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最短路径的城市干道网规划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定义了要点、中观区、虚拟网等概念,而后以净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假定驾驶员都选择最短路径为前提,研究了城市干道网的各干道的线路和规格的规划算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网最短路径启发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城市道路网络的实际特点出发,对城市电子地图的道路网进行网络分析,将最佳路径搜索问题转化为图论中的最短路径搜索问题,通过对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求解城市道路网两点间最短路径的算法。该算法主要对Dijkistra算法的搜索方法进行改进,根据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这一原理,运用待扩展节点与终止节点间的直线距离这一启发信息,使搜索沿着某个最有希望的路径进行下去,大大减少了搜索范围,提高了路径搜索的速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道路网络数据库的最短路径搜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最短路径搜寻是智能交通系统(ITS)中车辆诱导的关键技术之一。作者根据城市交通道路网络建设的实际,研究了描述城市交通路网的道路数据库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采集大量道路信息,溶入GIS技术,建立城市道路网络数据库。用动态邻接矩阵对经典的Dijkstra算法进行改进,提高了运算效率。采用改进的算法实现了车辆诱导系统中的快速最短路径搜寻,并给出了车辆诱导系统搜寻最短路径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4.
随机路网的最短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主要研究随机路网中的最短路径问题,首先给出随机路网的定义,建立了随机路网的模型,假定路段的费用是满足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并给出从历史数据中得到此变量的均值和方差的统计学方法;然后得出路径出行费用的均值及方差的递推公式,将费用的方差当作一个限制条件,从而在Dijkstr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带单一限制条件的最短路径算法,同时给出了算法的具体流程;最后用一个简单例子演示了算法的具体步骤,并在南京路网中验证了此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实用最短路径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数据结构中堆栈“后进先出”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最短路径算法-stack算法。这种算法内存省,计算效率高,运行时间短,能很好地适应大型运输网络的最适中计算。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对Dijkstra算法较为准确的描述,结合具体图例详细论证了其具体求解最短路径过程;并简要论述了用VB实现最短路径算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代码功能,使数据结构算法和实际程序操作能够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算法的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7.
基于蚁群算法的最短路径搜索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最短路径搜索是车载定位导航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最短路径搜索问题本身也可以归结为组合优化问题.蚁群算法是基于群体的一种仿生算法,为求解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文章尝试采用蚁群算法来解决车载导航系统中的最短路径搜索问题,并在VC 6.0的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车载导航系统中的最短路径搜索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交通网络最短路径并行算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首先回顾了最短路径并行算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当前的最短路径并行算法进行分类。接着讨论了交通网络分析中最短路径并行算法常用的两种实现策略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影响网络分割策略并行算法性能的3个主要因素:最短路径算法选择、网络分割及终止检测方法。最后就实际交通网络中最短路径并行算法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蚂蚁算法的公交网络最短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改进的蚂蚁算法来解决公交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最短路径问题。提出以换乘次数最少、出行距离最短为目标的路径求解算法,并给出了算法流程。分析了基于蚂蚁算法的城市公交网络的选择策略:选择某条路径即给该路径赋以一定的信息素,信息素愈大的路径,成为最短路径的可能性愈大。并利用改进的蚂蚁算法实现了公交网络乘客信息查询。  相似文献   

10.
交通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各领域竟相开发应用的高技术之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形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量预测工作影响因素复杂,技术难度大,为此我们在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TransCAD的基础上,经过二次开发得到适用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行高速公路项目影响区域路网分析评价、路网交通量预测和路网规划的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复杂路网环路交通量预测难题。本简要介绍建立区域性交通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城市公交路网最优路线算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利用GIS地理分析的特性,提出了一种较为简单的公交路网的描述方法。同时,设计了合乎乘客心理的最优路线判断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公交路线的双向搜索最短路算法,该算法与现有的基于公交站点最短路算法相比,大大地减少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而许多城市道路事故黑点的整治工作仍然依靠人工或简单的数据库来进行。为了系统和科学地整治交通事故黑点,本文提出了利用数据预处理技术处理事故黑点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技术分析黑点事故成因,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整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智能交通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概述了中国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研究开发的内容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e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概念,阐述了GIS数字化的制作过程以及GIS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最后详细分析了GIS技术在ITS中的应用功能。开发研究ITS中的GIS技术,可以加强道路、车辆、驾驶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联系,实现道路交通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城市快速路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快速路交通衔接规划的思路,结合惠州市四环路的实际情况,对其交通衔接规划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交通需求预测是路网规划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现有商业交通需求预测软件以国外软件为主,这些软件价格昂贵,并且没有进行良好的本土化改造,不利于使用。因此开发适合国情、区情的公路交通需求预测软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构建了内蒙古公路交通需求预测系统开发的基本框架,分析了交通需求预测软件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人体信息技术在道路交通环境与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潘晓东 《中国公路学报》2001,14(Z1):109-111
通过驾驶员的脉搏数和血压的变动规律,研究道路线形构造对其形成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负担程度.以单曲线部行车视距为研究对象,用实验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驾驶员心理生理上负担程度的评价指标,评价现有公路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并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7.
面向道路交通的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开发了一套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交通问题的汽车高级驾驶模拟器。该模拟器由驾驶舱系统、主计算机控制系统、驾驶员虚拟视景系统和声响模拟系统组成,既可用于模拟和分析某一真实路段的道路和交通情况,又可评价和检验设计中或已设计完的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生效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开始运行并发挥作用,然而与之配套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相关立法却尚未到位。本文在分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法律性质、基本功能和法律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构建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仓库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通管理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信息资源孤立和浪费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的信息整合和数据挖掘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重点阐述了系统目标、系统构架方案,以及整个系统实现和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vehicle control techniqu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several active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Th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lane keeping assistant control, vehicle platooning and stop-and-go control are typical exampl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a novel path planning method i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driving environment such as road shape, ego vehicle and surrounding vehicles’ movement. The relative distance and velocity between the ego vehicle and surrounding vehicles are identified with respect to the predicted lane shape in front of the ego vehicle. Based on the identified information, the road shape and surrounding vehicles are mapped into the intensity image and the desired vector for the ego vehicle’s movem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maximum intensity density tracing method. The desired vehicle path is followed by the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control and the steering assist control,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ystem,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and compared with ACC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