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的特点,分析壁后注浆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壁后注浆研究论文的分布特征、研究机构、科研群体及基金资助等情况进行分析,综述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现状,探讨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传统岩土工程研究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2)在论文质量与数量方面,该领域研究成果依然不多,且高等院校的优势明显;3)国家基金的资助对盾构壁后注浆研究的促进作用巨大;4)壁后注浆研究现状中,对浆液材料研究较多,注浆参数控制和浆液扩散机制依然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对注浆效果评估的研究依旧不多。  相似文献   

2.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具有控制地层变形、确保管片受力均匀等作用,但壁后注浆施工中也常出现隧道上浮、管片破损、螺栓剪断等现象,壁后注浆效果与注浆施工参数的控制密切相关。为达到预期注浆效果,深入研究壁后注浆过程中浆液的扩散机理,提出合理的壁后注浆施工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扩散机理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从现场实测、模型试验、理论分析3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分析现有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在现场实测方面,目前常用的监测手段是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法和埋设仪器法;室内模型试验包括整体模型试验和局部模型试验,整体模型试验主要用于模拟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同步注浆施工,局部模型试验主要用于分析浆液固结变形以及压力消散过程;在理论分析方面,当前主要从盾尾间隙特征、浆液流体特性以及浆液-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浆液扩散过程,浆液扩散过程可概括为充填、渗透、压密和劈裂4个阶段,充填注浆浆液的扩散模型主要是环形充填扩散和扇形充填扩散,渗透注浆浆液的扩散模型有球面渗透扩散和柱面渗透扩散,压密注浆浆液的扩散模型有球形压密扩散和柱形压密扩散,劈裂注浆过程很少考虑;在数值计算方面主要侧重于研究盾构壁后注浆对管片受力和地表沉降的影响。最后,分别从盾构隧道断面形式、理论模型的地层适应性、统一扩散理论模型、浆液扩散微观机理等方面展望了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扩散机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室内试验装置设计及相关测试的问题,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已开展的壁后注浆室内试验装置的主要特征以及所进行的相关测试。根据室内试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整体模型试验、局部模型试验。整体模型试验以实际工程为原型,通过模拟盾构施工过程,分析壁后注浆对管片和地层的受力、变形的影响以及浆液的扩散特征。局部模型试验以隧道周边局部地层为原型,通过建立盾尾间隙、注浆体、地层土体三元素的浆液扩散试验装置,研究注浆体压力消散、固结的机理。通过总结壁后注浆室内模型试验,为其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处理泥浆一是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二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利用废弃泥浆配制壁后注浆砂浆,利用盾构弃浆代替砂浆中的膨润土和水,研究弃浆对壁后注浆砂浆工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体积质量为1.16、黏度为22 s的泥浆配制壁后注浆材料可得到较好的流动性和稠度,并且泌水率优于原配比;2)相对体积质量为1.27、黏度为24 s的泥浆会明显降低砂浆的流动度,对砂浆可泵送能力有一定的影响;3)适当调整水胶比和泥浆相对体积质量,配制壁后注浆材料各方面性能均能达到壁后注浆材料的要求;4)废弃泥浆配制砂浆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弃浆处理回收再利用的工艺工法。  相似文献   

5.
盾构壁后充填注浆材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法作为一种较先进的隧道暗挖施工法,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盾构壁后充填注浆是盾构施工法的重要环节.文中在说明盾构壁后充填注浆与地基加固注浆区别的基础上,对盾构壁后充填注浆材料的特性要求及耐久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盾构隧道广泛使用凝结时间较长的单液浆,但由于注入后不能及时凝结常常引发管片上浮、浆液流失等工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定时浆”的概念。通过在单液硬性浆中添加氯化铝溶液与水玻璃,基于浆液的胶结时间、流动度、28 d强度等指标研究了“定时浆”的配方。结果表明: 1)通过先加入氯化铝溶液再加入水玻璃的方法,可以实现浆液“定时”凝结; 2)在硬性浆中掺加0.50%~0.75%的氯化铝溶液、1.00%~1.25%的水玻璃,可以达到良好的定时效果; 3)通过简单的注浆设备改造可以形成“双液单注”的定时注浆工艺。  相似文献   

