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如今的SUV市场可选择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广,10多万到上百万元之间的价格区间你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购买SUV已经不再是一件对资金要求过于苛刻的事情。而刚刚上市的2006款三菱帕杰罗无疑为喜爱SUV的朋友丰富了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张谊 《轿车情报》2012,(10):256-257
本期的针锋相对我们选取的是目前市场上几款高级商务车型,但不同的是,他们都是各自产品链中更偏重于运动的车型。对于需要满足自己商务需求,又乐于追求驾驶乐趣的人来说,这几款车身够大,动力够猛,还装备了不少前沿科技的车型,也许总有一款会适合你。  相似文献   

3.
《经济导报》2006,(3):142-145
管理需求听起来不错。你能准确地了解谁会购买你的产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及有什么样的选择。而你这边要确保你有客户想要选择的产品,准备好,等客户买走。  相似文献   

4.
购车七步走     
怎样做购买新车前的预算? 我们必须牢记的是买车并不只是一次性投资,相反,这仅仅是进入了大量花费的第一站,紧接着还有各种税费、各类保险费、还贷及利息、燃油费、维护保养修理费、停车费,甚至需要关心汽车的保值率。因此在购买前,你需要确定一个自己可以承受的用于购车支出的底线,诚实地、现实地问自己,并且要确保自己可以毫不动摇的坚持,以便不超出预算。  相似文献   

5.
产品篇     
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对企业来说,无论是品牌形象的树立,还是终端市场的宣传推广,都与企业向市场投放的产品息息相关。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产品所处的位置亦非常微妙。企业需要消费者购买产品,以维持企业的正常发展,而消费者需要购买产品,用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研发,而消费者只能从企业所推出的一系列产品中进行挑选。由此不难看出,产品其实就是维系两者互动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第二部分农村居民摩托车需求实现分析如前所述,我们已了解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居民的摩托车消费需求特性,即广大农民兄弟从自身使用目的和经济状况等条件出发,在价格、品牌、质量、外观、发动机状态等各方面的具体需求,从而为企业设计开发研制出适合当前农村消费者需要的车型创造了认识基础。那么农村居民的这种对摩托车的消费需求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其在实现购买的过程中,各主体(经销商、供应商、农村消费者)行为又受何影响呢?  相似文献   

7.
当确定需要购买一辆汽车后,你需要问问自己,是买新车还是买二手车? 因为对于汽车来说,在使用中的折旧将是最大一笔损耗,所以如果你购买的是一辆一年车龄的二手车,你也许能避免,在过去12个月中因降价而可能会带给你的损失。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汽车生产企业的品牌经销商提供  相似文献   

8.
各行其道     
《轿车情报》2014,(2):160-167
对于本次1+1的选题,编辑部同仁们的车全部亮相,而编辑们的座驾各有千秋,这次为大家揭秘汽车编辑这群汽车人自己开的都是什么车,同时也希望我们的选车标准和理由,以及用车的经历可以帮助到正在考虑买车的各位准车主。所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和个性去选车,追求你最想要的,才是最适合你的。  相似文献   

9.
陈岚  刘建 《轿车情报》2008,(5):198-199
喜欢一辆车有时和喜欢一个人一样,不需要任何理由。但买车是绝不能冲动的行为,花费积攒多年的积蓄自然要深思熟虑。消费者在选车时,往往因为不了解自己对车真正的需求而难以抉择,但他们却能说出一堆不喜欢一辆车的理由。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正面推理,有时候逆向思维也能帮助我们想明白自己对车的需求。本刊根据消费者拒绝一款车的理由出发,结合国内车市为读者分析影响买车的真正因素,从而帮您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车。  相似文献   

10.
徐润 《专用汽车》2012,(8):23-23
<正>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今年上半年我国卡车和专用车的产销数据,让人看了不寒而栗。重卡、牵引车、专用车都是下滑幅度比较大的产品,企业和市场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寒冬过后是春天,困境中总是孕育着希望。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下滑,我们就会发现,持续近两年的下滑,带给我国卡车行业的并不都是负面影响。下滑为我国卡车行业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卡车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果你去问100个要购买卡车的用户"影响你买车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相信至少有四成以上的用户会告诉你,除了价格,他们还要算一下车能帮他们赚多少钱。下滑过后,影响中国用户购买卡车的最主要因素正在从价格转向价值。斯堪尼亚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雷夫·奥斯汀最近也表示,中国客户越来越意识到购买高质量卡车和服务的价值了。随着用户购车取向从价格到价值的转变,我国卡车行业正在经历规模最大的一次产品结构调整和升  相似文献   

