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发展推动无人船从概念逐渐变成现实。航运界及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的高度重视使无人船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无人船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航运界、海事界关注的热点。随着无人船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将成为未来船舶的发展趋势。无人船的出现将给航运业带来重大变革,给海事监管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与船舶自主航行相关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高,无人船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海上安保、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也越来越成熟。为推动无人船在海事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破解港口水域海事监管手段不足的瓶颈问题,文中在分析港口水域海事监管特点和无人船系统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无人船在港口水域海事监管应用面临的性能指标确定、船型平台选择、载荷设备搭配、运行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种港口水域海事监管无人船系统的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无人船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亟需研究无人船对航运产生的颠覆性影响。无人船具有减少安全事故和船员数量、增加货载、节能减排及降本增效的优势,但无人船对海事法规、船舶设计及营运格局、岸基高水平人员需求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分析了无人船的关键技术及应对策略,具有行业引领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无人货物运输船技术特点为视角,系统检视国内外法律和国际海事条约有关船舶定义、船员定义、船舶碰撞、海难救助及共同海损等规定。研究结果表明:无人货物运输船在无人船法律地位的识别、正规瞭望的判定标准、救生设备的配备标准、施救的条件、救助的方式和共同海损的适用条件等方面与现行海事海商法律制度存在冲突。为进一步鼓励无人货物运输船的发展、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应在国际海事技术规范和国内海事海商法律等方面积极协调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5.
刘东  吴昊 《中国海事》2024,(2):12-1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无人船舶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无人船在海事监管工作中的应用逐渐进入探索阶段。为响应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提出的“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战略部署,以无人船为核心平台,提出一种融合“陆海空天”智慧监管手段的一体化系统架构,详细阐述该系统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及实现方案,探讨其在海事监管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及优势。  相似文献   

6.
一线纪实     
全国内河最先进综合应急指挥公务船“海事01”轮正式列编2021年12月21日,全国内河最先进的海事综合应急指挥船"海事01"轮正式列编长江海事局,标志着我国内河吨位最大、装备最好、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完备、综合能力最强,具有世界内河领先水平的海事综合应急指挥船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7.
《珠江水运》2012,(16):5
8月25日,中国海事公务船"海巡31"轮在嘹亮的汽笛声中,驶离上海外高桥码头,踏上远赴美国夏威夷的航程。这是中国海事公务船首次出访美国,它将有助于加强中美两国在海事管理专业技术领域中的交流合作,推进中美两国海事管理部门交流机制建设。据了解,"海巡31"轮离开上海后,航经中国东海、大隅海峡等海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海洋利益的不断扩展和海洋冲突的不断加剧,海事船成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工具,并在近年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航程和航速的限制及船员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等,海事船难以进行长航时大范围的巡航监测,因此难以迅速准确地对海洋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反应。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无人多功能海事船设计方案,结合相应的远程控制平台与物联网,构建一种无人化多功能的海事监测系统,与传统海事船舶体系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益和更加丰富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人船系统复杂度的增加,对其进行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prognostic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的需求也随之提升。采用贝叶斯网络建立无人船的可靠性模型,并基于此开展无人船的PHM技术研究。主要探究贝叶斯网络模型在PHM方面的应用,包括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进行预测故障,通过参数学习自动生成贝叶斯网络模型。以实验室开发的智能无人船为具体研究对象,针对其动力系统常见的故障点监测模式进行研究,并设计相应的在线监测方案。通过实时监测完整地表达无人船的健康程度,并开发了无人船的健康管理模型。对开发设计的健康管理模型进行实时性和准确性双方面评价,所研发的健康管理技术可以准确地还原无人船的故障分布情况,并快速响应做出故障预测,可以充分评估无人船在不同状态下的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海事责任赔偿限制是基于海上特殊风险而保护船舶主体利益的重要制度。随着无人船的发展,传统船员被新的法律主体“岸基操控人员”取代,新主体是否属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主体,目前还面临立法空白。通过分析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目的与趋势,为满足无人船商业化需要,明确岸基操控人员仍履行船员核心工作并承担相关海上风险,其适用海事赔偿责任具有必要性。同时,根据经营模式将岸基操控人员分为“受雇型岸基操控人员”和“独立型岸基操控人员”分别讨论其具体权利。  相似文献   

