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天曾 《中国铁路》2007,(10):51-54
西安铁路局围绕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加强工务系统安全基础建设,拨移线间距和调整线路纵坡,更换可动心轨道岔,利用全站仪校核提速区段道岔、线路平纵断面位置,正线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采用探地雷达等物探方法对路基进行检测。在提速线路基础改造方面,铺设百米定尺钢轨无缝线路约20?km,研究完成"提高钢轨伤损发现率"等13项安全成果,创造性地采用挖掘机对既有道床进行彻底清挖,采用路基检测新技术对路基进行普查。制定《200~250?km/h提速区段设备检修和安全管理办法》和《西安铁路局〈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补充规定》,明确西宝提速区段设备检修标准和施工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黄业高 《铁道运营技术》2007,13(3):24-25,27
介绍利用专线3355及SC340-500混凝土岔枕,将既有正线60 kg/m钢轨12号5m间距交叉渡线木枕道岔(专线7562),改造为混凝土岔枕道岔的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7号单开道岔主要铺设在站场,在车辆出库、入库时使用。在城市中站场占地较大,一旦建设完成就很难扩建,因此7号道岔的设计要跟主流线型的长度保持一致,以方便更换和维修。根据现场调研发现图号SC319及其同线型图号的道岔使用量最大,因此本设计在SC319前长、后长、总长不变的基础上设计多种线型优化方案,并通过动力学建模仿真分析列车过岔时的力学性能,选出最优线型进行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借鉴了重载铁路道岔和高速铁路道岔的设计经验,如:用刨切基本轨加宽曲尖轨的技术延长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在尖轨根端采用弹性可弯结构取代以往根端活接头式结构,减少尖轨根端病害;针对现场辙叉易掉块不耐磨的特点设计更优异性能的合金钢辙叉;设计了常规混凝土岔枕和复合材料岔枕,为城市轨道交通岔区轨下基础提供多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赵晨 《铁道建筑》2023,(1):14-18
为满足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环形试验线的运行需求,研究设计了60 kg/m钢轨15号单式同侧道岔。道岔尖轨长度取17 823 mm,基本轨前端距尖轨尖端距离取1 955 mm;选用双曲线型辙叉,采用单肢弹性可弯心轨结构;全部岔枕采用垂直于大环线曲线外股工作边的方式布置。转换设备采用多机多点牵引方式和分动钩型外锁闭装置,转辙器部分设置三个牵引点,辙叉部分设置两个牵引点。为延长曲线道岔的使用寿命,重点进行了尖轨结构和可动心轨辙叉结构设计,尖轨尖端采用藏尖式设计,刨切小环线基本轨,增加尖轨尖端厚度。转辙器部分设计了尖轨防跳措施。翼轨跟端采用间隔铁与长心轨或叉跟尖轨连接为一整体。该单式同侧道岔铺设后使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我国重载铁路道岔核心部件伤损频繁且发展迅速,威胁行车安全并影响运输效率,导致运维成本高昂。研发重载铁路系列道岔的过程中,首次提出增大道岔导曲线相离值、"直曲组合型"曲线尖轨、刨切基本轨加厚尖轨、优化辙叉结构、加宽辙叉心轨、采用岔枕带预埋铁座的弹条分开式扣件系统等多项优化措施。通过在大秦铁路、朔黄铁路和浩吉铁路等项目的试用及推广实践证明,重载铁路道岔整体强度较高,可有效降低养护维修工作量,能够达到直尖轨通过总重4亿t、曲尖轨1亿t、固定型辙叉3亿t、可动心轨辙叉7亿t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列车过岔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列车过岔有限元模型,利用轨道振动微分方程原理,定性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中不同轨下刚度和列车速度在道岔辙叉区对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心轨尖端、心轨跟端及辙叉区共用垫板中心等特殊部位处的轨道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列车速度的变化对钢轨最大竖向加速度和岔枕最大竖向加速度的影响较大;而辙叉区轨下刚度的变化对钢轨最大竖向位移、岔枕最大竖向位移及岔枕最大竖向加速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既有线路的改造通常是利用适宜的工程道岔或铺设少量的工程便线,便岔连接工程线与既有的行车线路来解决问题,但在困难的情况下以上办法并不都能凑效,沪杭线新建134#桥线路工程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在市域铁路轨道交通中,道岔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线路设计标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道岔直向通过速度较低,而国铁正线道岔造价较高,经济性较差。为满足温州市域铁路S1线时速120 km的建设标准要求,需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及国铁道岔的特点,对市域铁路正线道岔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开发适用于市域铁路的道岔产品。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中的60 kg/m钢轨9#固定辙叉道岔存在有害空间,直向通过速度较低;而9#可动心轨单开道岔可动部分较短,会引起过大的扳动力及不足位移,影响行车安全,因此60 kg/m钢轨9#道岔不满足市域铁路要求;(2)经过尖轨平面线形和辙叉类型的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国铁GLC(08)01改进后的平面线型的60 kg/m钢轨12#曲线形尖轨可动心轨道岔能满足市域铁路建设标准要求;(3)60 kg/m钢轨12#可动心道岔扣件采用"上硬下软"轨下胶垫和板下弹性垫板的双层弹性设计方案,能够使得扣件具有良好的约束钢轨能力、刚度低、较好的调整能力;(4)本研究成果对市域铁路道岔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既有区间线路及道岔钢轨磨耗研究多采用仿真计算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岔区钢轨磨耗测试工作较为零散,缺乏时间上的连续性。针对此不足,以沪宁(上海—南京)城际高速铁路镇江站11#道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niProf钢轨廓形测试设备,对转辙器区特征断面尖轨和基本轨的型面及磨耗情况进行长期跟踪测试,探究高速道岔钢轨磨耗的分布和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尖轨和基本轨磨耗发展呈现逐渐收敛的趋势;基本轨垂向磨耗在轮载过渡区前后较大,在轮载过渡区相对较小,直尖轨垂向磨耗比曲尖轨更严重;曲尖轨侧向磨耗明显大于直尖轨,在轮载过渡区前侧向磨耗较小,轮载过渡区侧向磨耗明显,基本轨侧向磨耗主要集中在尖轨前端及岔前区域,直基本轨侧向磨耗比曲基本轨更严重。试验结果可为磨耗仿真研究提供试验验证,同时可为高速道岔的养护维修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贵广铁路施工Ⅰ标老罗堡线路所2组1/42有砟单开道岔为例,采用侧位拼装整体推移插铺方案技术,研究总结了大号码道岔区间插入施工技术和工艺;插入施工的关键技术主要有:采用侧位拼装整体推移插铺方案;研制道岔钢轨件吊卸组合桁架,实现了道岔长大钢轨件的卸车作业;研制的尖轨区及辙叉心起道用辅助桁架,解决了液压高程起道机无法在1/42道岔长尖轨、长辙叉心直接安设的技术难题;用绝缘轨距拉杆提高道岔整体刚度;分级控制道岔轨排拨接量,保证道岔轨排拨接过程有良好的平顺性和到位精度;测设轨道控制桩网,施工时分段使用,达到控制道岔轨排横移到位精度;为防止道岔横移过程中滑轮倾覆,采用组合滑轮等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增良 《铁道建筑技术》2012,(8):113-115,121
