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海波 《隧道建设》2013,33(10):890-895
为提高对盾构机主轴承检测认识的全面性,以海瑞克S367泥水盾构机主轴承(型号SKF 87611)工厂检测为例,先介绍主轴承的结构、在盾构机上的安装形式及其密封系统,在此基础上又对主轴承的拆解检测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介绍,最后对主轴承密封系统的静态建压测试作了特别介绍,以全面的角度来描述主轴承在工厂内的检测流程,体现了主轴承检测工作的系统性,对以后盾构机主轴承的检修、再制造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标沌阳大道站~体育中心南站隧道内修复刀盘主轴承损伤齿轮。详细介绍了隧道内修复齿轮的技术措施,以及齿轮修复后盾构推进参数设置、技术措施,保证了盾构进洞,规避了隧道内无法修复而开挖竖井、吊出刀盘、返厂修复的风险。其修复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红耀 《隧道建设》2014,34(11):1092-1097
TBM施工过程中主轴承出现故障损坏的案例时有发生,常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大多数的轴承损坏事件都或多或少地与人的因素有关,单纯的轴承质量问题事件很少,为了减少轴承损坏事件的发生,现依托南疆线吐库段增建二线铁路工程二标中天山隧道,以TB880E型隧道掘进机主轴承故障为例,介绍了故障产生的过程、处理方案以及监测技术应用情况;重点结合主轴承的拆解结果,从TBM的组装调试、掘进操作、维修保养和故障处理等各个环节系统分析主轴承损坏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TBM组装调试、操作维护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铁施工制约因素繁杂,部分车站因先期施工预留条件不够,导致盾构接收转场时面临吊装孔无预留“吊不出”、车站净空不足“过不去”的难题。以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宁波火车站为例,针对狭窄空间内盾构如何过站的问题,提出可拆解盾构方案。在设计制造阶段,将盾构刀盘、前盾、中盾和盾尾按照模数分块,以控制质量和尺寸,并通过法兰和螺栓进行可拆解式连接;在施工阶段,优化施工工艺,分为8个标准步骤对盾构进行拆解组装,顺利完成狭窄空间内的过站。该方法可有效避免常规盾构拆解时狭窄空间内切割焊接对盾构产生的损伤,保障重组后盾构的稳定性,提升拆解过站效率及安全性。盾构重新组装后顺利完成了二次始发和隧道的后续推进。  相似文献   

5.
青岛地铁1号线青岛站附近无吊出井,双护盾TBM贯通后需进行洞内拆机且运输通过既有站后由轨排井吊出。为快捷高效拆解左、右线2台TBM装备,设计TBM洞内模块化拆机总体方案,采用模块化技术进行左、右线TBM主机各部件及后配套台车等的拆解;采用拆机洞室底部铺设钢轨和平移托架技术,将右线TBM主机平移至左线拆机洞室进行拆解;拆解完毕运输通过既有站过程中采用铺设道枕、垫高运输等措施,避免主驱动与站台的干涉;采用合理吊装半径,实现轨排井部件顺利吊装。所有拆解部件运输通过既有站由轨排井吊出,避免了以往返回始发井吊出耗时较长且影响后续工序施工。  相似文献   

6.
贾峰 《隧道建设》2013,33(3):252-258
TB880E型隧道掘进机(TBM)主轴承耐磨钢带被唇形密封磨穿,断裂后刺穿密封,造成密封系统失效,导致大量粉尘等颗粒杂质进入主轴承,需对主轴承密封系统进行修复,在洞内脱离刀盘、解体主轴承密封、更换主轴承唇形密封和耐磨钢带以及修复迷宫密封。实践证明,即使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传统修复工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创新修复工艺是能够高效、快速地完成修复工作,可为类似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6月7日,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成功应用于施工的国产盾构主轴承在安徽合肥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标志着国产盾构主轴承已经具备替代进口主轴承的实力,盾构核心部件中国造取得了突破性  相似文献   

8.
苏通大桥南引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50 m托架自行式移动模架施工,移动模架拆除采用液压连续千斤顶计算机控制同步整体下放工艺.移动模架下放选取4个吊点,吊点1号、2号设在主梁上的移动模架主吊架吊点位置,吊点3号、4号设在主梁上的移动模架中吊架吊点位置;千斤顶承重系统为贝雷梁搭设的承重吊架;下放系统与主梁连接采用专门设计加工的连接锚箱;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载荷均衡、位置同步和千斤顶的动作同步进行控制.着重介绍整体下放系统布置、整体下放同步控制、整体下放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张瑞霞 《交通科技》2010,(2):50-51,54
针对南宁大桥4400kN缆索吊机对主索索力差值的特别要求,对拱肋安装用吊具进行了专门的设计研究。通过模拟各个节段拱肋在空间姿态重心的变化所引起主索索力差值的分析,提出了规定吊装步骤的设计思路来保证主索索力的均衡,即在拱肋平吊及竖吊工况下构件重心与主索中心保持一致,此时主索无索力差,而在偏转工况下通过吊挂梁在扁担梁顶面的均匀对称横移使两组主索索力增减量相当,从而实现了两组主索吊点合力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3月30日10时38分,在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建设中,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的我国首台使用国产主轴承的再制造盾构圆满完成掘进任务,这是我国突破盾构主轴承自主研制技术瓶颈后首次执行掘进任务,表明国产主轴承经受住了实践检验,对推动盾构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污染物的多箱物理模型,建立地铁内空气污染物的平衡方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结合地铁客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站台和区间隧道内CO2浓度的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地铁的正常运营时段,站台内污染物浓度比较稳定,且空气品质较好;而区间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随客流量变化而变化,且空气品质较差。增加新风通入量可整体提高区间隧道内空气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孙文文  刘涛  单红仙 《隧道建设》2011,(Z1):220-225
在不均匀动荷载的土岩组合地区中修建浅埋隧道,保证上部铁路的安全是隧道施工中的一大难题,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列车动荷载和注浆施工工法等进行模拟,对不同情况下的地表沉降值进行研究,确定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采取关键施工措施和量测手段,使铁路的最终沉降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保证隧道安全穿越既有铁路。  相似文献   

