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夯法在杂填土施工中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颗粒差别较大的杂填土地基采用强夯法对其进行加固施工的实例进行了分析。运用梅纳公式,对有效加固深度等施工参数进行选取,解决了杂填土地基应用强夯法施工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检验,强夯法可以加固级配较差的杂填土地基。  相似文献   

2.
城市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生活、工业和建筑固体废物,通常与天然土体混合堆积形成杂填土。杂填土具有不均匀、欠固结、低强度、高压缩、强湿陷等特性,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介绍了一项全新技术——振杆密实法在郑州某杂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通过监测土体水平位移和分层沉降,分析了振杆施工扰动对周围土体的影响;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振动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和不同振动频率下的地表振动响应,确定了各工艺阶段的频率参数,研究了振动能量的传递和衰减规律;通过动力触探、面波等原位测试方法评价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振杆周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大于浅层,而浅层沉降大于深层;留振对扩大水平加固范围的作用有限,浅层土体比深层更易被留振密实;频率对土体振动影响显著,高频时振动集中在垂直方向且幅度较弱,低频时振动以水平和垂直方向为主,且放大效应显著;越接近系统共振频率,水平振动越明显并大于垂直振动。场地共振频率约为16 Hz。振动能量大部分被振源附近土体吸收,安全施工距离小于2 m;加固后土体强度提高1.6倍以上,达到中密状态,满足了加固要求,验证了振杆密实法处理杂填土地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市政路网逐步由城区向郊区扩张,先建小区后修路的整体理念导致市政路中出现了各类杂填土地基。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需对杂填土地基进行处理。通过详细对比强夯法、换土垫层法、柱锤冲扩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4种路基处理的实用方法,最终确定采用换土垫层和柱锤冲扩桩结合的方式分段进行路基处理,并对路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及沉降进行相关验算,同时提出相关路基处理方案的施工注意事项,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中杂填土路基处理问题,还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参考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
强夯法在加固杂填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深圳市沙河西路软基工程采用强夯法加固杂填土地基为例,介绍了强夯法加固杂填土地基的施工步骤、检测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并通过对沙河西路杂填土地基强夯工程试验及施工效果的分析,说明了强夯法用于加固杂填土地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如何解决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产生的巨大变形、裂开缝隙、倾斜甚至坍塌等不利影响是工程建设和地基基础科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研究建筑结构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关键形成因素、对上部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不但在科学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实际中也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樊宇  郑占利  谭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46-148,219,220
天然粉细砂地基承载力低,在一定的上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过大的变形或不均匀沉降。该文通过比选现有的地基处理方法,提出了适合于粉细砂地基处理的方法——冲击碾压法,并在东郊至龙楼公路上进行了冲击碾压处理粉细砂地基的技术应用。现场检测表明,冲击碾压处理粉细砂地基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冲击压实机理,结合工程实例,表明冲击压实技术具有减少路基工后沉降、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及加固软弱地基的作用。采用冲击压实技术,加速了岩土工程压实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路基质量隐患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如有效地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保证路堤的整体稳定性;对碾压成型路基的路床、路堤进行检验性追加冲碾遍数,提高了路基的整体强度与均匀性;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或软弱地基进行冲击碾压的填前处理,使地基满足承载力与稳定的要求;可加快施工进度,达到工程质量要求等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方软土地区在建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周边地基处理问题,文章通过对水泥搅拌桩及竖向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两种方法的技术性、经济性及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水泥搅拌桩是此种工况下更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大型公共建筑和周边市政道路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土工格栅及设置绿化过渡带等处理措施,并提出通过施工期间的沉降监测及施工工序,尽量减小软土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强夯处理城市道路杂填土路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经常会遇到杂填土地基,修建城市道路如将杂填土全部置换,要花费清运杂填土和外购回填土的费用,同时会带来环境污染(堆放杂填土)和破坏生态环境(挖山取土)等问题。为此,结合洛阳市牡丹大道路基使用强夯处理的实例,简要介绍强夯处理杂填土路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灰土挤密桩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的特点,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介绍了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深层搅拌法处理铁路软土地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永杰 《隧道建设》2006,26(6):72-74,77
软基处理主要是解决地基的变形问题,在满足强度的基础上对变形进行控制。结合黄万铁路设计施工情况对深层搅拌法加固机理、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施工控制及质量检验进行介绍,并提出几点建议及体会。  相似文献   