7.
以厦门市轨道交通一号线集美中心站-诚毅广场站区间隧道为依托工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设置了9个工况研究不同注浆参数对盾构隧道管片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片所受到的最大压应力值远小于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但随着注浆浆液重度或注浆层厚度的增加,管片所受到的最大拉应力值可能达到或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从而导致管片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扩散机理,基于对壁后注浆过程的分析,设计由试验模型箱、注浆系统、浆液配制系统、测试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的模型试验系统,试验前首先对水泥浆液的特性进行测试,然后通过该模型试验系统分别对3种不同级配的砂样地层(对应不同分维数)进行牛顿流体、宾汉姆流体、幂律流体的壁后注浆室内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注浆过程中浆液流速、土体密度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浆液的充填率λ,超挖系数和浆液压缩系数λ1+λ2,浆液损耗系数λ3,浆液在土体中的渗透系数及压密系数m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过程中,水灰比大小对浆液的流速、渗透扩散时间影响较大,砂样分维数对地层可注入时间的影响较为明显;浆液的充填率λ与水灰比大小有关,浆液损耗系数λ3 与水灰比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砂样的超挖系数和浆液压缩系数λ1+λ2 的数值变化不大;浆液在砂样中的渗透系数及压密系数m与砂样的分维数呈负相关关系;3种不同的流体注浆结束后,管片周围土体的密度与土体所处的深度成反比,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密度的变化率减小且纵向上的离散性降低;周围土体的含水率与土体所处的深度成正比,随着深度的变化,含水率的变化率亦减小且在纵向分布上趋于某一确定值。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粘度时变性浆液壁后注浆渗透扩散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假定注浆浆液为粘度时变性流体,并在盾尾间隙影响厚度范围内均匀柱面扩散的前提下,应用达西定律对盾构壁后注浆渗透范围及浆液对管片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压力的计算式.通过具体实例,对比分析了是否考虑粘度时变性2种条件下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压力的计算结果,以及不同胶凝时间下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压力的计算结果.分析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的压力随注浆压力、注浆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粘度时变性对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的压力影响显著,可通过调整浆液配比来改变粘度时变性,进而影响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的压力,但浆液对单位面积管片的压力几乎不受粘度时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泥水平衡盾构过江隧道监控量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仲润 《隧道建设》2004,24(6):55-59
对城陵矶长江穿越隧道盾构段地表变形以及管片隆沉、收敛、表面应力进行监测分析,总结在岩层中盾构修建小断面隧道监控量测控制技术,并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盾构壁后注浆压力分布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盾尾空隙中浆体压力的大小及分布形式.利用宾汉姆流体描述浆液流体性质,推导了浆液注入盾尾空隙后考虑浆液扩散距离和注浆时间相关的浆体压力分布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室内试验获得浆液的塑性粘度和屈服强度值,即可针对具体的工程实例,设置不同的参数(注浆孔数量及布设位置、注浆压力、隧道半径等参数)来计算浆液注入后的浆体压力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检测需求,通过对比分析时域雷达和步进频率式雷达的优劣,开发了步进频率式天线及雷达系统。通过开展天线设计及测试,并结合现场试验对天线的检测频带和后处理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天线检测频带在300~900MHz有利于壁后注浆的检测,同时后期处理采用去除背景及直达波消除有助于提升壁后注浆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3.
以某地铁工程区间隧道为例,采用通用的FLAC程序对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在不同注浆压力条件下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在工程地面条件允许的沉降范围内,提出了合理的盾构施工同步注浆压力及相应的控制沉降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盾构隧道大掺量粉煤灰同步注浆材料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掺加粉煤灰、膨润土、高效减水剂等措施,对盾构法同步注浆用水泥砂浆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探讨了粉煤灰掺量、减水剂种类和掺量、水胶比、胶砂比等与流动度、结石体3d、14d、28d抗压强度、凝结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到具有高工作性的大掺量粉煤灰同步注浆材料。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奥法思想是把坑道周围岩体和各种支护结构作为一个完整支护体系的一种支护理论和方法,而监控量测则是新奥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控量测来决定围岩和支护结构的承载-变形-时间特性。结合云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群的现场监控量测,简介隧道围岩现场监控量测方法和对量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铁二号线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Chong 《隧道建设》2002,22(3):15-21
近年来随着大量盾构隧道工程的兴建,盾构隧道施工正在朝着长距离、大直径、大埋深、复杂断面和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各项施工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本文以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三元里站区间盾构工程为例,对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胜东 《隧道建设》2004,24(5):31-33
主要介绍大跨度、长大隧道利用全站仪配合反射片无尺量测进行变形监测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南峰、善岭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两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量测方法、量测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实行监控量测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金凤隧道为例介绍了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方法,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在开挖期间围岩周边收敛、拱顶沉降、钢支撑内力、围岩位移等监测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经历了加速、稳定、再次加速、最终稳定四个阶段,稳定值均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说明隧道初期支护合理,可安全进行二衬施工。  相似文献   

20.
盾构隧道结构与土体间存在"衬砌结构-壁后注浆-土体"结合部,黄河下游"悬河"段河水水位高于两岸地表,修建于"悬河"下的盾构隧道"结构-壁后注浆-土体"结合部是否会形成渗流通道,使黄河水体涌入两岸从而影响两岸安全,是穿黄盾构隧道工程与其他穿越江河盾构隧道工程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关系到工程建设是否可行的关键问题。对盾构隧道结构-壁后注浆-土体结合部进行理论简化和数值计算,并模拟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沿结合部渗入两端的的渗流量,结果表明:壁后注浆对于减小结合部渗流具有重要作用,盾尾间隙厚度对渗流安全影响较小;随着壁后注浆体渗透系数减小,两端涌水量显著减少;盾尾间隙的减小对于降低两端渗流量作用不大。据此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议:为防止"衬砌结构-壁后注浆-土体"结合部渗流通道形成,衬砌设计中增设注浆孔,施工时适当增大注浆量及注浆压力,防止无注浆空隙的产生,降低壁后注浆体渗透系数是首选措施;通过控制盾构掘进姿态、减少超挖,从而减小盾尾间隙厚度可作为辅助施工措施;施工过程中在隧道内进行壁后注浆开孔检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补充注浆可作为结合部渗流安全的检验、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