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本田公司将从2002年开始进口亚洲生产的轻型摩托车在日本国内进行销售。这将是日本企业首次从亚洲进口摩托车。本田公司将要进口的是排气量为50ml的轻型摩托车,  相似文献   

2.
《摩托车》2003,(2):34-35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日本摩托车工业20世纪70年代奠定了在世界摩托车行业的地位后,许多老牌劲旅逐步被挤出摩坛绝对领先的地位。但是,他们一直还在研究开发和生产大排量、高品质的摩托车,并逐步扩展自己生产大排量摩托车的能力。我们从这些老牌劲旅  相似文献   

3.
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字,1998年度(1月~12月)日本摩托车生产了263.6296万辆,比1997年减少1.5%;日本国内销售了106.298万辆,约占生产量的40%,比1997年减少10.5%;输出量为160.3753万辆,占生产量的60.8%,比1997年增加9.9%,输出率比上年度上升5.4个百分点,但输出金额下降8.7%。 1998年日本摩托车生产量、销售量、输出量数字如表1所示。 1.日本摩托车生产日本近几年来的摩托车生产量分别是1992年319万辆,1993年302万辆,1994年272万辆,1995年275万辆,1996年258万辆,1997年267万辆,到1998年仅生产了264万辆,呈继续减少趋势。各摩托车企业中除本田公司减少10.9%,其他企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王国     
张韵 《轿车情报》2011,(12):192-193
日本毫无疑问是亚洲现代工业的代表,在摩托车制造业也是如此。本田、铃木、雅马哈和川崎是日本最著名的四家摩托车公司。日本摩托车制造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二战以后。而到了1961年之后,本田公司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公司。  相似文献   

5.
由日本《摩托车》杂志组织的每年一度的“日本最佳摩托车”评选,经连续三个月的二次初选,九月正式投票评选,已在该刊十月号上公布。A类:750毫升—铃木GSX—R750 1492票铃木公司生产的GSX-R750型摩托车,从1985年起,连续四年荣获日本A类750毫升级最佳摩托车桂冠,深受日本国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7月,日本摩托车出口总量为58.87万辆,比2007年1月~7月同期的74.28万辆减少了20.7%。从最近3年同期增减状况分析可以看出(如图1所示),在这个时间段,日本摩托车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发展摩托车工业,日本比中国早1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国内运输能力不足,遂在装有发动机的自行车基础上,摩托车被作为合适的运输工具发展起来;中国装有自行研制生产的第1台发动机的第1辆摩托车在50年代后期出现,自此到1978年的20年间,只生产了极少量供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重庆市的摩托车生产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1993年生产摩托车121万辆,1994年生产170万辆(占当年全国摩托车总产量的32.7%),预计1995年产量将突破200万辆。在重庆市的“九五”规划中,到2000年的摩托车产量为400万辆。如此庞大的产  相似文献   

9.
纵观日本本田技研工业50年来的摩托车产品发展史,“超级幼狐”(SUPER CUB)系列实用型摩托车的确具有不同凡响的地位和作用。 50年代,日本摩托车业界群雄竞起,战火纷飞,摩托车生产企业最多时达到204家。经过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为摩托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对摩托车噪 声的控制非常严格,各摩托车生产企业也重视噪声 控制,尤其注重在新型摩托车开发中采取降噪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摩托车噪声法规加严进程及其管 理方式,读者可从中了解其噪声控制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1.
1.本田公司本田公司1997年生产、销售摩托车561.3万辆,其中日本国内销售62.5万辆,输出498.8万辆(含海外生产用组件448.2万辆),比上年度略有增长。 1997年日本国内摩托车市场个人消费低迷,本田公司当初制订的年销售71  相似文献   