城市轻轨线路由于受到既有建筑的限制,在特殊地段的设计上往往采用大坡度小曲线线路方案,这样的线路设计带来了施工上的难度,同时要求架梁设备必须对大坡度小曲线桥的架设具有适应性。因此,对城市轻轨线路小曲线半径架桥机架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整孔箱梁架桥机穿越隧道及隧道口架梁技术方案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运架梁机在穿越隧道运梁时 ,必须要使其整机在隧道的有效截面内有一定的运行空间。就隧道先期完工后 ,采用运架一体式架桥机吊梁穿越隧道 ,并进行隧道口 3 2m、90 0t预制混凝土箱梁的架设技术方案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兰新第二双线平安至西宁段桥隧相连的运架梁施工,详细介绍了架桥机面对的实际工况、小轮运梁车运梁改造、平原架桥机改造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平原架桥机在桥隧相连地段整孔箱梁的运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武汉动车段三级修架车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动车组三级修整体架车的目的和必要性,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目前典型架车方式各自优缺点及在国内外应用现状,针对武汉动车段动车组车型类别、架车作业量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提出了三级修架车具体布置方案.对三级修库设备配置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说明设计思路,对设计中需注意的固定式架车机地坑防水、排水要求等重要事项一并说明,最后简要给出三级修整体架车方式选择的推荐意见及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盾构管片在地面上拼装成环后再吊下组装是此前没有见诸报道的新工艺。通过一工程实例介绍了其实施的方法、实施效果,以及出现的问题及其补救措施和改进后的效果等,并对整环拼装隧道结构的补强、防水处理措施等作了介绍,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架桥机作业环境复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既有结构安全评定方法与现场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通过对箱型结构和桁架结构两种形式的架桥机进行应力水平、静刚度、动刚度、锈蚀检测测试,结合金属结构的外观检查,总结两种结构形式架桥机的典型病害,构建模糊评判因素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架桥机的结构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论:(1)既有900 t架桥机的结构状态不容乐观,锈蚀与缺陷、结构变形、动态刚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采取技术措施;(2)箱型结构架桥机截面内部锈蚀现象普遍,且局部锈蚀程度超标;(3)桁架结构架桥机杆件变形现象普遍,螺栓破损经常发生;(4)基于结构检测试验结果,可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架桥机结构安全进行状态评估;(5)该研究成果可为既有架桥机的结构检测和状态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架桥机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应用前景广泛,为适应各种复杂工况,需对架桥机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技术及作业流程进行不断改善与提高。结合运架分离式架桥机与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的特点,对两者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技术参数、结构组成、施工工序、对施工环境的适应性,阐述运架一体机的发展与优化进程。在持续的研发改进过程中,线路首末孔架梁、高铁箱梁运输通过隧道、紧邻隧道口及隧道内架梁等问题已基本解决。证明了现有架桥机技术水平与应用能适应大多数复杂恶劣的环境条件,可以完成大部分高速铁路箱梁架设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8.
钢塔具有重量轻、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在近(现)代索支撑桥梁一百余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主流,我国2005年建成的南京长江三桥首次采用了钢塔。文章以钢塔建造技术较高的日本为代表,介绍了斜拉桥钢塔的架设方法,以及近年来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钢塔架设事例、架设精度管理和架设过程中的减振对策,供今后钢塔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各种连续梁和简支梁桥修建的增多,如何快速化、标准化、经济地施工这类桥梁显得尤为重要.本架桥机以桃花峪黄河大桥北引桥为工程依托,研究采用拼装式架桥机进行节段施工拼装的施工方法,以保证施工工期以及节省成本.研究结论:通过对拼装式架桥机的结构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1)该架桥机的结构完全可以满足施工的要求,刚度比制式架桥机大约1.5倍;(2)由于该架桥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常备式杆件,大大减少了新制杆件的投入,节省成本达50%;(3)该架桥机采用了滑板走行的方式,走行平顺,操纵方便,安全可靠;(4)通过对架桥机结构设计及施工流程的分析和论述,可为今后同类型架桥机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重庆跨座式单轨胶轮交通系统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的运输与架设方案。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认为运梁车,架桥机施工方案为最佳。对该方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了架桥机、运梁车设计中应解决的问题以及应用中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