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船舶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船舶有限元分析时,先在CAD软件中进行船舶模型设计,然后再将该模型导入到CAE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求解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但这一方法需要将CAD模型转换为CAE有限元网格模型,它包括网格的自动划分、网格修补和网格细化.本文根据船舶有限元分析的特点,介绍了网格自动划分的主要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铺设算法以实现船舶有限元网格的自动生成.并分别讨论了网格修补和网格细化自动实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舰船网格化是未来信息化海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介绍网格系统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分析舰船网格的核心技术,并研究网格系统在舰船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任务调度是网格计算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网格任务调度方法对于网格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比较典型网格任务调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军事网格资源的特点,建立军事网格任务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给出其形式化定义.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军事网格环境下的任务调度HJGA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HJGA算法在军事网格任务调度问题上优于其他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4.
流固耦合问题较为复杂,通常难以通过理论推导求得,而数值模拟则能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被广泛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根据其网格离散方式,可以分为贴体网格方法、非贴体网格方法、重叠网格方法和粒子类方法 4类,对这4类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总结得出:贴体网格方法和重叠网格方法均能精确捕捉界面的变形和演化,适合高雷诺数流动问题,在考虑结构变形时一般采用贴体网格方法,而考虑复杂几何形状的刚体运动时则常采用重叠网格方法;非贴体网格方法能够避免网格的更新操作,使计算较为简单,目前多用于模拟流动控制、水下柔性仿生航行器的研发以及多体运动干扰等问题;粒子类方法因其固有的拉格朗日属性,在模拟涉及自由液面剧烈变形、砰击、爆炸等强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流固耦合问题属性决定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如何选取适合的数值方法,同时结合各类方法的优势开发新的计算方法以应对更为复杂的问题,是流固耦合算法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有效的滑行艇阻力数值计算方法,采用粘性流体力学软件STAR CCM+,根据结构网格特点分别探讨了船体表面第一层网格节点高度、船体表面网格尺度以及流域网格节点分布系数三个因素对滑行艇阻力计算精度、收敛速度以及计算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把不同网格划分方法所得到的数值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了适合滑行艇阻力计算的网格参数。利用得到的网格方案对多种航态滑行艇阻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符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Internet技术为背景,首先介绍了网格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强调了网格作为Internet的第三次技术浪潮的深远意义,接着介绍了当前流行的Web service网络技术,通过对两种网络技术的分析,我们进一步归纳出来网格技术与Web service网络技术的主要区别,使人们更易理解网格技术的强大性、方便性.  相似文献   

7.
唐秀明  陈君 《中国水运》2006,(3):127-128
与传统网络相比较,网格环境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安全需求.据网格的自治性和多重管理性等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边界安全组件的网格安全框架设计.该系统通过使用边界安全部件,不但可以满足网格环境下的各种安全需求,还提供了良好的认证、授证及访问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方法基于坐标变换,按保角映射原理,通过Laplace方程、Possion方程,将实际计算水域变换为规则的矩形域,尔后剖分矩形域,反演出实际水域中的对应网格点,该方法生成网格时,只需给出边界坐标,具有剖分省时、可适应较复杂边界的优点,亦可根据没区域的水流特征,生成不同的有限元网格并可随意进行局部加密。  相似文献   

9.
