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基于VB编程的"四阶段法"对广州开发区公共交通需求进行了预测.交通生成预测采用生成率法进行交通发生和吸引量的预测;而交通分布预测则采取增长率法中的弗雷特法;对于交通方式划分根据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路,采用单约束重力模型来进行开发区未来各规划年交通方式结构的预测;利用前面3个预测数据得出公共交通出行预测.公交出行OD矩阵的得出是广州开发区公交线网规划的依据.利用计算机语言VB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相应的预测阶段进行具体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公交分担率的宏观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交通政策)及微观影响因素(出行者特性、出行特性、交通方式特性)入手,通过分析研究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利用南京市现状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Trans CAD软件构建了多项Logit(MNL)模型,并对模型计算出的参数结果进行分析,求出样本中各居民所选择常规公交、地铁、出租车这些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概率,并与实际公交分担率进行对比,根据绝对误差来评价了模型精度。最后结合交通需求管理的原理以及模型变量提出了提高公交分担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已有的交通拥挤问题研究大多关注于城市交通的宏观层面,而对于微观层面的居民出行个体研究甚少,这主要是因为与出行个体相关的特征指标难以量化,只能做定性分析,引入神经网络模型即能够识别线性指标又能够识别非线性指标的特性。分析了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出行者自身特性、出行者的出行特性、运输系统特性、出行区域特性和目的地区域特性5类,并建立了神经网络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预测模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的验证,表明本文模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因此在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时不仅要考虑需求,更要考虑社会经济、资源及环境。文章即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宏观优化模型,在宏观控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影响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各因素,建立了基于距离曲线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5.
苏州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苏州居民出行调查中有关通勤出行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了通勤出行交通结构、不同人群交通方式选择特征以及通勤交通方式的出行距离特征,该分析结果有助于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特别是针对城市居民上下班出行的交通政策的制定和交通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的开发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规划工作。首先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的交通需求预测的体系框架,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居民出行生成预测模型,确定了用于出行分布预测的重力模型以及用于出行方式分担预测的距离竞争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综合交通规划中,参考国内相关城市案例数据及营口老城区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标定了上述模型中的参数,研究表明预测模型在开发区的交通规划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群体公平差异的公交网络双层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刻画公交网络优化对不同居民群体的公平性影响,建立了考虑不同群体的人均道路占有面积、出行成本差异等因素的公交网络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以出行成本剥夺系数与道路面积基尼系数最小化为目标,用于求解考虑交通公平约束的公交网络优化方案;下层模型为多模式多用户随机均衡交通分配模型,用于描述上层给出的公交优化方案中不同群体对于不同交通方式的复杂选择行为。采用非劣排序遗传算法-Ⅱ求解模型,并以一个简单网络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公交网络优化前,小汽车、公交车与自行车的出行分担率分别为42%,47%,11%;优化后,各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分别为7%,82%,11%,部分拥有小汽车的高、中收入用户改用公交出行,3类群体的出行成本剥夺系数下降了20.68%,道路面积基尼系数下降了87.76%,低收入群体的交通公平感受与客观资源分配均显著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公交网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模型基础,是改善交通规划方案公平性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居民全日出行方式选择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霞  王炜  陈峻 《中国公路学报》2012,25(2):121-126,141
为改进现有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提高交通方式预测模型精度,基于出行链建立了居民全日出行方式选择动态模型。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机理分析入手,确立出行方式选择动态影响因素,在多项Logit模型(MNL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方式选择动态模型。模型中增加了2类动态影响因素,即先前出行方式选择结果对后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和主链的出行方式选择结果对子链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最后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态模型的优度比和预测准确率较基于单次出行效用的MNL模型有较大提高,变量在模型中的意义符合中国国情,模型可服务于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9.
