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精确评估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环境效益,采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测算了铣刨重铺和再生技术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各种再生方案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铣刨重铺相比,针对上面层养护,就地热再生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可节约30%以上能耗并全部循环利用旧路面材料;针对下面层养护,就地冷再生的节能减排效益最显著,其次是厂拌冷再生,厂拌热再生的环境效益与旧料的掺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7,(5)
为研究养护期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同养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划分为材料生产、运输及施工3个阶段。将产品清单与碳排放系数相乘,以定额法为主,理论法为辅,建立各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计算了铣刨摊铺、就地热再生、厂拌热再生、薄层罩面以及微表处等5种技术碳排放强度,量化分析不同技术优势特征以及不同旧料掺量下的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就地热再生技术机械施工阶段碳排放量最多,达到77%;而其他养护技术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最多,达到70%以上;与铣刨重铺技术相比,就地热再生、微表处、超薄罩面和厂拌热再生碳排放降幅分别为37.6%、26.9%、19.8%和12.5%;对于厂拌热再生技术,RAP掺量对厂拌热再生减排效果显著,旧料掺量提高10%,碳排放强度下降0.6kg/(m~3·年)。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9,(4)
为了研究温拌再生沥青路面建设期节能减排效果,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建立能耗和碳排放评价体系,分析了原路面铣刨运输、原材料生产运输、混合料生产、混合料施工四个阶段的能耗及碳排放,并对温拌再生技术能耗及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沥青路面建设期间,原材料生产运输及混合料生产的能耗及碳排放量占主要部分;与热拌技术相比,机械发泡类型温拌技术节能减排效果最为突出,节能率11.1%,减排率10.5%;新集料含水率提高2%,能耗值增加11.42 MJ,碳排放当量增加0.89kg;旧料掺量提高10%,能耗值减少40.97MJ,碳排放当量减少2.27kg;无论从能耗角度还是从碳排放当量角度,四种影响因素敏感度排序为:能源类型旧料掺量温拌剂类型新集料含水率。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前言 就地热再生技术(HTR)是适合于沥青路面面层连续修复的一种经济的沥青路面维修技术。就地热再生技术可以利用95%以上的原有沥青路面旧材料,不但节约了材料费用,而且减少了传统冷铣刨方法所耗费的大量运输费用,维护成本显著下降,其维修费用相当于传统修复方法的50%~60%。目前,随着技术标准的建立和规范的完善,就地热再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道路的修复及养护施工中。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泰井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再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评价再生路面的施工效果。结果表明,随再生剂掺量增加,沥青针入度增大,软化点减小,延度增大;就地热再生施工期间应对加热、铣刨、摊铺与碾压等关键工艺实施监控,保证就地热再生技术对路面性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波加热是国内外新近研究的一种加热方式,具有深层加热、均匀性好、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以往微波加热技术多应用于沥青路面日常养护,未见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应用。该文基于微波加热的原理和特点,提出国内外独特的微波辅助加热就地热再生组合工艺流程,并开展微波辅助加热就地热再生在连霍高速养护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机直接对原路面加热的方案是不合适的,确定了微波加热机二次提温的方案。连霍高速就地热再生工程实践表明:经微波加热后,铣刨料内部的加热温度可提升14℃,保证了后续混合料的拌和摊铺温度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降低碳排放和节约建设材料的优点,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施工中常出现不同程度质量问题。总结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中,旧路而和混合料的加热温度和再生工艺是影响整个再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1])。热风循环加热技术是就地热再生技术的一种,它通过燃烧燃油加热空气,形成高温气流,实现对路面或热铣刨后的混合料的持续加热。由于热风循环是封闭系统,且沥青路面与混合料的导热呈非线性变化,这给该技术实施中的路面和混合料加热及控制带来困  相似文献   

9.
针对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沥青路面加热速度慢、严重影响再生施工速度提升这一问题,从改变施工工艺的角度出发研究提高沥青路面加热速度的方法。建立了沥青路面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求解得出单步法和多步法再生加热过程中沥青路面内部温度场变化趋势,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加热速度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沥青路面传热性能差导致的加热过程中沥青路面内部沿深度方向温度梯度大,并且传统单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单次加热的厚度过大;多步法再生工艺中通过铣刨移除上部已达到再生温度要求的沥青路面材料,从沥青路面内部直接输入加热能量,减小了沥青路面厚度及沥青路面传热系数对沥青路面加热速度的影响,能够以更少的加热能量和更快的速度完成沥青路面加热;多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完成4cm厚沥青路面加热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单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沥青路面加热所需时间的43%,所需能量仅为单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所需能量的70%。  相似文献   

