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读书     
《城市交通》2010,8(2):100-100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与实践 作者:李伟 出版单位: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3月 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交通方式。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城市一直没有明确步行和白行车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发展政策。受小汽车交通迅猛发展的冲击,步行和白行车交通空间不断受到排挤,路权受到侵害,步行和骑车环境日益恶化。从本书各个章节中,  相似文献   

2.
为营造和谐、安全、便利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在咸宁市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中引入交通静化技术。首先,指出交通静化技术的内涵和工程措施。然后,解读咸宁市旅游区空间布局,并着重从安全的角度分析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特征。最后,从宏观交通宁静带与交通宁静区划分、中观交通宁静廊道构建及微观交通静化措施应用三个方面对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在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内,找寻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对现行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及工作流程进行剖析。提出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应明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独立于机动车道路分级系统的步行和自行车通行道(路)体系,以及在中心城区进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重点探讨如何在道路网络、轨道交通线网、枢纽布局、公共交通、停车系统等交通专项规划中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相关规划要求。最后,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交通设计工作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潘昭宇  李先  陈燕凌  李伟 《城市交通》2010,8(1):53-59,73
针对步行、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不断受到排挤、出行环境日益恶化、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研究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改善途径。依据对北京市两广路、CBD、中关村等地区的调查,分析了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居民出行距离累计曲线明确了未来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趋势。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路段、交叉口及过街设施等方面的有效通行空间,以及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舒适的出行环境两方面分别提出了系统的改善对策,并结合北京市的实践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专项规划阶段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综合协同发展策略,有利于规划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良好、高品质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从三个方面阐述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协同策略:规划编制方面,提出与上、下位规划以及同位相关规划的内容及程序的协调策略;外部关系方面,探索与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其他交通方式、土地利用及环境景观的协同策略;内部关系层面,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之间的和谐共处策略。同时,从四个层面提出维护协同关系的策略。最后,以济南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示范项目为例,阐述协同策略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6.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慢行交通 1)概念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1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虽然慢行交通出行速度较低,但在出行方式选择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结构中,  相似文献   

7.
李伟 《城市交通》2011,9(4):F0002-F0002,I0001
提倡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不仅仅是从感情上予以厚爱,也不仅仅因其不消耗化石能源属于绿色交通,更为重要的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综合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不分大小都确确实实存在着相当一部分(40%~80%)短距离出行,无论是从效率、方便还是准时而言,步行和自行车都是短距离出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高科技园区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从分析高科技园区特征以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必要性入手,归纳总结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提出规划、设计、管理不同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北扩区为例,探讨在规划、设计、管理中落实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优先的途径。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需求特征、功能定位、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关系角度详细阐述步行和自行车通道和节点规划方案。同时,探讨如何在设计和管理阶段落实规划中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优先理念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汽车的迅猛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不断受到排挤、出行环境日益恶化、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提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仍是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等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步行、自行车交通日益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市开展了多项步行、自行车交通研究、实践工作。本文结合北京市实践对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启示     
包括机动车交通组织,公交车交通组织(突出公共交通之必需),自行车交通组织,步行交通组织以及标志、标线、信号灯等。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全球近60座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针对中国中小城市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的出行特征,提出C模式概念,即步行和自行车导向型交通模式。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分析C模式下的典型问题与居民出行需求。基于此,提出适应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的C规划3C理念,即具有中国特色、步行和自行车友好、跨越用地边界的街道规划。C规划的重点是利用并连通既有城市支路与街巷,形成步行和自行车优先通行的廊道网络;C设计的重点是基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特征和公众意愿,通过跨界设计实现不同出行群体的和谐共生。以沧州市核心区为例进行规划实践并展示典型街巷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中体现行人和骑车者意愿和特征的一项重要规划技术,应当给予尊重和关注.首先介绍了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指出公众参与应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环节.总结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中对于步行和自行车安全缺乏关注、对于过街设施的采用判断失误等典型问题,同时回顾韩国、美国、欧洲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的公众参...  相似文献   

13.
朱昊 《交通与运输》2007,23(4):14-14
"伦敦出行指南"是一个有多个部门联合建设的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它整合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停车换乘、自行车、轮渡,以及步行等所有交通方式的实时交通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以淮安为例的城市生态交通模式,本文针对淮安生态交通的问题,设计淮安未来发展的交通模式为"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以符合淮安交通的生态导向。选择以交通与社会的协调为切入点,使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知识对系统进行分析,确定系统边界,系统流图,结构方程。运用VENSIM软件对淮安的生态交通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模式能够很好地抑制交通负荷的增长,是以生态为导向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美国有66%的学生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而现在有87%的学生乘小汽车或公共汽车上下学。为扭转目前的这种局面,美国的某些地方出台了集健康、健身、缓解交通压力、环保意识和道路交通安全为一体的上下学平安路计划。上下学平安路计划是通过教育、激励、执法及工程等手段,鼓励学生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从而实现改善交通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规划缺乏系统方法的情况,以《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编制研究为基础,从使用者意愿角度出发,提出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步行和自行车道路分级为核心的层次化网络构建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划定分区,以契合政策导向和设施供给的双重属性;根据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特点差异,提出契合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差异化布局模式;给出步行和自行车道密度、宽度指标,以及在空间、环境、衔接层面的设计指引。强调在相关规划中落实控制指标,以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层次化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防治机动车污染,提升慢行交通系统使用率与服务水平,针对慢行交通出行者特性开 展研究。以铜川市居民出行调查为数据基础,将其分为家庭属性、个人属性与出行特征属性3 个 类别,借助SPSS 软件构建二元Logistic 模型,以优势比(OR) 为主要评判标准,从多种属性变 量中辨识影响慢行交通使用的主要变量,阐述出行者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步行出行距离一般小 于3km,自行车出行距离小于5km,各种属性变量对慢行交通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步行与 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变量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倾向于步行而男性使用自行车的几率更高;非通勤出 行以步行为主;交通工具保有量的提升会降低步行使用率,而对自行车出行基本不产生影响;家 庭收入与是否选择慢行交通出行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8.
龚星星 《城市交通》2009,7(5):49-55
介绍了芝加哥中心区交通规划建设情况,重点从道路网络、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解读中心区交通体系,分析其交通出行特征以及所采取的交通发展策略。总结中心区交通发展的经验,认为解决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立体化的道路网络,倡导多元化交通方式,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方式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引入了自由出行、自由出行社区、步行带、骑行区四个概念,对广州南沙地区综合交通规划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代城市交通环境恶化问题的方法——建立自由出行社区。  相似文献   

20.
步行和自行车等外界因素对机动车流的影响也具有随机性,但是这种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尤其从交通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说这种影响将导致可预见性的路段实际通过能力降级,并且可预见性特征使得这种影响不同于随机用户平衡中路段旅行时间的感知误差.笔者通过区分路段通过能力降级因素为内因(路段上车流量增加导致道路服务水平降级)和外因(由与路段上与车流量无关的外部因素,如随意过街人流、自行车流等外部因素,引起的道路通过能力降级),并且区分路段旅行时间为通行能力降级路段上行程时间和排解交通拥堵花费的滞留时间两个构成部分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自行车步行影响的交通平衡综合分析模型;通过对路段参数敏感性分析和实例对照,既展示了该综合分析模型.路径期望旅行时间平衡分析模型与确定性网络用户平衡分析模型的差异性,又展示了路径期望旅行时间平衡分析模型能较好地再现人们对道路路段通行能力降级情形下的车流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