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研究基质沥青、改性剂类型和改性剂掺量对SBS改性沥青结合料疲劳特性的影响,设计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不同SBS改性沥青的疲劳因子。比较各种改性沥青在25℃时的损失剪切模量G^*sinδ,得到以下结论:基质沥青是影响改性沥青疲劳特性最重要的因素,在试验所选择的五种基质沥青中改性SK90#沥青损失剪切模量最小;改性剂类型对沥青疲劳特性的影响次于基质沥青,使用星型改性剂的沥青疲劳因子小于使用线型改性剂的沥青;改性剂掺量对沥青疲劳特性的影响最小、整体来看随着改性剂掺量的增加,沥青损失剪切模量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基质沥青性能指标、组分比例以及改性剂性能与SBS改性沥青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SBS改性沥青性能与基质沥青指标、4组分比例、改性剂嵌段比、改性剂结构类型、断裂伸长率、300%拉伸应力、拉伸强度和永久变形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与基质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以及改性剂的300%拉伸应力关联系数较大;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与基质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以及改性剂的硬度关联系数较大。而改性沥青的延度与改性剂的伸长率、基质沥青的软化点和胶质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荧光显微照相原理、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分析、改性沥青的混合原理等,对不同型号的SBS改性剂与同一基质沥青配制改性沥青过程中的样品进行显微观测,同时对其不同时段的相态结构进行照片拍摄,并结合微观观测结果与改性沥青离析试验结果,对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与其存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分析改性沥青制备过程中聚合物改性剂的存在相态,可为改性沥青制备温度、时间等提供依据;聚合物改性剂在沥青中越容易混合、粒径越小,所制备的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越好,软化点的提高越显著;对同一基质沥青,嵌段比大的SBS改性剂对基质沥青的改性效果好,所制备的改性沥青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2种基质沥青(SK 70<'#>、中海70<'#>沥青),以3种不同天然岩沥青(北美天然岩沥青、明星天然岩沥青及青川天然岩沥青)为改性剂制备岩沥青改性沥青,研究了改性沥青性能;并通过优化,以AC-16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研究目标,系统研究了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动稳定度、蠕变模量)、水稳定性能及疲劳性能;得到了天然岩沥青混合料在大幅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同时,其他性能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的结论,为天然岩沥青改性混合料用于我国沥青混合料路面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改性技术以及聚氨酯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对3种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研究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改性技术,即在不同的聚氨酯改性剂掺量下,研究其在基质沥青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宜在130℃温度下、1500 rpm剪切速率下剪切1.5 h;聚氨酯改性剂的掺量以6%...  相似文献   

6.
Sasobit改性剂对沥青改性的室内试验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主要对Sasobit改性沥青进行室内试验研究,Sasobit改性剂不仅可显著提高沥青的高温稳定性,而且具有独特的改性机理。温度在60℃时,改性沥青的粘度高于基质沥青。温度在135℃以上时,改性沥青的粘度下降且低于基质沥青。由试验得出,沥青的施工温度较基质沥青可降低10~20℃,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动稳定度比基质沥青提高了4倍,制备工艺简单,不需特殊设备。  相似文献   

7.
选择SBS和SBS-MAH(马来酸酐)作为沥青改性剂,通过分子模拟软件从微观角度分析沥青愈合性能,研究改性剂对沥青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利用分子模拟软件建立基质沥青体系模型,并通过密度、溶解度和均方位移3个参数证实体系模型作为沥青分子的代表性;建立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SBS-MAH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模型体系,对比在298 K(25 ℃)条件下,设置10,20,30?(1?=0.1 nm)空隙间隔的自愈合模型,进行愈合模型的愈合全过程分析,计算愈合模型的扩散系数和愈合体积比率参数,分析SBS改性剂、SBS-MAH改性剂对愈合模型的愈合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沥青愈合能力最好,SBS改性沥青次之,SBS-MAH沥青愈合能力最差,SBS改性沥青、SBS-MAH改性沥青的愈合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沥青质量是决定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广东地区基质沥青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下面层,SBS改性沥青主要应用于中、上面层。利用沥青指纹识别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施工现场对基质沥青的纯度和SBS改性沥青改性剂的含量进行有效控制。工程现场常用的SBS含量检测方法主要为红外光谱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红外光谱技术在SBS改性沥青改性剂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沥青指纹识别快速检测技术,在某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基质沥青的纯度、SBS改性沥青改性剂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9.
崔平 《中外公路》2021,41(5):292-295
利用高速剪切法制备纳米CaCO3/TiO2/SBS复合改性沥青,采用正交试验,通过常规性能试验确定复合改性沥青中3种改性剂的最佳配比,并对比分析了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复合改性沥青高温和低温时的流变性能.结果 显示:复合改性沥青中改性剂的最佳配比为:1%纳米TiO2 +4%纳米CaCO3 +4% SBS;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相比,复合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但耐疲劳性能低于SBS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的施工温度比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分别高20℃和5℃;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优于基质沥青,但比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差.  相似文献   

10.
湖沥青和岩沥青作为天然沥青改性剂在高温稳定性、耐久性、抗老化性能、抗剥落性以及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方面有着诸多聚合物改性剂不可比拟的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我国规范路面设计模型基本以静力模型为主,但路面在移动车轮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的力学性能与静力模型中的力学性能存在较大差别,路面设计方法与路面实际受力状况不符。为使天然改性沥青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对湖沥青与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进行试验研究,在级配AC-13条件下,对湖沥青、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以及主曲线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