10.
将就地热再生技术与温拌技术相结合,对于提高路面养护施工效率,延长施工季节,促进公路养护作业的节能环保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温拌实体工程项目,介绍了就地热再生技术与温拌技术结合应用的方法,并依据项目评价结果综合分析了两者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耒宜高速公路原路面的多种路面结构与交通流量及路面损害情况,针对具体的路面结构与左右幅交通流量与轴载的悬殊差异,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了在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上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原普通水泥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路面上加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在原沥青路面上进行铣刨加铺单层沥青面层与双层沥青面层、对原沥青路面进行就地热再生后加铺单层与双层沥青面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乳化沥青冷再生指的是将旧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铣刨并筛分,并掺入适当比例的新集料、活性填料、矿粉及加水、乳化沥青后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重新铺筑成新的路面,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通过对旧路面铣刨的沥青混合料回收利用,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对铣刨料的再生,常温下即可施工,施工简便,易于控制。可直接对原有拌合设备进行改造,投入小。施工工艺易于控制,能够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3.
横缝预处治是保证就地热再生预防性养护技术施工质量的关键,结合工程实例,从横缝处心样类型、横缝处治方案、横缝处治效果、就地热再生横缝强化处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处治方案中施工效果为铣刨面方形+AC-13最佳,就地热再生技术对横缝处治效果具有强化作用,且其再生质量与横缝处治效果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路面铣刨材料进行道路的维修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国内各大城市的市政部门及高等级公路养护部门或多或少均配备有路面铣刨机,绝大多数为德国维特根公司产品。道路的现代化维修方法主要有三种:冷铣刨加摊铺,就地冷再生,就地热再生。冷铣刨加摊铺既适用于面层,也适用于基层,工程大小不限,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地冷再生主要适用于基层的加强和旧路等级的提高,适合于较大规模的工程。就地热再生适用于沥青路面的大规模维修,仅针对沥青面层。对于第一种方法,不论是面层的铣刨,还是基层的铣刨,均会产生大量的旧材料。以前,这…  相似文献   

15.
在沥青路面的养护中,旧沥青混合料被铣刨下来大部分被废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浪费,有相当部分的沥青路面在出现早期病害时即被铣刨,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远没有物尽其用。文章提出了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表观级配的概念,对掺配有铣刨回收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筛分,利用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稀浆封层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对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计算及试验,为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提供筛选和评价方法和技术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20,(2)
多孔沥青路面的空隙率达到18%~25%,而广泛应用的SMA沥青路面的空隙率仅为3%~4%,相比之下多孔沥青路面可以节省15%~20%的沥青混合料,由此带来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基于多孔沥青路面的大空隙特征,从石料开采、加工、运输,以及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环节,对建设期多孔沥青路面的节能减排效益进行测算。经测算可知,对于双向四车道沥青路面上面层,每半幅公里多孔沥青路面较之SMA沥青路面可以节约10.6t标准煤能耗,减少22.5t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以常张(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中修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路面性能检测和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实施就地热再生技术后的路面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热再生后路面路用性能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与铣刨加铺、薄层罩面中修方案相比其处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SY4500型热再生设备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技术优势,为今后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及设备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的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30日,新疆吐乌大高速英达就地热再生工程全面展开。这是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首次在新疆高速公路系统进行大规模应用,也是新疆积极引进节约、环保、优质、高效的道路养护技术的重要实践。面对6~7级大风和零度以下低温,英达先进的加热技术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效率。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施工快捷,单车道施工,将交通干扰降到最低,有效保障了吐乌大高速的畅通。经初步计算本次施工减少废料排放80640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22.17t,减少一氧化碳、硫化物等废气排放8714400m~3,英达热再生施工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沥青再生剂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SHRP胶结料试验方法,评价了沥青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再生的性能,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等比较和评价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并结合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项目,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研究表明,沥青再生剂可以将老化沥青再生至新鲜沥青性能水平,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SHRP PG64-22要求。同时再生剂可以综合提高和改善老化沥青铣刨料的路用性能,与单纯掺加新鲜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方式相比,掺加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混合料体系更加均匀,各项性能指标明显改善。与传统的铣刨、加铺方式相比,现场热再生可以节约39.7%的工程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