13.
张昌伟  戴斌 《隧道建设》2011,(Z2):21-25
现场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设计和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新奥法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为大断面单线隧道,采用传统的围岩量测方法进行围岩变形观测难度较大,为解决围岩变形量测点位置较高、人员靠近困难的问题,在施工中采用了无尺量测技术。结合无尺量测技术在西秦岭隧道TBM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利用全站仪进行无尺量测的原理及量测数据的分析。无尺量测技术解决了量测对施工的干扰,同时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被隧道施工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鲁志鹏 《隧道建设》2010,(Z1):172-175
在纵向等效连续刚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环缝影响而得出修正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已建成盾构隧道长期运营过程中的安全评估。确立隧道纵向安全评估的安全体系,在运营期前提出有利于控制隧道纵向变形的方法,并在运营期对隧道的纵向安全进行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15.
张东明  张瑜  王耿  王元汉 《隧道建设》2010,(Z1):454-457
岩溶在隧道施工中易引起地质灾害,需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本文从利用角度分析和处理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溶洞问题。结合鸦来公路北风垭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溶洞问题,在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将溶洞用于通风排水,既避免了溶洞对施工的不利影响,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隧道铣挖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铣挖机进行隧道掘进施工的适用条件、设备配套、施工工艺及有关技术措施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武广客运专线几座不同地质条件的大断面隧道采用铣挖法施工的实际情况,对隧道铣挖法的施工工艺、工效、围岩变形控制、存在问题、注意事项及改进措施等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铣挖法在隧道不允许爆破、围岩强度适中、节理裂隙发育、变形控制严格的条件下,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对提高我国隧道的施工机械化水平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7.
宋兆锐  王强  徐岩  刘琳  陈超  刘波  向晖 《隧道建设》2011,(Z1):214-219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开挖会使得周围土体产生沉降。特别是当基坑邻近既有地铁区间隧道时,其开挖过程对隧道变形的影响更应得到重视。以沈阳地铁二号线邻近的恒隆广场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富水砂层地质条件下,降水开挖后地表沉降整体值并不是很大;通过不考虑流固耦合和考虑流固耦合的对比分析,得出不能忽视降水对周围土体扰动及区间隧道变形的作用;区间隧道主要以水平位移为主;在施工中,要着重对与基坑距离最近的右线隧道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区双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捷  马凤山  赵海军 《隧道建设》2011,(Z1):165-169
结合广乐高速公路长基岭隧道施工工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2条隧道之间岩体中含有溶洞情况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隧道围岩分别向隧道内和溶洞内变形,且变形幅度随着溶洞尺寸的增大普遍变大;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位置和范围随着溶洞尺寸的不同出现明显的变化;隧道底部围岩由于拉应力的出现可能使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和岩体破坏,对其稳定性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所得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元庆 《隧道建设》2011,(Z2):162-170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泽民站—大卿桥站区间盾构穿越萧甬铁路桥前,为了保证桥体箱涵及铁路运营的安全,拟对铁路桥箱涵桩基础以下至隧道底1 m范围内进行压密注浆加固,确保在盾构推进过程中铁路轨面沉降值在允许范围内。在现场加固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造成加固过程中注浆钻杆掉落在区间隧道范围内,导致盾构无法继续推进,停机进行处理。本文结合该位置掉落钻杆的处理过程,对盾构法施工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隧道内发生火灾时,若浓烟的扩散方向与人员逃生方向相同,则造成严重的伤亡。隧道火灾发生初期,可利用排烟风机产生大于临界风速(critical ventilation velocity)之强制通风气流,将浓烟吹往向设定之方向排出隧道,借以净空人员逃生路径,达到灾害防治之效果。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临界风速,但先前研究均设定排烟风机产生之气流"均匀"分布于隧道断面,然而实际隧道内排烟风机产生之气流"不均匀"分布于隧道断面,虽有相关规范强调离火源最近的风机不启动,以期吹进火源之通风气流接近均匀,但通风气流产生之效应仍未被完整了解,故本研究以实验及计算机模拟探讨实际隧道内排烟气流行为及对火源之影响。本研究以1∶20缩小尺度进行实验,利用油盘与两种不同火源,并设计3种排烟模式(全断面、上半断面及jet fan)及3种火源距离(距离出风口150,200,250 cm)探讨各种效应对临界风速之影响。实验发现,相同火源在全断面排烟模式所需临界风速低于jet fan排烟模式,这说明若以全断面实验所得之结果作为实际隧道排烟风机设计基准,将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浓烟流向效果。此外,上半断面及jet fan情形下通风气流与烟流有产生乱流之现象,将影响人员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