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新高速公路网索式避险车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避险车道入口处增设搅拌式网索阻尼系统,通过调整搅拌式阻尼器的阻尼力、网索布设距离和道数,网索避险车道能够满足不同车辆质量和速度组合的防护要求,缩短避险车道设计长度,使避险车道的布置更灵活、系统更安全、建造更经济.  相似文献   

2.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百罗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行车安全性,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增设网索-滑道阻尼器、减小引道偏角、在避险车道外侧增设服务车道等3个措施对百罗高速公路3号避险车道进行改造.改造后避险车道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山区公路避险车道参数设计方案,基于离散元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轮胎与避险车道集料颗粒流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轮胎性能测试系统对货车轮胎垂直特性进行了室内台架试验研究,通过检测不同输入条件下的响应,标定了轮胎颗粒流模型细观参数。采用漏斗法测量了避险车道集料休止角,结合离散元颗粒流仿真方法,对集料颗粒流模型表面摩擦因数进行了标定。基于所建立的轮胎与避险车道的集料颗粒流模型,仿真分析了轮胎在避险车道中的行驶过程,模拟了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行驶距离、行驶速度与轮胎转速的变化趋势。在甘肃S308省道K209+400处避险车道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所建立的轮胎-颗粒流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铺设厚度,不同集料大小下的仿真结果。综合考虑减速效果和施工成本,确立了避险车道铺设厚度、铺设长度、颗粒材料等设计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离散元法能够很好地模拟车辆在避险车道中的行驶过程;考虑到颗粒固结等因素,建议避险车道铺设厚度不小于0.8 m;针对行驶速度大于90 km·h-1的载货汽车,避险车道设计长度建议大于130 m;避险车道集料方面,建议选用粒径为1~3 cm且圆度较高的砾石作为路床材料。  相似文献   