邓润飞 《交通科技》2011,(1):108-110
以经济、人口、车辆保有和广义出行时间为基本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交通生成预测模型,从而在交通生成阶段中考虑了交通出行条件改善的影响,将交通生成预测和诱增交通预测两者结合,既考虑了社会经济对交通的决定作用,又考虑了交通供给对交通生成的反作用。模型应用于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实践,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反映不同地区经济、人口、车辆保有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各地区交通生成特性的差异,并且具有实用、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规模进行准确预测,从各接驳方式分担的客流量入手对接驳设施规模预测方法展开研究.在分析接驳设施规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各出入口进出站客流进行观测统计,确定高峰小时集散的总客流量,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和Bayes判别分析2种方法分别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将模型输出的结果与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判定2类模型在不同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上的适用性,进而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高峰小时各接驳方式分担的客流量.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常规公交停靠站、出租车停靠站、P&R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规模预测模型,根据调查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应用这组模型对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中哈达站的接驳设施规模进行预测,验证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意向调查数据的非集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焦朋朋  陆化普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6):114-116,138
当交通系统中引入新的交通方式时,传统的基于实绩选择调查数据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对于方式分担预测将会无效。本文以新交通方式的分担率预测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实绩选择调查和假设意向调查组合数据的非集计模型,对模型中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东直门至首都机场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为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轨道分担率预测。实例研究表明,模型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出新交通方式的分担率。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把握Nested-Logit模型(NL模型)在交通方式划分中的应用,以交通方式巢式层次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和各交通方式之间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根据人们在选择交通方式过程中首先考虑因素的不同,构造了不同的交通方式巢式层次结构方案,并提出基于拟合优度度量的判断方法优选巢式层次结构方案。根据实例旅客出行调查数据,利用SAS软件对拟合优度度量系列组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拟合优度度量构造的巢式层次结构更能反映交通方式选择的真实性,克服了NL模型层次结构明显的主观判断偏离客观实际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是关系城市交通系统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建立了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其中决策变量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周转量。该模型的目标为最大化城市客运交通效率,该交通效率不是简单的各种交通方式客运周转量的函数,而是由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运周转量和各种交通方式对城市客运交通效率贡献率共同决定。同时考虑客运交通结构优化过程中应满足的出行需求总量约束、可达性约束、占地约束、能耗约束、环境容量约束和各种交通方式发展规模约束等。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MA模型的公交枢纽站客流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必要性,提出了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短期预测的方法;以城市公交短期交通特征为基础,设计了公交站点的ARMA短期客流预测模型;研究了单线路公交站点客流传统行为,构建了重点区域的枢纽站总客流实时预测模型,并采用上海市五角场枢纽站客流数据对比验证了文中模型的可行性,提出了枢纽站公交调度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客运场站交通影响分析及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阐述了城市客运场站交通影响分析的意义及作用,着重分析客运场站的交通发生特点,给出了对现状已有客运场站和待规划客运场站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步骤和研究重点,利用交通流车辆穿插理论进行了客运场站的出入口以及相邻路段动态交通影响分析计算方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组织设计的方法。最后,结合江苏省昆山市城市客运场站交通影响及交通组织设计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四阶段法的停车换乘系统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停车换乘(P&R)需求预测过程中,重点是出行方式的划分和选择,而引入停车换乘系统后,这一基本前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市民一次出行方式和路线的选择要考虑多方式的联合和竞争.因此在方式划分和选择阶段引入多项Logit模型,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的前提下,借助EMME/2软件进行需求预测分析.实践和经验证明,文中所建立的模型递推形式有利于计算机编程实现,且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交通线网优化是城市客运交通规划的重要部分之一。对现有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通过对城市公交线网优化的主要内容、优化模式、优化目标以及约束条件的分析,同时兼顾乘客出行时间、线网平均满载率、公交线网密度和公交线网的布局,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提出优化目标的函数表达式及相应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建立公交线网优化的多目标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提出可用功效系数法对模型进行寻优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的不足,采用逐步回归法从众多宏观影响因素当中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动态回归ARIMAX模型应用于预测。前者保证了模型应用的准确性,后者则兼有回归与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两方面的优点。根据1983年—2005年间相关数据,建立起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同人口总数、运输线质量里程数、客运量、驾驶员人数、人均GDP、公路运输汽车拥有量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应用ARIMAX模型进行预测,拟合结果显示,误差较小、预测情况良好,在交通事故宏观预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航空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在航空港集疏运系统需求描述的基础上,介绍并运用巢式Logit模型原理,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实例,建立适用于白云机场集疏运系统的方式选择模型(NL模型),分析确定各相关影响因素项的影响机理,运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虚拟选择枝的共性和相异部分的参数进行修正和标定,从而获取各种集疏运方式的选择概率.结合调查选取的20份样本数据,运用模型编程计算得出私人小汽车、出租车、机场巴士、城际巴士和城市轨道共5种集疏运方式的方式选择概率分布结果,结果显示私人小汽车和出租车二者占比大于45%,机场巴士和城际巴士占比约40%,城市轨道仅占比15%.因此,为大力发展城市的公共交通,需要对白云机场提出具有参考性集疏运系统改进方案,为今后航空港集疏运系统的发展和航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