11.
榕荣 《汽车与配件》2001,(21):14-15
“有效需求的不足”是一种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是适合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车型太少;而“大多数消费者承受的价位是10万元”代表的并非是国内所有消费者中的大多数…… 那么,10万元是否是大多数消费者能承受的价位?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家用车?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机油对发动机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才购买车的新车主,一定都想自己的座驾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脏,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望,就需要给爱车选择适合的机油。有人说:“我的车保养都去4S店。”当然4S店能为车主提供比较专业的首次保养服务,但是首次保养过后又该怎么办呢?面对4S店较高的机油价格,单一的用油品种,难道就不能根据自己爱车发动机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机油产品吗?对于机油的选择一定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代知名哲学家斯拉沃伊·齐泽克说:"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样,企业做品牌的真正的含意与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一直的需要、永不满足。管理或营销品牌的多维支撑是人、产品、企业、品牌的关系,最终也就是人——品牌的关系。消费者可能并不需要知道你的企业有多强,也不需要知道你的产品有多好,他们所需要知道的是你的品牌有多强,你的品牌有多少美誉度,然后才会在消费过程中去选择。三星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2007,(3):22-23
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上名符其实的摩托车王国,日本人均摩托车的保有量在世界也是排在前列的,而且市场上摩托车的品种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一般在180~300种左右,足以让你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是如何考虑选购摩托车的呢。精明的日本人在买车时考虑得失是比较全面的,他们购买摩托车的两个基本要求是,便宜和有价值,要物有所值,即首先重视性价比,然后再考虑其它方面,他们总结出购买摩托车的十个要素,这十要素对我们购买摩托车的朋友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把这十个要素写出来,供购车的朋友们参考。这十要素就是:1.价格和承受能力;2.用途决定车型;3.适合自己的驾驶技能;4.结构和装备;5.颜色;6.生产厂及品牌;7.最高车速与性能;8.办驾驶执照的难易;9.车重和自己的体格;10.在什么地方购买。以上十点,要根据自身情况及环境综合来考虑,才能确定购买车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这十个要素。  相似文献   

15.
读者王先生(某公司经理)来信说: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一种汽车维修检测仪器。在公司规模较小时,市场部人员重点进行售后服务工作,销售的实现多由客户自己上门购买或电话购买。公司依靠产品的质量和保姆式的服务,获得了用户的赞誉和市场。当公司发展到现在规模时,我想我们应该要走出去主动出击,不能再坐等客户上门了。但是,公司市场部人员已经习惯了拿稳定的工资和奖金等着客户上门购买,需要服务时出去才服务一下,我多次开会鼓励大家出去,可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将它们放在一起看,除了家族式的虎啸前脸,或者早已为你熟知的"KIA"车标之外你应该很容易将其区分.因为不论从车型的外观或者市场定位来说,他们部属于各自为战,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来选择最适合你的一款.  相似文献   

17.
当你打算购买一国内小型车的时候,你危房得到什么?运动的外形?卓越的性能?舒适的空间?出色的动力?也许我们什么都想要,十全十美的车谁会拒绝。但是,快醒醒吧,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如果你需要一博士学位各方面都还算不错,且颇具运动风格的家用小车,也许,你可以看看雪佛兰全新爱唯欧。  相似文献   

18.
汽车的轮胎就如同我们穿的鞋,型势各异、多种多样。穿久了,就需要换一双,但是每次来到商场,看到琳琅满目的鞋子,我们怎么选择?为了能选到适合自己风格,适合自己脚掌的鞋,我们可以一一试穿,可是轮胎呢?大部分朋友是没法做到一一尝试的,那在这里,我们与您一起为高尔夫6换鞋。  相似文献   

19.
一、满足汽车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在产品消费中,汽车产品属高档消费品,对大多数人而言,购买一辆汽车绝对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0.
2 二手汽车的挑选 现在,人们的观念趋于多样化,尤其是表现在购车方面,观念的变化非常快。不少过去对于购买二手汽车嗤之以鼻的人,现在也纷纷劝说别人甚至自己尝试购买二手汽车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二手汽车价格低廉,更加适合一些急需购车而手头资金又比较紧缺的人,同样买一辆汽车,如果不是为了摆派头,仅仅是为了出行方便,或者是为了生意方面的需要,那么,花大约仅为购买同等新汽车一半的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