12.
详细地介绍了1993年以来,欧洲及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轿车及小型商用车的生产、销售状况,以及日本在欧洲建立的汽车厂发展状况、欧洲向日本出口汽车状况。还介绍了欧洲及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等主要摩托车生产国的摩托车生产、保有、销售、出口等状况。对小型摩托车、轻型摩托车及机器脚踏车的生产、销售的变化,以及日本的汽车、摩托车在欧洲的竞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款本田LEAD125踏板摩托车以"时尚轿车型踏板车"为开发理念,外观时尚,技术先进。3月23日,在日本东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40届东京摩托车展会上,2013年款本田LEAD125踏板摩托车登台亮相。据日本媒体介绍,这是本田公司全力打造的,融实用性和外观性于一体的新一代高档踏板摩托车,由本田在越南的摩托车、汽车合资企业——本田越南有限公司生产,计划年产20万辆,除在越南国内销售外,预计今年夏天会返销日本市场发售。  相似文献   

14.
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成立于1955年7月,其前身为日本乐器制造林式会社(现为雅马哈株式会社)。当时,日本约有70~100家摩托车生产厂家,雅马哈公司历经艰难曲折,由小到大,不断开拓,发展为今日称雄日本摩托车市场的“四强”(雅马哈、本田、铃木、川崎)之一,并成为世界著名品牌。 1975年,随着中日两国恢复邦交,雅马哈公司将业务拓展到中国,先后与兵器总公司、航空总公司等部门合作,开始合资生产摩托车,创造了重庆“建设·雅马哈”、株洲“南方·雅马哈”等一系列中国著名品牌。同时,相应地与一些企业合作生产摩托车零配件。这一系列合作、技术援助,将日本摩托车生产的先进技术、经验带到了中国,推动了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生产巡行摩托车,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本田公司就是日本生产巡行摩托车的佼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本田的巡行车家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技术日臻完善,造型更加优美.跨入新世纪后,本田又陆续推出了新款超影系列和叛逆者摩托车,为本田的巡行车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相似文献   

16.
别嘉 《摩托车信息》2002,(11):18-21
2O02年《摩托车世界》评出的十佳摩托车最终花落谁家,一直颇受关注。日本、美国、奥地利的摩托车厂今年成为令人艳羡的幸运儿,其中,日产摩托车独占鳌头,十佳中有八项桂冠被他们收人囊中,仅最佳巡航摩托车和最佳耐力摩托车被美国的哈利·戴维森和奥地利的KTM夺得。与往年相比,日本的霸主地位似乎更加牢固,意大利、德国等的产品则被挤出世界十佳之列,也许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摩托车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并且多年来常盛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应归功于日本摩托车在排量上的"丰富",不论排量大小其品种发展比较均衡.本文对日本近期生产销售的共计240款摩托车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日本摩托车在不同排量上的构成状况,并剖析了不同排量摩托车的基本结构特征和性能水平,另外还对典型排量的摩托车的基本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摩托车今后在排量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去日本,蒙主人安排,头一天就去参观汽车展览。日本把摩托车也看作是汽车,只是叫两轮而已。日本是汽车、摩托车生产大国,东京汽车展览从1954年举办第一届以来,一年一次,规模越来越大,在国际汽车业界很有名气,除日本外,世界著名的汽车、摩托车生产厂商几乎都来参加。规模之宏大,气氛之热烈,竞争之激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去的那天,展览已进行了半月,但参观的人还那样多。我们的汽车  相似文献   

19.
轶名 《摩托车》2006,(6):17-19
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飞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在1993年就以367.49万辆的产量首次超过摩托车王国——日本,成为世界头号摩托车生产大国,1997年则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003.7万辆。截止2005年,我国摩托车产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然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摩托车与客车的两种境遇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东南亚各国市场,日本品牌摩托车与中国品牌摩托车进行了一场价格大战,日本高价摩托车几乎要被中国低价摩托车挤出市场,然而,这两年日本品牌摩托车又卷土重来,牢牢占据了其高端市场。论销售数量中国领先,论销售额日本遥遥领先。中国摩托车与日本摩托车与相比,在质量、技术上差距不大,但日本摩托车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所以中国摩托车靠低价竞争策略尽管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未撼动日本摩托车世界名牌地位。由于中国摩托车靠低价促销给当地消费者留下低质低价不良印象,所以,日本摩托车借机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