11.
高炳  严健雄  王磊  张少明 《船舶》2019,30(2):21-26
中国船舶航运事业正面临时代更迭以及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该文在智能船舶与智能机舱的涵义界定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数据挖掘处理技术、船机信息感知技术、无人船技术、智能机舱技术等主要智能船舶机电应用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小型无人船"芙蓉号"的试验研发,进行了方案设计、功能与硬件设计、算法优化和实船试验等方面的工作,对无人船技术研发有创新引领和经验积累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交通部直属海事系统公务船船员管理改革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履行国家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的管理职权,确保水上监督巡逻、水上搜救、海事调查、溢油应急处理、航标巡检维护、海上测量等海事工作顺利进行,海事系统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执法巡逻船、航标船、测绘船等海事公务船舶(艇)和大量海事专职船员(以下简称船员)。多年来,海事船员队伍为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和发展海事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和海事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化,现行的海事船员管理方式、用工制度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海事管理体制的需要。下面就直属海事系统如何进行船员管理改革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国际海事业的飞速发展,船舶大型化、智能化以及无人船、智能港口的出现对如今海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智能时代来临的当下,我国的海事人才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作为海事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大连海事大学又采取了哪些与时俱进的措施积极应对?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大连海事大学孙玉清校长。  相似文献   

14.
肖红 《珠江水运》2006,(Z1):50-51
交通部海事局首制20米玻璃钢高速巡逻船于2000年研制成功,并于当年投入湛江海事局辖区作为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巡逻船使用,至今已将近6年。该船以它的高航速和良好的操纵性,极大地满足了湛江港区水上安全监督工作的需要。该船是海事系统第一艘琉璃钢高速海事巡逻船,更是湛江海事局辖区2005年前唯一的一艘琉璃钢质海事巡逻船(艇),对它的使用和维修管理完全不同于钢质海事巡逻船。  相似文献   

15.
正浩瀚无垠的海面上,曾不时发现"无人船"的影子,它们又被称为"幽灵船",就像幽灵一样随波逐流,充满神秘,引人遐想。如今,像被热议的无人车、无人机一样,无人船也被频繁提起,其不同于漫无目的的"幽灵船",而是一种可以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国内外在无人船研究方面进展如何?未来无人船拥有怎样的前景?关于无人船提到无人船,不得不说智能船舶。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澜沧江上第一艘海事巡逻船——"云海巡10"号完成建造检验,投入使用。该船是目前澜沧江上最大的高速海事巡逻救助船,投入到澜沧江干流作海事巡逻救助船使用,将承担西双版纳辖区及中、缅界河243#界桩至中、老界河244#界桩之间的界河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海事巡航、海  相似文献   

17.
2月17日,中国船级社珠海分社为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海巡09802"船签发了公务船检验证书,该证书是依据《公务船检验规则》、《公务船技术规则》,落实《广东海事局和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关于海事巡逻船检验业务座谈会纪要》精神所签发的广东辖区第一份公务船检验证书.  相似文献   

18.
3月27日起,海事部门组织了包括大型海事巡视船"海巡21"在内的3艘海事执法船,在黄海、渤海烟台水域实施代号为"春季平安"的集中巡航行动,以查找交通安全隐患,处理海上违法行为,确保辖区不发生重特大  相似文献   

19.
海外信息     
<正>●康斯伯格海事为DBB自升式船配套DBB自升式服务公司刚刚投入运行的风力发动机维修自升式船——Wind Server号配备了康斯伯格海事新的全套控制和自动化技术。Wind Server号船的全貌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导航系统、自动化系统和调遣系统。这种特别设计旨在复杂的海上维护过程中对安全和效率提供支持。康斯伯格海事汉堡公司销售项目经理指出,"为Wind Server号船提供的康斯伯格海事技术可  相似文献   

20.
《珠江水运》2012,(15):5-5
8月25日,中国海事公务船“海巡31”轮在嘹亮的汽笛声中,驶离上海外高桥码头,踏上远赴美国夏威夷的航程。这是中国海事公务船首次出访美国,它将有助于加强中美两国在海事管理专业技术领域中的交流合作,推进中美两国海事管理部门交流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