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制了一种连续波核磁共振教学实验仪器,包括设计了简单的背景磁场,以及自制实验仪器探头。用示波器观测信号,经过简单的水样品的实验,结果证明,仪器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连续波核磁共振信号。  相似文献   

2.
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FMCW SAR)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分辨率高的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介绍了调频连续波SAR的去调频信号模型和成像几何模型,重点推导了改进的距离-多普勒算法的流程,通过忽略斜置项和剩余视频相位项(RVP)对成像的影响,从而简化了算法复杂度,并给出了精确成像所需的方位向匹配滤波函数的改进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非理想气泡振动模型的Lyapunov指数谱,绘出气泡振动模型的关联维与嵌入维关系图,得到气泡振动的关联维数,验证了非理想气泡振动的混沌特性。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气泡振动由倍周期分叉通向混沌过程中所对应的模糊函数,并绘制相应的模糊函数图形。结果表明,混沌响应信号作为主动探测信号将具有较强的分辨力,该结论为水下目标混沌信号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指出常规雷达使用的恒载频脉冲信号的局限性和可压缩大时宽带宽积信号的优越性,用模糊函数从波形和频谱分析了几种大时宽带宽积信号的主要特性。提出了这种信号在交管雷达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了其可行性,最后对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线性调频信号仿真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线性调频(LFM)信号是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大时宽带宽积信号。针对线性调频信号进行了时频特性分析,然后运用模糊函数对该信号的性能进行分析,得出该信号具有良好的距离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最后对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到了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经过脉冲压缩后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掩埋小目标探测对声纳信号设计的总体要求基础上,结合模糊函数分析,重点从距离分辨力、测距精度、抗混响性能以及抗多途起伏等方面对伪随机相位编码信号的探测性能进行了研究,验证了探测掩埋小目标较合适的声纳信号形式是多频伪随机相位编码信号。  相似文献   

7.
几种新型主动声呐发射信号性能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11):103-107
主动声呐信号波形在主动声呐系统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声呐信号波形不仅决定了信号接收的处理方法,还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时频分辨力、抗混响能力、目标跟踪等各方面性能。本文利用信号的模糊度函数和Q函数,研究了时下热点波形,包括梳状谱信号(SFM/PTFM)和雷达中研究相当成熟而在声呐中鲜有研究的复合声呐信号(LFM-Barker码),重点分析了其时频分辨力和抗混响性能。仿真及湖试结果表明对不同速度类型目标宜采用不同的发射信号波形,为主动声呐发射信号优选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线性调频信号的抗混响起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假设混响模型为一时间随机过程F(t)的基础上,利用信号模糊函数的概念,分析推导了混响干扰起伏表达式,建立了线性调频信号抗混响起伏模型,并对相同脉宽、相同主频条件下的调频信号和单频信号的混响起伏作了比较,用实验的记录结果证实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雷达情报侦察中对称三角调频连续波(STLFMCW)信号的检测问题,论文将Wigner-Hough Transform (WHT)对线性调频(LFM)信号的最优检测理论与雷达信号处理中脉冲累积的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周期WHT(PWHT)算法,并对该算法的性质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根据STLFMCW 信号与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信号的联系,提出了将PWHT算法用于STLFMCW信号的检测流程,最后用Matlab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当信噪比为-3dB时,Pseudo Wigner-Ville变换、WHT、分数阶Fourier变换与本文算法对STLFMCW信号的检测性能都很好;然而当信噪比降到-9dB时,与其它三种算法相比,文中算法对STLFMCW信号的检测性能明显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发射波形为相位编码,探测低速运动目标时存在的模糊度函数旁瓣峰值过高,容易淹没微弱目标的问题,提出了在特定区域最小化模糊度函数旁瓣级的多相编码波形设计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低速运动目标多普勒频移很小的特点,对模糊度函数进行简化,提出了离散模糊度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模糊度函数峰值附近旁瓣级的最小化转化为离散模糊度函数峰值附近旁瓣级的最小化问题,并利用循环算法进行相位编码的设计。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波形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离散模糊度函数原点附近的旁瓣级,提高探测系统对微弱低速运动目标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浪方向谱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比较光易型和我国规范中两种不同的方向分布函数,表明我国规范推荐的方向分布函数表现为风浪和传播距离较短的涌浪特征,并与光易型方向分布函数有很强的一致性。认为方向分布函数应与频谱联合分析,才能更好地反映天然的海浪。通过分析我国近海几个区域的方向谱特征,均反映理论分布的特点,方向集中度略小于规范推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比了英标和PIANC两本规范关于船舶撞击能量计算的异同,并就护舷设计吸收能与中国规范进行了比较分析,就撞击能计算中的偏心系数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1)英标及PIANC规范船舶撞击能量计算中偏心系数、水动力质量系数和异常靠泊能量系数等参数取值不同。2)英标的集装箱船撞击能设计值大多小于PIANC,而油船撞击能设计值大于PIANC。3)油船采用三分点靠泊时撞击能量约为四分点靠泊时的1. 3倍左右。4)油船及气体运输船管汇偏中影响着偏心系数C_E取值,随着船舶吨级增大而减小,影响程度为12%~29%。  相似文献   

