R12的流动沸腾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对管内两相流动沸腾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