4.
利用交通事故再现软件PC-Crash,提出了一种具有动力学响应输出的避险车道事故三维仿真方法.该方法使用经典的贝克理论作为模拟制动床集料特性的理论模型.详细提供了利用PC-Crash再现避险车道事故的7大步骤,讨论了其中的关键问题;给出了不同参数组合下避险车道制动床所需长度的试验结果,最后介绍了一个工程应用案例.此方法主要用于直观、定量地测试避险车道的坡度、长度、集料特性等参数,或三维再现具体的避险车道事故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杰  张真忠  王亮 《北京汽车》2021,(6):10-13,25
针对某型号车用磁流变阻尼器进行阻尼特性试验,得到阻尼器的阻尼力在不同工况下与位移、速度的变化曲线.结合Bouc-Wen模型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力学建模,推导出模型各参数与加载电流的关系,进而得出电流与阻尼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比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验证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可控.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目前永磁式磁流变阻尼器的薄弱环节(活塞杆为薄壁构件),提出一种将径向永磁铁设置在活塞内部的新型斜拉索永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分析该新型永磁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调节机理,通过出力调节试验验证阻尼器的作用机理,对斜拉索永磁式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参数优化,并验证其减振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新型斜拉索永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可通过改变永磁铁的磁极方向实现阻尼力的调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通过合理优化阻尼器的参数,可使斜拉索的各阶对数衰减率同时达到较大值;与线性粘滞阻尼器相比,新型永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对斜拉索各阶振动的控制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现有避险车道的路床集料类型、铺设厚度、坡度与长度等数据一般根据经验与当地环境选取,缺乏可靠性。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因为避险车道长度不足导致失控车辆冲出端部的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可能影响避险车道填充集料阻力性能的因素,找到敏感性因素,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车运行试验数据,建立了针对20~40mm粒径砾石集料的阻力计算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指导采用20~40mm粒径砾石集料的避险车道的设计,并可参照此方法建立其它集料的阻力性能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一种用于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对适用于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分析阻尼力与位移、速度以及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现有阻尼器模型的优点,提出一种精确的便于控制的双曲正切磁滞模型.接着,将磁流变阻尼器安装在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上进行试验,利用试验得到的阻尼器动态特性数据,进行阻尼器模型的参数辨识和曲线拟合.最后,将基于拟合参数的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郑蔚澜  白书锋  杨杰  姜文龙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0):144-146,162
避险车道是一项重要的安全设施,对预防长大下坡路段由于刹车失灵引起的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车足尺试验,研究了碎石道床避险车道对车辆阻尼效果与车辆质量、驶入速度以及避险车道纵坡的关系,确定了碎石道床避险车道对车辆的平均阻尼系数,并进而提出了避险车道的长度计算公式,为我国公路避险车道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商用车乘坐舒适性,文章结合某款商用载货汽车进行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研究。首先进行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并使用Ansof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阻尼器进行结构优化,避免磁流变(MR)阻尼器磁场强度的欠饱和与过饱和;其次采用模糊控制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对阻尼器阻尼力大小进行控制输出,使得阻尼力始终等于或接近最佳舒适性与安全性要求下的阻尼力大小;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数值分析软件对阻尼器减振性能进行仿真,完成了一款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设计。此研究中的磁流变阻尼器结构紧凑,易于集成化设计,通过最终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较,此半主动悬架减振效果更为优秀,响应速度更快,使得车辆具有更好的平顺性、舒适性与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车辆防侧翻性能,提出一种新型磁流变(MR)阻尼器,并对其蓄能器的弹性力进行了分析。在假设该MR阻尼器磁流变液(MRF)不可压缩,且在同一腔室内压力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对其粘性力及受磁场强度控制的阻尼力进行推导分析,并仿真分析了MR阻尼器总阻尼力。最后,在CarSim中建立整车模型,在Simulink中通过PID控制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装备新型MR阻尼器的车辆可以在急转弯工况中使侧倾角减小近20%,在鱼钩试验工况中使轮胎最大垂直位移减小约50%,具有很好的防侧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失控车辆驾驶人错过避险车道的概率,基于驾驶人因及驾驶任务理论,提出避险车道多层次视线诱导系统,利用3 ds Max软件构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路段仿真模型,通过采集驾驶人的视认距离数据作为实验度量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天的视认距离提升较少,但晚上的视认距离提升显著,在时速80 km/h下,对避险车道...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避险车道改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问题最常用且最有效的工程措施。避险车道制动距离的计算是避险车道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介绍了3种制动距离计算方法,分别为:基于运动学原理的分析方法,基于动量原理的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实车试验的经验数据拟合方法,并介绍了各种计算方法的原理与计算过程,总结了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对避险车道制动距离的探讨,可为避险车道的长度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避险车道的安全性,根据避险车道的设置参数,选取引道长度、流出角、视距条件、制动床长度、坡度、集料类型、集料深度等11个指标,基于集值统计法思想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标度分级与权重,提出了避险车道安全评价模型,并给出了避险车道整体安全性的5个等级与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依托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的4个避险车道设计,对模型进行了应用说明,结果表明:4个避险车道的识别视距、引道长度差值、流出角三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整体安全值分别为1.415、1.722、0.607、1.231,安全等级均为Ⅳ级,轻度不安全。该模型与实际相符,模型评价全面详细,应用方便,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汽车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于汽车悬架的磁流变阻尼器(MR阻尼器)的特点及其性能试验系统,并在大范围控制电流、不同频率和幅度组合的单谐波激励下对MR阻尼器进行了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MR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一相对速度特性曲线存在严重的非线性滞环特性,表现为半主动的电流控制特点,且阻尼力随控制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饱和;在控制电流为零的情况下,MR阻尼器表现为普通的无源液压阻尼器件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颗粒流模拟的避险车道制动床长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供了一种利用颗粒流模型模拟刹车失灵货车驶入避险车道制动床后的运动过程,进而确定制动床长度的方法.所建立的颗粒流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刹车失灵货车驶入避险车道制动床后的运动过程.仿真模拟结果显示,FHWA方法偏不安全,工程设计时制动床长度不应小于FHWA方法计算值;制动床坡度越小,FHWA方法计算出的制动床长度越偏不安全....  相似文献   

17.
毛斌  朱益军  胡永富  曾俊 《公路》2011,(8):169-171
结合避险车道在浙江省诸永高速公路的实际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在填、挖两种不同地貌路段避险车道的设计特点、结构组成、边坡稳定分析等技术参数,并结合该公路运营期实际案例的效果验证,对避险车道的细部设计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肖宇 《中外公路》2012,(2):277-280
在长下坡路段设置必要的避险车道,是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交通安全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针对武水高速公路K37+300段长纵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计,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对该路段设置避险车道的必要性、车道位置确定、设计驶入速度、避险车道长度、驶入角、线形、制动床材料、防护措施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为避险车道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坡坡床式避险车道为例,阐述了部分山区避险车道的设置情况和重要作用,结合丹拉高速河北张家口段的避险车道设计和实施过程,根据车辆行驶的特点对避险车道组成部分设计指标的选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山区道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型车引发了严重交通事故。作者为解决大型车在下坡道路处存在的潜在危险性。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资料,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总结了有关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设置位置、考虑因素及注意事项.并展望了避险车道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