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深圳皇岗-香港落马洲人行通道桥跨深圳河,连接深圳地铁四号线皇岗站联检楼和香港东铁支线落马洲站联检楼,为双层全封闭桥面,点式驳接玻璃幕墙,桥面设置自动人行道。结构为双索面异形独塔斜拉桥,主跨133.65 m,主梁采用不设斜杆的钢框架结构。介绍桥梁的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设计。  相似文献   

2.
福州绕城公路桥面两侧设置混凝土防撞护栏,采用C30混凝土现场浇注。本文介绍防撞护栏前期施工准备、钢筋制作与安装、支立模板、浇注混凝土以及后期混凝土养护等各个施工环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防撞护栏施工。  相似文献   

3.
在桥梁桥面铺装施工中,如何保证伸缩缝的有效性能、缝面平整;桥面的平整度,高程,坡,缘石的平整,直顺,路桥柔刚平顺过度等都对桥面的装质量的有着重大影响,科尔沁大桥施工过程中,对上述问题采用砂模封锚,分幅控制台浇注桥面砼、槽钢侧模现浇人行道缘石,钢柔结构的桥头塔板等新的工艺和设计,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温哥华市的狮门悬索桥,在白天继续使用的条件下,利用夜间和周末封锁交通,分段更换了整个悬挂结构一加颈桁架、桥面、人行道和吊索等,介绍了这一大型整修工程的设计方案、桥梁节段制作、更换施工架设方案和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5.
深圳皇岗-香港落马洲人行通道桥为异形独塔全封闭双层桥面斜拉桥,主跨133.65m,主边跨比1∶0.52,双索面,下塔柱向主跨倾斜;桥梁承担双层人群交通,采用不带斜杆的多层钢框架作为主梁。桥上空间采用玻璃幕墙和蜂窝铝板屋面封闭,桥面设自动人行道。介绍桥梁的结构体系选择,重要构造细节设计、抗风及桥面行人舒适度等主要结构技术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嘉兴市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中某联钢-混组合梁桥施工时需要跨越某汽车4S店实例为背景,设计了桥面板-防撞护栏一体化钢模板,施工时先后作为桥面板和防撞护栏混凝土浇筑模板,可有效防止桥面坠物并保证施工安全。结合工程特点,对一体化钢模板进行了参数化设计,证实了该类型模板的适用性,得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介绍在宽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 ,利用两侧防撞护栏预留钢筋固定支架 ,安装轨道供宽幅整平梁整平 ,使桥面无纵向接缝和板差 ,达到平顺美观之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湖北宜黄一级公路武黄段70km、东仙段58km施工情况和通车后的使用效果,对路堤高度、软基填土、弯道设置横向超高、桥面铺装、防撞钢板、匝道半径、施工标段划分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法国城堡桥     
正城堡桥(Citadelle Bridge)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是一座下承式拱桥,桥面线形为曲线。两侧桥台之间桥长163m。桥面宽14.34m,设置2条人行道(2m+2.4m)和1条自行车道(2.5m),剩余的桥面(6.44m)为电车轨道铺设区。电车轨道与人行道之间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礐石大桥钢箱梁桥面的使用现状,对钢桥面铺装结构发生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钢桥面铺装大修设计方案,并对铺装层材料组成设计、施工工艺等进行了研究,跟踪观测了铺装层使用性能,结果表明该桥桥面铺装的修复方案设计与施工是成功的,为钢箱梁桥面铺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轿车-行人事故重建的行人颅脑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深入的轿车-行人事故调查研究建立了行人事故数据库,挑选了其中12例轿车-行人碰撞事故,运用轿车-行人碰撞多体模型进行了事故重建.根据其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运动学参数与行人颅脑损伤的相关回归模型,求得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轿车-行人碰撞速度与头部碰撞时间、头部碰撞相对速度、行人抛出距离以及头部损伤HIC值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速度限制和改进汽车前部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人头部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汽车碰撞行人的动态响应,使用了一个经过验证的行人数学模型,模拟碰撞事故中行人的动态响应,比较了行人模型的运动学响应及真实实验,计算了头、胸、下肢等人体各部分与损伤相关的参数,对汽车前部优化设计, 以减轻对行人的伤害,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曹立波  危海烟  张冠军  杨济匡 《汽车工程》2006,28(11):976-979,984
建立了汽车与行人碰撞的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改变汽车前部结构参数,分析其改变对行人膝关节损伤的影响,从而得出各结构参数使行人膝关节损伤较小的优区间,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分析,提出了对行人膝关节损伤较小的汽车前部结构。通过与事故统计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机动车相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典型的十字形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了具有8个机动车相位和4个行人相位的双环相位结构,采用一种半环分析方法,讨论了可能存在的相位组合方案和相位切换方案,定义了起始相位和末尾相位两种机动车相位属性,分析了相位切换过程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具有不同属性的机动车相位的固定最小绿灯时间与相位结构、行人相位绿灯时间、绿灯间隔时间的数值关系。以相位结构、最小行人过街时间和绿灯间隔时间为主要依据,离线计算得到机动车相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控制时段内,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根据当前信号周期内的机动车相位属性,为其动态分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行人交通仿真模型与相关软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描述行人运动行为的尺度和精细程度出发,行人交通仿真模型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和微观模型3类。总结了常见的格子气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社会力模型和磁力模型的原理及算法,对比分析了其仿真效果。论述了如何运用Legion、STEPS、SimWalk和AnyLogic软件建立行人交通仿真模型,比较和评述了上述软件的技术性能。研究表明,充分、合理利用已有软件,可实现快速有效的行人交通仿真建模。  相似文献   

