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满足负载在实际船舶中的无功需求,研究在电网不平衡的情况下,船舶并网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的控制方法。针对船舶并网逆变器在电网不平衡下瞬时功率输出存在二次波动问题,提出一种改变并网电流指令中负序基波分量比重的控制策略,实现并网逆变器瞬时功率与三相并网电流协调控制,有效改善电网三相不平衡问题。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协调控制策略能在保证电网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对船舶电网的无功补偿。  相似文献   

2.
张鹏  金海  梁星星  余峰 《船电技术》2011,31(8):48-51,55
本文通过实验指出数字PI控制器在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局限性,提出将重复控制器引入到电流内环中以提高稳态性能,进而将重复控制和PI控制器并联用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波形控制。其中PI控制保证系统动态性能,而重复控制提高电流波形跟踪精度。实验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后可以显著改善逆变器的并网电流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海 《船电技术》2023,(3):27-30
针对并网逆变器在船舶弱电网下稳定性易下降,输出电流波形质量差,谐波含量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电阻法的船舶逆变器控制技术,构建了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型,推导了相关的传递函数,并分析了影响并网电流质量的因素,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验证了所提方法在船舶弱电网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光伏并网发电需要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然后输送到电网上。并网逆变器由于本身工作特性含有大量的谐波,因而滤波器的设计对于改善电能质量尤为重要。在建立三相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LCL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分析并比较其与单L滤波器和LC滤波器的效果,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  相似文献   

5.
并网逆变器在当前电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给出了其双电流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针对于常规双电流环控制稳定裕量低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双电流环控制策略。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表明,在较为理想的模型下,两种双电流环控制策略均具备较为优秀的控制效果,但在非理想模型下,所提改进型控制策略具备更大的稳定裕量,更适合在实际数字控制系统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船舶新能源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节能减排的趋势下,人们开始探求开发新能源作为辅助动力并入船舶电网。船舶电网是一个有限电源系统,电网谐波含量较高。新能源并网接口是逆变器,采用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使并网逆变器产生高频谐波电流注入船舶电网,容易造成船舶电网不稳定。需在逆变器后端加上能够滤除高频谐波的LCL型滤波器,而陆地上传统的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参数设计的试凑法很难满足船舶新能源逆变并网要求。鉴于此采用遗传算法对船舶电网侧LCL滤波器各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船舶电网LCL型滤波器的约束条件选择出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的滤波器对逆变器输出谐波进行有效抑制,为船舶新能源并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张浩  刘文达  蒋炜 《船电技术》2010,30(10):43-46
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电网接口的主要设备,其控制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其并网工况的控制方案设计及其电流调节器的实现过程。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输出并网电流波形良好、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相似文献   

8.
陈卓  葛启桢 《船电技术》2015,35(5):40-43
在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中,为保证并网逆变器并网成功,实现逆变器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减小系统所发的电能并入电网后造成电网污染,需要保证输出的电流与电网电压保持同相位。介绍了一种新能源发电系统——潮流能并网逆变的结构和原理,并建立其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锁相环,使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一致,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的电能传输。在MATLAB-simulink上建立了锁相环的仿真模型,搭建了并网逆变器整体模型并将锁相环加入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锁相环能够很好的实现锁相,有效的保证逆变器单位功率因数运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三相H桥逆变器输出谐波特性及三相电抗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建立了三相H桥逆变器仿真模型验证了三相电抗器对高频谐波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建立了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通用数学模型,然后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中加以实现,封装成一个通用模块,可用于所有涉及到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控制系统中进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