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锐  马灿 《公路》2021,66(12):261-270
为从不同尺度全面研究我国公路交通空间溢出效应,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的异质性进行研究,进而逐步扩大研究尺度,从不同地域层面总结29个省(市、自治区),东、中、西部及全国层面公路交通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省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在溢出方向和量级上均存在差异,在不同省市的溢出效应估计中,存在效应为正、为负及不显著的等3种分异情况。扩大研究尺度可以发现公路交通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为正,但不同权重矩阵下溢出效应有较大差异。研究有助于今后各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划。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17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测算了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效率,并使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分析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对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保持上升趋势,在2014年达到最大效率值0.748,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偏低,且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信息化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均显著提高了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且促进效应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趋势,"十二五"时期的促进效应高于"十一五"时期,其中交通基础设施的促进效应更大;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率、研发投入和市场化指数对流通业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而政府干预负向抑制了流通业效率,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对于经济增长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分析上,而较少涉及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对于收入差异的影响。利用1998—2015年全国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分组,对于不同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总体Gini系数、城市Gini系数、农村Gini系数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东部地区,铁路和高速公路对于缓解东部地区整体、城镇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二级公路对于改善东部农村地区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对于中部地区,高速公路对于缓解区域整体和城镇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二级公路通过改善区域可达性,对于中部农村地区收入差异的缓解起到正向的作用;对于西部地区,铁路、公路、一级公路对于缓解区域整体和城镇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而二级公路对于改善西部农村地区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该研究结果对于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协调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多维因素对出租车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影响机制与局部关联特征,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别从全局和局部视角研究多维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异质性。首先,利用出租车GPS数据在分析夜间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夜间场景下的研究区域及时段划分;其次,从建成环境、人口分布、路网结构3个维度提出夜间出行需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基于POI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和路网数据进行指标量化。在交通小区尺度下分时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局视角探讨不同时段下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效应;通过构造距离负指数衰减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量化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变动的过程。最后,借助MGWR模型从局部视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直接效应大多在0.05水平下显著,而溢出效应差异明显;美食与停车设施密度影响最为显著,两者的溢出效应在不同时段分别表现为负向和正向影响,即美食设施呈现出虹吸现象,停车设施具有诱发作用;停车和美食设施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变化均具有非线性衰减特征,分别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形过程和负向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并在地理距离分别为1 500 m和1 000 m时,空间溢出效应达到最强;M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经典GWR模型,局部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模式表明关键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空间作用的异质特征显著。研究结论从夜间设施影响范围及强度的空间差异等方面为夜间交通需求的科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夜间商业及交通配套设施的合理配置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运用GIS软件,同时基于分形理论,对四川省干线公路网络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测算网络覆盖度和空间关联维数,对其网络的覆盖形态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干线公路网络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网络覆盖度为1.464 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网络直通度为0.922,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较好;区域差异显著,部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贫乏。因此,应积极推动交通网络的建设,并利用通达性较好的交通网络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刚 《公路交通科技》2013,(10):355-359
本文依据产出函数方程,构建了交通设施投资和空间溢出效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1997-2011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交通设施投资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就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其产出弹性高达0.54,由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东、中、西部地区就业对产出的弹性逐渐增长,这与就业的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有关。(2)交通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拉动作用,其产出弹性为0.18,就区域而言,中、东、西部地区交通设施投资对产出的弹性逐步增长,这部分与边际产出递减规则有关,部分与投资结构不合理有关,导致超前或是无效的交通设施投资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3)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产出弹性为0.13,而中、东、西部地区其弹性逐步增长。为稳定区域经济平稳发展,应调整就业政策,合理分配交通实施投资,充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公路》1998,(2)
1998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于1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李鹏总理、吴邦国副总理发来贺信。交通部部长黄镇东作了题为“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创造交通工作新业绩”的报告。黄部长在报告中说,1997年,我国交通运输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公路运输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8.
随着四川省交通统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针对四川省不同的地理条件,总结归纳出四川省交通统筹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交通统筹的整体性、公平性、均衡性、可持续性、地域性等几个特点,分析了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工作比较成功的区县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自主创新所起的作用如何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2000-2008年江苏的相关数据,对外资在江苏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经验结果表明,外资对江苏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一些小型的创新项目上,如外观设计专利。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8—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因子分析计算出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对碳强度的影响和空间效应。结论如下:第一,技术创新水平与碳强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二,碳强度自身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三,技术创新水平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也利于当地碳强度的降低。并由此提出了相关降低碳强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精准测度连片特困地区的交通运输扶贫效应,指导贫困地区进一步具体规划,在分析交通运输扶贫效应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供需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贫困测度模型。对贫困程度与交通运输系统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交通运输子系统的扶贫效应。最终引入空间滞后模型及空间误差模型对交通运输扶贫效应进行系统测度,以滇西边境山区56个贫困县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程度的Moran’s I值为0.927,县域贫困程度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正空间相关性;县域贫困程度的空间相关模式分为高—高(HH)、低—低(LL)及不显著;县域间通达能力及骨干路网覆盖程度对交通扶贫效应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拟合最优的SLM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交通供给层面的可达性是提升扶贫效应的重要驱动因素,即可达性每提升1%能够改善贫困程度3.703%;运输需求层面的货物生成密度每增长1%能够改善贫困程度1.051%。提升公路网密度,增强货物周转量,有助于交通扶贫效应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1991~2005年的样本数据,对不同来源的FDI和国内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类型的FDI和国内投资,华资FDI对国内技术进步有明显的正技术溢出效应。把华资FDI细分成港澳、台湾和东南亚这三种类型,通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得到不同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中的交通组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多个物流实体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因其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等方面优势,目前,已成为我国土地开发的热点.文中结合湖南一力物流园交通影响分析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功能区布局与内、外部交通衔接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并对当前物流园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空间Durbi n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对外贸易对农业TFP的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对外贸易的区域内溢出对农业技术进步率与农业TFP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恶化了规模效率,而对外贸易区域间溢出对农业TFP及其成分指数均无显著作用,总体来看,对外贸易仅提升了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但恶化了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5.