12.
强夯置换卵石法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的地基处理中。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收费广场杂填土地基的具体特点,通过比较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最终采用了强夯置换卵石法,并论述了该法基本原理、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法有效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与地基整体稳定性,而且处理功效较快,施工成本低,可为同类型地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高速公路既有建(构)筑物地基病害处理基本上均采用静压注浆这一单一手段,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其技术性、经济性不一定最优.工程引入在技术上已经成熟的高压旋喷方法,处理原已采用薄壁管桩处理,后期沉降超限且不均匀沉降明显的通道构筑物病害地基,解决了本工程地基补强加固的问题.增加了类似工程处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高速公路既有建(构)筑物地基病害处理基本上均采用静压注浆这一单一手段,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其技术性、经济性不一定最优。工程引入在技术上已经成熟的高压旋喷方法,处理原已采用薄壁管桩处理,后期沉降超限且不均匀沉降明显的通道构筑物病害地基,解决了本工程地基补强加固的问题。增加了类似工程处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在浦东S20外环高速公路试验段所采用的地聚物注浆加固技术。通过对道路基层和路基进行加固,有效地解决了路面平整度降低等问题,从而控制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实践证明,采用地聚物注浆加固技术具有施工对行车干扰小、质量容易保证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亦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结构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和失稳问题,以江苏某软土地基公路工程实践为对象,对CFG桩软基处理技术和土工织物联合冲击碾压两类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选择典型施工段进行沉降测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FG桩软基处理公路软土地基时,施工初期短时间间隔内,软土层出现较大沉降量,后期沉降量开始趋于稳定,工后沉降小于25 cm,最大不均匀沉降为4.0 cm,整个施工期间路面并未发生开裂现象,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土工织物联合冲碾压法处理软基的沉降量相对CFG桩软基处理法获得的相对偏差要小,土工织物的存在,减小了横断面不均匀沉降值。  相似文献   

17.
以乌鲁木齐地区杂填土地基道路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杂填土工程特性,对实用地基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比选,确定换填法与强夯法为相对较优的地基处理方法。同时,结合乌鲁木齐地区戈壁土特点,确定戈壁土为路基填筑材料和换填材料优先选项,同时对戈壁土压实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18.
庞锋 《路基工程》2022,(6):159-165
以某主干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水位条件下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及路基填筑对既有大堤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堤在扩建工程中存在不均匀沉降,在枯水期施工时,大堤呈现向背水侧变形的趋势;当水位升高至设计洪水位17.0 m时,堤身呈现向迎水侧产生微小变形的趋势,水位升高对大堤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影响程度较小,而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大,但水平变形较小;水泥土搅拌桩法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较为显著,且施工过程对大堤扰动较小,有效限制了大堤的水平位移,保证大堤在水位变化下地基处理与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粗粒混合土具有颗粒级配和均匀性差的特点,难以用作变形要求高的建筑地基。结合海拔4300余米的西南某重点工程项目,采用振动碾压、冲击碾压和强夯的方法对原粗粒混合土抛填地基处理和高填方填筑体进行了压实试验。通过颗粒分析、压实度测试、动探、载荷试验、波速试验等检测表明,中高能量强夯可有效破碎工程区粗粒混合土填筑体中碎石,使填筑体颗粒级配变好,密实度显著提高,处理后填筑地基物理力学性能良好,达到了高填方地基稳定、均匀和密实的要求。同时提出了粗粒混合土大面积填筑工程质量控制应采用施工控制和地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且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现有的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发现如果新旧路基结合处或拓宽地基的处理不恰当,可能导致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太大,从而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以延安北过境线工程为依托,运用数值模拟、理论研究等方法对不均匀沉降的特点和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均匀沉降主要由新旧路基的压缩变形、拓宽路基部分地基固结沉降和新旧路基结合部滑动变形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