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苏雪林前后两部自传性作品《棘心》、《浮生九四--雪林回忆录》为审视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的方法和视角,探究苏雪林百年人生的生平史实和心路历程,探寻成就其丰厚学术成就的内在动力.认为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女性,在男权主流话语下,在历史文化的夹缝中,她曾经深刻地体验了自我受到压抑、主体性丧失过程中的痛楚和困境,也同样深刻地体验了如何在充满矛盾和困境的现实中超越自我、重获女性主体价值的回归.期冀对现代知识女性人生价值的思考有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
克里斯蒂安·诺德是德国功能翻译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她的<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一书时影响文本理解和翻译的文内、文外因素有重要论述.该文运用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具体分析了影响WTO法律文本英汉翻译的文外因素,主要包括发起者、发起者的意图、受众、媒介、交际时间、交际地点、交际动机、交际或语篇功能,并把"译者"也纳入到影响WTO...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是小说艺术的材料、工具或媒介,小说文体的特色和风格首先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本文以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为文本,就其讽刺幽默的语言、喜剧的风格和反讽的笔调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的绘画艺术,从独具特色夸张变形的手法,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高度概括的色彩形式,浓厚的图案装饰风格,进行简要的条理分析,概括其艺术成就与重要影响,体现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思想,以及所达到"不似之似"的艺术境界;认识其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名字不但没有被世人遗忘,反而更加光彩夺目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意象”的“表现”思维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寅先生认为,以往学界所讨论的"意象"实际上应该叫"物象",而"意境"是一个完整自足的呼唤性的文本,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是个不含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本文认为:"意象"是最小的表意单位、"境"、"意境"是更大的表意单位,蒋先生忽略了中国"象"思维是"表现"性的而不是"再现"性的这一重要内容.本文拟从"意象"的"表现"思维向度来探索"意象"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厚夫的黄土地散文、亲情伦理散文、历史散文和书斋随笔以充满生命热度的文学书写表达着对陕北与世界、历史与现实,当代与社会的体认与把握,贯穿着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和审美理想;意象阔远的大散文境界及作家人格境界的大气象为厚夫散文理论观,多年来厚夫身体力行践行着他的散文理论。这样的散文写作和理论具有存在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人画"是绘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创作目的基本出于陶情、白娱.随着时间的发展,"文人画"在重视画家个性抒发的同时,亦注重现实感受的表达,突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把传统的写意绘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扬州八怪"作为这种画风的集中代表,其创作既继承了抒个性、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又以各肆其奇的画风和具有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8.
论传媒对民族文化记忆的唤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实现民族认同的历史资源.传媒对民族文化记忆的唤起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文本"中,在"记忆"某些历史的同时也选择性"遗忘"另一些历史;传媒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的方式唤起记忆,并以"拔高"、"简化"和"贴标签"的方式操纵记忆;政治经济权力是传媒建构文化记忆的影响因素,使得传媒对历史的再现出现了局部异化;而随着全球化和网络空间的崛起,多元主体对传媒记忆的解构正在展开,国家人、世界人、个体人的分化成为挑战民族文化记忆建构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秋雨散文中的山水风物看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从秋雨散文中的山水风物看地方特色文化与世态人情,阐述对余秋雨散文文化内涵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克里姆特后期绘画作品,对于人物的形象处理,结构方式和色彩的运用,都明显受到中国绘画的影响.<生与死>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具体表现在:一是以抽象的背景形成团块式结构,构成一个不确定的意象浅空间;二是运用个性化线条,勾勒形状、表现空间关系和心理变化;三是通过色彩的象征与纯化,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生命的探究.这种融东方形式意趣于西方绘画的探索,使其艺术达到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文本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涵义入手,对校内的专业课教师实战能力的培养途径及企业兼职教师聘任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比较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文艺学课程目前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国外该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文艺学课程的改革要在"大文学观"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完善课程体系,重建和文学发展实际相适应的价值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不断进行知识整合;促进文本阅读与欣赏、批评和理论的结合;并对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和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谈论汉语散文特点入手,分析了冰心散文《笑》中的语言美、情感关和意境美三种美学体现,随后以张培基英译本为模本,探讨了这三种美在翻译过程中的转化,最后提出在翻译散文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在领略原文的语言美、抓住情感主线和领会意境的基础上做到以美译美。  相似文献   

14.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他在散文、诗、词、书法乃至绘画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他在词史上的一大贡献,在于开创了豪放派词,关于这一点后人已作定论。然而他对婉约词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存340余首东坡词中,真正堪称豪放词的恐怕不到十分之一。而婉约绮丽、细腻温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本挖掘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源辨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当前道路运输安全风险源辨识工作中数据短缺和人员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从文本挖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能够自动辨识道路运输过程中安全风险源的模型.该模型首先对道路运输文本进行因果句提取,并对因果句进行分词操作,实现安全风险源特征的增强;其次,进行适应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相似文献   

16.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短语.由于中西方在自然环境、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7.
高校章程翻译文本具有以下特征:文本的无我性和逻辑性,思想的指导性和敏感性,目的的交际性和外宣性,内容的文化性和民族性。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依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章程》英译本案例,思考并探讨了高校章程类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身份及角色,以期为中国文化更全面地"走出去"提供切实有效的借鉴。从"译者中心"理念出发,分别从翻译伦理层面的译者责任,翻译操作层面的译者中心和翻译价值层面的译者发展三方面分别探讨处理章程翻译四大特征时的译者身份和角色,最终实现高校章程翻译的翻译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尤利西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小说,代表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几乎是乔伊斯尝试小说新潮艺术和尖端技巧的实验场.本文试结合"互文性"文本理论,对《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进行阐释,认为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所采取的主要叙事策略是互文性策略,即对西方文学传统的创造性吸收和改编,这也是《尤利西斯》产生广泛的象征意义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文人画自唐代王维创立以来,经历宋元两朝的发展,到明代时,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许多门派,这些门派中对中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是"明四家",也就是中国画史上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他们四家的绘画,虽然师承及风格不尽相同,然而却都表现出浓郁的文人情结.  相似文献   

20.
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读者视野始,译本的"前言"和"译者后记"基本成为研读文本的思维定式。本文试图从解构主义的视角,突破"观念先行"的思维定式,对《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及隐喻作了探究,以挖掘其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