连片特困地区公路运输空间运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片特困地区公路运输的空间运行特征能够有效表征公路运输的发展规律与瓶颈,并为交通扶贫提供理论依据。为有效辨识区域交通发展瓶颈,并进一步获取公路运输发展对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的影响,在解析公路运输空间运行特征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选取运输量、车辆运输趟次等指标,基于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连片特困地区公路运输空间运行特征的提取流程。首先,从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2个方面,提取连片特困地区公路运输自身所呈现的空间特征;其次,选择与连片特困地区相邻的较发达地区进行对比,从空间集聚和时空演变2个方面分析其公路运输空间运行特征与较发达地区的差异性;最后,以滇西边境山区为实例,利用2013年、2015年2个时间维度的公路运输数据提取其公路运输空间运行特征,并将提取的特征与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滇中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地级市或县域尺度下,连片特困地区的公路运输均具有低需求强度特征,空间集聚效应较弱,并且呈现出"内向型"发展规律;相对于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对连片特困地区公路运输交流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并且在运输联系呈现边缘且孤立特征的沿边地区,公路货物对外运输的增长效应更为突显;促进区域内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文章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行业、省市的碳减排政策,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交通领域碳减排政策基础,将内蒙古自治区交通领域现有碳减排政策和未来政策设计划分为低碳交通装备、运输结构优化、高效运输组织、引导绿色出行、低碳基础设施、发展智能交通六大类别,分别对现有碳减排政策进行总结并分析相应的政策需求。研究表明: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气候条件偏冷,铁路运输结构调整空间逐步减小,推广新能源运输装备潜力巨大,公共交通发展还存在一部分空间,后续相关政策应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特定地区,优化铁路运输结构,加强运输装备低碳化转型,加强运输组织,构建公共交通系统;此外,内蒙古自治区低碳基础设施不完善,智能交通发展速度较慢,应及时出台低碳基础设施与智能交通发展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7.
网约车通勤出行比例日益增长,对城市交通运行产生冲击.通过研究影响网约车出行需求的建成环境因素,可以为网约车需求管理提供重要参考.考虑到空间变量的竞争和溢出效应以及误差变量的空间相关性,构建将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同时纳入考虑的空间杜宾误差模型,利用深圳市滴滴出行平台的网约车早晚高峰通勤出行信息,以交通小区为地理单元度量建成环境变量,研究职住地建成环境与网约车通勤出行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居住地与就业地的建成环境对网约车通勤出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居住地影响因素更多,而就业地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其影响因素相关系数绝对值是居住地对应因素的2倍以上;由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增加公交站点数量可以在空间上更大范围地减少网约车通勤需求,促进绿色出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行业是社会碳排放流动的源头或发散部门之一,为给四川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政策指引,基于该省1995—2014年的终端能源消费统计资料测度其历史交通碳排放情况,对动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和协整计量检验后,运用曲线回归测度其经济强度增长下的交通碳排放环境效应是否存在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的"倒U型",并通过完全分解模型进一步定量分析影响其人均交通碳排放变动的三大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交通碳排放在规模效应上具有显著阶段性增长趋势,其人均交通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EKC曲线,且当前已处于下降拐点后,但远期可能面临向弱"N型"曲线的转变;经济强度对人均交通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始终为正,源于在绝大部分年度里两者的脱钩状态都为增长连接或增长负脱钩状态,但从2009年开始逐渐被运输强度、排放强度的效应所抵减而趋于短暂良性脱钩;在全球气候峰会召开后,四川省在交通运输行业上较好地履行了国家"碳排放承诺",但也面临一定的减排风险;从因素贡献率来看,未来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技术性升级上。据此,从优化运输结构、重用优势能源、加强环境管制等层面提出适应当前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特点的碳减排工具和政策。  相似文献   

19.
旅客空间运输联系特征能够为区域客运组织与旅游交通规划提供依据。基于云南省旅游客运包车和公路班线客运的实际数据,分别获取了旅游客运和班线客运的空间运输联系特征,并对两者进行了耦合协调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与讨论了旅游客运和班线客运空间运输联系耦合特征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客运组织与旅游交通优化对策,并以云南省为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旅游客运空间运输联系强度随距离增加有明显的衰减效应,且圈层结构显著、表现出向心强联系特征;班线客运空间运输联系呈高度极化和点状圈层特征,是以昆明为核心的轴-辐结构和核心-边缘结构;昆明旅游客运与班线客运空间运输联系的耦合度为0.84,耦合协调度为0.69,居全省首位;低度耦合、低度协调的运输线路包括昭通-曲靖、曲靖-普洱等,占比达66.67%;旅游资源吸引力与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提升旅游客运与班线客运空间运输联系耦合程度的基础。最后,针对较低耦合-较低协调、低度耦合-低度协调的5座城市和53条运输线路,提出了改善对策:当旅游客运联系强度大于班线客运联系强度时,旅游客运需求较大,应尽快规划开通直达景区的定线旅游客运。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迅速,然而道路交通事故也在不断上升。根据2000年和2001年全国100多万起交通事故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系统聚类法对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时间分布进行详细地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的分布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