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秦线GSM-R应用业务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秦线GSM-B络现已开通机车同步操控(LOCOTROL)业务、调度命令与无线车次号传输业务、可控列尾业务等。其中,LOCOTROL与GSM—R的结合是大秦线GSM—R的第一业务和最关键业务。为保证GSM—R网络通信安全,提出LOCOTROL业务的网络运营维护体系与措施,介绍面向业务维护的LOCOTROL通信监测系统组成中的PRI接口监测系统、A接口监测系统和Abis接口监测系统等子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2.
首先指出PRI接口监视系统的应用背景,介绍了当前青藏线无线列控系统ITCS,然后对PRI接口监视系统的系统结构、软件模块的划分进行分析,并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IGSM-R接口监测数据入手,分析研究C3车载数据传输安全。IGSM-R接口是C3车载通信单元和GSM-R模块之间的接口,通过对IGSM-R接口监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PRI接口监测数据,形成对C3安全数据传输的闭环监测与分析,为进一步定位C3车-地数据传输故障提供切实的依据。介绍IGSM-R接口监测系统的组成,通过对IGSM-R接口监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PRI接口监测数据,形成对C3车载安全数据传输的闭环监测与分析,为进一步定位C3车-地数据传输故障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ITU-T标准及原国家邮电部技术规定,结合青藏铁路GSM-R网络测试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研究MSC和FAS之间的PRI接口消息,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GSM-R网络接口监测系统可实现电路域中Igsm-r、Um、Abis、A及PRI各网络接口信令及业务数据的采集、解析及关联处理。通过对外共享各接口的数据可提高接口监测系统的数据利用率及系统价值,并可提高GSM-R网络运维的效率。采用TCP/IP+FTP的方式对外共享数据,可简化数据共享流程,并保证接口监测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CTCS-3级列控系统车地通信链路监测主要针对通信侧的通道和车载ATP侧的GSM-R接口,而在地面RBC侧无相应监测手段,在发生无线通信超时故障时,无法及时从RBC侧进行故障分析.为此,提出在RBC侧增加PRI接口监测设备,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功能实现的研究.通过对车地通信数据的采集及链路监测,以及对RBC数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铁路的CTCS-3级列控系统的特点,提出了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综合监测技术,对车-地数据传输的几个关键接口——Abis接口(BSC与BTS)、A接口(MSC与TRAU)和PRI接口(MSC与列控RBC)上列控呼叫的信令流程、数据传输过程以及线路状态等进行完整的监测和记录,并采用综合分析和联合诊断技术、多层协议分析与解码技术、多用户实时跟踪与查询技术等关键技术,为列控数据传输分析、故障定位和分析、通信网络优化与维护以及干扰分析等方面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沪宁高速铁路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中的网络主轴之一,其设计速度为300 km/h,采用目前我国最先进的CTCS-3级列控系统(简称C3),C3列控数据利用GSM-R网络的无线通道进行车-地间的双向传输.为保证列车能在C3级别高速稳定地运行,并且当出现无线通信超时故障造成降级运行时,能快速地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定位,因此对GSM-R网络各接口进行监测十分必要.接口监测系统是快速有效地进行无线通信超时故障分析和故障定位的监测分析工具,该系统首先采集GSM-R系统和C3间接口(lgsm-r,PRI)的数据及GSM-R网络内各接口的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解析存库,综合分析子系统再对各接口存储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生成无线通信超时故障分析所需的各种报表.  相似文献   

9.
图解法计算可靠度可通过高级语言与AutoCAD图形接口SCR文件,在AutoCAD环境下绘出G—H可靠度图线,运用自动计算可靠度的AutoLISP程序求解。  相似文献   

10.
随着GSM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通信质量提升及故障排查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通信接口间的质量问题影响面更大,造成的损失尤其严重。可以通过对接口上呼叫的信令流程、数据传输过程及线路状态等进行完整的监测和记录,并采用综合分析和联合诊断技术、多层协议分析与解码技术、多用户实时跟踪与查询技术等手段,进行故障定位和分析、通信网络优化与维护以及干扰分析,提供GSM网络发生故障的位置。本研究重点讨论ISDN与GSM间PRI接口通道质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