交界面网格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船舶CFD模拟的技术,其中网格间的插值算法是决定不同计算域之间流场信息传递精度的关键因素。论文面向船舶自航等复杂CFD模拟的应用需求,以开发交界面网格的高精度、守恒型插值算法为目的,开展超网格算法研究。介绍了超网格的概念和超网格算法的实现流程,包括贡献单元搜索与筛选、超网格生成、几种典型空间曲面交界面及其组合的处理及通量输运与重构方法。着重解决曲面交界面网格不共形的问题,以及圆柱形、圆锥形、圆台形及其组合体的超网格生成算法,并用典型分布函数测试和验证算法的精度和守恒性。对一艘散货船JBC船模开展了带与不带节能导管的自航CFD模拟和节能效果评估,与非守恒性插值算法模拟以及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论文研究开发的超网格算法能有效提高自航模拟和节能效果评估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重点阐述了网格计算环境下的体系结构模型中两种主流的模型Globus和OGSA各自的设计思想、技术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两者的结合——Globus Toolkit3的核心功能、关键技术以及软件结构体系,探讨了网格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侯珏 《船舶工程》2017,39(1):86-90
岸电与靠港船舶并网控制技术是岸电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岸电向船舶的不间断和稳定供电。针对传统岸电控制策略频率稳定性差和不能接受船舶能量管理系统调度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岸电与船舶电网并网策略,使岸电逆变器在具有下垂特性的同时,还具有类似于船舶同步柴油发电机转子的惯性。岸电通过并网预同步控制与船舶电网并网,不会产生大的电流冲击。通过改进下垂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并网后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提高船舶电网的电能质量,且能够接受船舶能量管理系统的调度。通过仿真试验,并与传统下垂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以海上信息栅格的军事需求和本质特征为基础,对构成海上信息栅格的基础资源层、信息传输层、协同计算层和服务聚合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栅格节点定义标准,对海上信息栅格节点按位置属性和功能属性进行了合理规划;建立海上信息栅格物理资源的信息描述规范,提出通用类、信息探测类、信息处理类和武器打击类元数据描述方法,并对典型元数据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张强 《船舶》2012,23(5):67-71
介绍了南海某油田海洋石油平台电力组网及其能量管理系统(EMS)的设计。针对海上石油平台电网的特点,设计中解决了小电网励磁涌流问题以及长距离海缆充电功率较大等问题;同时提出了集电网数据采集和安全监视(SCADA)、在线安控及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功能为一体的EMS系统建设方案,解决了小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问题。组网的实施增加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发电机组备用容量,节省投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段丽华 《船电技术》2012,32(10):47-48,52
本论文对海上钻井平台的发电系统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并网发电的设想,并对其硬件部分和具体的接入方式做些说明,弥补了现有的风力发电系统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母联闭合型电网发生故障时的电网重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电网重构策略.根据深水半潜平台电网特殊的网络架构和电气特性,建立以最大程度恢复重要负载供电为目标,以电网结构和系统容量为约束条件的母联闭合型电网故障恢复模型.为提升求解效率,为该模型设计基于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两阶段优化求解流程,并将求解结果与混...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舰船电网关键元件辨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电力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节点紧凑型独立电力系统,其系统容量相对有限,系统元件种类繁杂,电网运行结构灵活多变,其电力节点及线路极易遭受战斗损伤。针对舰船电力系统的结构及运行特点,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舰船电网脆弱性开展研究,建立了舰船电网等效拓扑模型并提出了电力介数指标,实现了对舰船电网中关键元件的辨识。通过对典型舰船电网进行攻击测试,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指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强非线性负载导致的谐波污染对船舶电网可靠运行的危害,提出采用基于模糊滑模控制(FSMC)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APF)抑制船舶电网的谐波。在分析船舶电网谐波成分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Ip-Iq法实现谐波电流的实时检测,并针对强非线性负载的瞬变特征,将模糊滑模控制理论引入到SAPF的电流跟踪控制,最终通过向电网注入补偿电流的方式实现对谐波电流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FSMC的SAPF技术对船舶电网的谐波抑制效果良好,使电网谐波电流达到相关谐波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海上油气田群电力组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归纳了海上油气田传统独立电站供电模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目前油气田电力现状及特点,论证电力组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研究探讨了电力组网规划关键技术与原理.最后,以一个实例探讨了油田电力组网技术方案,分析了组网后的技术优势、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海上油气田电力组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彦  宋昕  张天 《中国修船》2014,(5):16-18
为了给船用微网发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有效提高清洁能源在船舶上的使用,参照陆用微网发电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分析了船舶运行环境的特殊性,提出了船用微网发电系统的构建流程,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