16.
行人安全技术应用在汽车上可以降低汽车一行人碰撞中行人的伤害,因此,我国应该实施行人保护法规,促使汽车生产企业加速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伤害所占的比例分析,说明了在我国开展行人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汽车与行人的碰撞过程中,汽车可能对行人造成伤害的主要部分,从而对改进汽车相关结构提出重要依据。力图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汽车技术和世界汽车技术接轨。  相似文献   

17.
行人交通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也是个人出行活动必不可少的行为。从描述行人运动行为的尺度和精细程度出发,将行人交通仿真模型划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和微观模型3类,并分析其原理和特点。在对现有行人微观仿真软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Legion、STEPS、SimWalk、AnyLogic是适用于正常情况和疏散情况的软件,研究了如何具体运用上述软件实现模型建立,探讨了建筑空间平面创建、数据输入、参数标定、输出数据的分析处理等关键步骤和流程。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已有软件可实现快速有效的行人交通仿真建模。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调查分析——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路内停车调查的基础上,对比路外停车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路内停车特征和停放行为特性,得到路内停车时间短、对步行距离要求高、路内停车场利用率较高且与周边用地属性有很大关系;简单分析了当前城市路内停车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停车收费调整停车需求的有效性。最后,指出路内停车场的设置除了考虑其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还要考虑区域路外停车的供应量、服务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停车者对步行距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结合滑模施工技术在罗阳高速公路路缘石和新泽西护栏上的应用,在对其现场施工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滑模施工技术修筑路缘石与新泽西护栏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滑模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附属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城市道路设计精细化转变,提升过街安全,近几年交叉口路缘石转角半径相应减小。为解决缘石转角半径减小引发的交叉口人行道空间大幅缩小问题,首先分析了决定交叉口人行道空间的三大因素,即通行空间、绿化空间与红灯等候空间。然后选取北京市典型交叉口,确定等候空间范围。最后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切角大小,给出不同缘石转角半径情况下,人行道切角后退距离。得出结论:当缘石转角半径为5 m和8 m,人行道切角后退距离分别为5 m与3 m时,可以同时满足等候空间、通行空间及绿化空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