13.
粉沙质海岸港口外航道骤淤通常是由风浪造成的,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只有波浪和波浪引起的泥沙运动具有随机性。文章提出了"有效风能"概念,从理论上推导了粉沙质海岸由风况计算骤淤积量的概化模型,应用黄骅港实测资料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指出骤淤量与风能存在线性关系,利用率定后的关系公式计算了黄骅港不同大风的淤积量,建立了黄骅港航道淤积量的概率分布曲线,并指出大风骤淤量的概率分布服从P-Ⅲ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4.
刘锋  王志永  刘毅 《港口装卸》2005,(5):113-114
针对秦皇岛四期煤码头引进的翻车机原控制定位系统存在的车皮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将定点定位 方式改造为随动控制方式,技术改造后的车皮定位准确,满足实际生产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5.
片麻岩在全国分布广泛,其储量仅次于石灰岩。文中对掺杂有片麻岩细集料的AC-13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以及粗集料骨架间隙率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配合比下,掺杂片麻岩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与全部使用石灰岩的混合料存在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片麻岩细集料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和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搅拌摩擦焊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文中根据摩擦学原理,建立了搅拌摩擦焊热输入的数学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出瞬态温度场分布,并得到了试板上任意一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比较,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是一种固态焊接方法,而且搅拌头前面的高温区域要比后方窄;在板厚方向上,温度是由表面向底面依次降低的;对于与焊缝中心等距离的点,后方比前方达到的温度最高值要稍高。  相似文献   

17.
军事中的人机结合与作战自动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化作战不仅使战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而且使得作战节奏加倍提升,指挥自动化在作战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分析和探究了军事领域中人机结合的演化模式和作战指挥自动化问题,从宏观层次阐述了科技进步对技术装备开发与作战指挥模式的影响机理,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对于作战指挥的研究与军事技术的创新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首先概要介绍近年来世界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发展,接着分析指出,远洋运输成本低廉是集装箱船大型化发展的驱动力,然后提出大型化发展中出现的3个问题值得讨论。第一个问题是大型化发展受港口航道水深、码头装卸机械等条件制约。第二个问题是设计制造超大型集装箱船的主机不易。最后一个问题是,为解决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巨量货物的“集疏运”,必须开发电子信息技术。作者最后提出,21世纪初对大型集装箱船的箱量定位应为8000标准箱。  相似文献   

19.
建立模拟托辊皮带机起动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并通过实例分析计算,着重探讨减速比和液力耦合器限制扭矩的取值对皮带机起动过程的影响,指出降压起动时电机的负载状态和液力耦合器的工作条件优于直接起动时.  相似文献   

20.
An upper-bound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plate tear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 upper-bound solution is derived for the problem of the tearing of a metal plate by a rigid wedge. These newly proposed formulas, with no fracture parameters being used, provide an explanation to the problem of plate tearing, which is a phenomenon that occurs in the process of ship grounding.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proposition of a new kinematic model. Based on the fact that in many experiments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cracks extending ahead of the wedge tip, this new kinematic model assumes no separation between the wedge tip and the crack tip in the plate. Another characteristic of this model is that out-of-plane deformation is assumed for the region around the tip, which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Rupture of the metal plate is assumed to occur ahead of the wedge tip due to ductile failure. In the case of longitudinally stiffened panels, an equivalent plate thickness is employed to take the effect of stiffeners into consideration. From comparisons of calculations with exis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clear that the present upper-bound solution is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resistance force and energy absorption in the process of plate tearing, and that it can provide predictions that are close to those obtained from empirical formulas and from the theoretical formulas of Wierzbicki and Thomas, who assume that cracks run ahead of the wedge t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