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斯里兰卡成为海事劳工公约第81个成员国2017年1月12日,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向国际劳工组织递交了批准MLC 2006的文书。斯里兰卡从此成为国际劳工组织的第81个成员国,成为亚洲批准该公约的第16个国家。斯里兰卡驻联合国办公室的常驻代表Ravinatha Aryasinha大使在递交批准文书时表示:"斯里兰卡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规划,致力于以可  相似文献   

2.
履约之路     
<正>2015年11月12日,我国政府正式向国际劳工组织递交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批准文书,完成了我国政府批约环节的登记注册工作,并得到国际劳工组织的认可,这也标志2016年11月12日该公约正式对我国生效。《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是在国际劳工组织三方框架下经政府、船东和海员三方取得共识后缔结的一部综合性海事劳工条约,生效后将会对国际航运业,尤其是对保护海员权益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国际劳工组织《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是2006年2月23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9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的,已于2013年8月20日生效。国际劳工组织登记我国批约书之日起一年后,对我国生效。航运业一直是全球化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世界货物贸易90%由商船承运。国际劳工组织利用5年时间(2001—2006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2月25日至3月1日,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总部召开了关于全球招募和留住海员的产业部门政策会议。此次会议的一项重大议题是讨论2006年第94届国际劳工(海事)大会通过的第11项决议案"关于招募和留住海员的决议"。会议分别就加强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在海员议题上的合作、招募和安置海员、航海新技术对海  相似文献   

5.
书讯     
由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张铎教授校译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中英对照),已于2013年7月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综合和修订了其先前通过的68个相关公约和建议书的基础上制定的新的综合性海事劳工公约,被喻为海员的"人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0届会议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90届会议于2012年5月16日至5月25日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由丹麦的Breinholt先生担任主席,IMO101个成员国、2个联系会员《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4个联合国专门机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代表,45个政府问和非政府间组织的观察员以及世界海事大学等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86届会议于2009年5月27日至6月5日在英国伦敦召开,IMO103个成员国、2个联系会员(中国香港和法罗群岛),2个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代表以及39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组织的观察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87届会议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87届会议于2010年5月12日至5月21日在英国伦敦召开,IMO101个成员国、2个联系会员(中国香港和法罗群岛),2个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代表以及46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组织的观察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航海教育研究》2007,24(4):6-6
“作为航运大国和海员大国,中国不仅在国内致力于海事劳工保护工作,并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10月17日,在由中国交通部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主办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简称《公约》)国家级三方研讨会上,来自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和国际航运工会的专家对中国在海事劳工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0月13日至17日,国际劳工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海事职业安全与健康专家会议,中国派代表团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实施《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海事职业安全和健康条款导则"。该导则按照体系管理的原理和标准,对海事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管理给出了标准和建议,旨在为实施《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相关要求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1.
<正>4月27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京会见了来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际劳工组织(ILO)总干事盖·莱德,双方就海事劳工领域有关话题交换了意见,并共同签署了《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合作推动经修订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有效实施谅解备忘录》(简称"谅解备忘录")。李小鹏对莱德领导的ILO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12日,瑞典正式批准2006海事劳工公约(MLC),成为第28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据悉,塞浦路斯和俄罗斯也将很快签署该公约。根据公约生效规定,30个以上国家批准,且这些国家的商船总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3%,在达到上述条件之日起十二个月后公约将全面生效。国际劳工组织(ILO)预计2012年底批约国数量就能达标。由此可见,MLC2006公约实施已进入倒计时。为了给国际海事劳工保护制订统一的国际标准,并确保新公约能获得广泛批准和有效实施,早在2001年,ILO理事会即通过决议,制订一部新的综合海事劳工公约,并于同年成立了高级三方(政府代表、船东代表、海员代表)工作组。工作组历时四年,于2005年完成了综合海事劳工公约草案,并提交至2006年2月7日至23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劳工组织(ILO)第94届会议暨第十届海事大会,大  相似文献   

13.
鲍君忠 《世界海运》2012,35(2):28-29
<正>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89届会议于2011年5月11日至5月20日在英国伦敦召开,IMO101个成员国、2个联系会员(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4个联合国专门机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代表、45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组织的观察员以及世界海事大学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8项决议,同时批准了20份通函/通函件及2份其他专项通函。本文对本届会议通过的主要决议和关键通函进行概要性总结,以供国内有关机构参考。具体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4.
2016年2月8日至10日,国际劳工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国际劳工组织总部,召开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专门三方委员会第2次会议。会议由Naim Nazha先生(加拿大)担任会议主席,70个成员国政府、船东组织、海员组织的代表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应邀参加了会议,我国代表团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涉及《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导则B4.3和标准A5.1.3的修正案,明确了针对保护海员不受  相似文献   

15.
毛欣维 《中国船检》2009,(9):98-101,142,143
1.为什么要制定<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 国际劳工组织(ILO)制订一部新的综合性海事劳工公约的决定,是在国际海员组织和国际船东协会2001年提出联合决议案,并得到ILO成员国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考虑到:  相似文献   

16.
正《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已于2016年11月12日起对我国生效(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是在国际劳工组织框架下经政府、船东和海员三方取得共识后缔结的一部综合性海事劳工条约,规定了海员上船工作的最低要求,就业条件起居舱室、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服务,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和社会保障,遵守与执行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2,(4):I0010-I0010
国际劳工组织(ILO)已发布新国际劳工标准数据库,向成员公开提供国际劳工标准和国家劳工与社会保障法的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世界海运》2016,(4):6-8
有关海员在船最长连续工作时间,《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并没有作出限制。国际劳工组织在其指导性文件中分别作出了"12个月限制"和"11个月限制"的解释。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上述解释缺乏依据,且违背了该公约保护海员权益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批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决定。11月1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吴海龙大使向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莱德递交了中国批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外交文书,标志着我国政府完成了批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程序。根据公约规定,《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将于2016年11月12日对我国正式生效。该公约的批准将对我国海员群体、整个航运界  相似文献   

20.
辛吉诚 《中国水运》2009,(9):136-138
本文对国际劳工组织(ILO)近年来制定的有船员居住舱室的公约,即:ILO92号、133号公约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1]进行比较;并结合作者的检验经历,对《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进行汇总,为将来货船设计及建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