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5,(4):31-31
3月的车市很热闹,各大厂家纷纷以更低的价格推出新车型,而老车型则毫无疑问地加入了降价行列。没有新车推出的厂家也调低售价以应对竞争。由于厂方指导价的下调,经销商优惠的幅度相应减小。不过进入4月,在新车上市的热乎劲减遇之后,为取得销售上的突破,尤其是迎接“五一黄金周”的到来。相信加大优惠幅度的促销手段还是会成为经销商们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2.
7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7月初经销商为了消化6月底的压库,月初批发销量较低是正常的现象.今年7月的工作日最多,加之6月29-30日的终端销量,由于处于周末,只能在7月初上牌,这是有利因素.很多企业在7月份放高温假,这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企业的产能这几年已经上来了,厂家的库存也不少,因此不会影响终端销量.但是7月份很多城市的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因此影响了7月份的销量,使7月份销量低于预期,也比6月份有较大的下降,但是同比还是较大幅度的正增长.7月底的经销商库存微幅增高,而汽车出口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负增长,但同比累计出口还处于正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3.
阿木 《汽车维修技师》2011,(11):108-109
在今年本刊第2期上刊登的《没有经销商,你会有今天?》这篇文章中,真实的反映出了经销商对于目前厂商关系的一种困惑,也更多体现了很多经销商的无奈!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招商的花样可谓是五花八门、品牌口号也是一个比一个响亮,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厂家与经销商的关  相似文献   

4.
更正启示     
《汽车实用技术》2005,(8):B048-B048
今年车市这种车型供给紧张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尽管每年七八月都是车市惯例的销售淡季,但目前车市还是一片风平浪静,各大厂家和经销商都没有刺激车市的意思,车市供求紧张的局面还在继续,紧俏车型提不到现车取代降价成为车市的话题。汽车厂家的利润已经被降价压缩到了合理范围的最低,上游成本的增加导致厂家已经没有什么降价的余力,今年下半年相信也不会再有价格战的重现。  相似文献   

5.
文龙 《汽车导购》2005,(4):45-47
2005年2、3月份,中高级轿车雅阁、君威和蒙迪欧接二连三地降价,生产厂家为什么会不谋而合呢,难道只是巧合吗?其实,这都是厂家“蓄谋”已久的。在2005年年初的时候,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2005年市场会议就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通过经销商反馈的市场信息,厂家早已经暗中拟定了新的价格政策,只等着在适当(竞争对手宣布降价或者销售不畅)的时候公布。春节前后,各类车型的价格纷纷反弹,因此厂家并没有马上宣布降价,一直到了2月28日,还是由中高级轿车的价格“风向标”——雅阁最早点燃了降价的导火线,随后君威、蒙迪欧纷纷跟进。如果厂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是不可能在短短8天的时间内纷纷宣布降价的。  相似文献   

6.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6,(6):39-39
“五一”黄金周到来,按照往年惯例厂家和经销商都会有大的优惠政策或者活动,很多消费者在节前就一直持币待购,然而今年的黄金周车市销售平平,并没有出现火热场面。  相似文献   

7.
饶达 《轿车情报》2012,(11):60-61
年内市场展望 今年中秋节与十一黄金周连在一起。在8、9月份还有众多上市新车和年度改款车对消费者的诱惑,以及厂家和经销商大规模降价促销,对乘用车市场都是利好因素。但是9月日系车终端销量同比大降42%,批发销量降41%。致使国内终端销量微降15%,批发销量仅微增。一般9月份是销大于产,但今年9月是产大于销,使厂家和经销商的总库存均略增高,这是在特定时期的特别现象。  相似文献   

8.
《汽车驾驶员》2010,(1):125-125
于今年1月1日正式启用的《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在我们看来具有现实意义。首先车身上要明示,消费者在购车时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款车型的具体油耗参数,经销商也不必多费口舌解释油耗的标准,而在油耗上忽悠消费者就不那么容易,消费者买车也更放心了,这样看起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此规定确实是一桩对厂家和消费者双方都两全其美的好事。  相似文献   

9.
《汽车杂志》2010,(7):160-165
自2008年起已经连续成功举行两届的BMW3行动,在今年3月20日再次启程。从3月到6月,连续3个月、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和地区,2010年BMW3行动资格选拔赛在全国80多家经销商相继点燃战火。  相似文献   

10.
饶达 《轿车情报》2013,(11):32-33
9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每到金9车市自然会好,从月初到月底市场销量同比和环比均是大幅上涨。由于9月底节能车补贴暂停,抬高了9月份的销量。去年9月份日本搞购岛闹剧,日系合资企业销量剧减,今年9月份日系企业销量同比增幅最大,而内资企业销量遭到挤压。由于9月市场太火,本月出现了销大于产的情况,厂家库存大幅减少。但在季度末,经销商的库存也增加,不过比预想的小一些。  相似文献   

11.
快意车谈     
孟大可 《汽车驾驶员》2005,(11):F0005-F0005
年底将至,车市又快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此时对今年的车市做盖棺定论未免有些为时尚早。但关注今年下半年的车市,传统的“金九银十”并没有像厂商所期望的那样出现。而一轮又一轮的降价和优惠,对消费者来说却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消费者的犹豫表现在行动上.而销售和完成任务情况的不乐观却写在了很多厂家或与厂家在一条船上的经销商的脸上。  相似文献   

12.
时间过了一半,艰巨的任务是不是也完成了一半?汽配经销商与整车生厂家一样,开始盘点自己半年度销售额和对比全年目标,寻找着差距产生的原因。6月份,上海汽车配件市场景气度经过5月“长假”洗礼后,略有反弹。3月景气指数较上月攀升了71点,达到1081.05点。6月份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升高了11.54个百分点,又向前迈出一步。而环比今年5月份的销售额也提高了5.97%。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1~2日,在重庆举行2012年长安福特经销商全方位服务竞赛。服务竞赛在全面检验长安福特经销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长安福特厂家和经销商售后服务交流的良好平台。它既能帮助长安福特经销商改进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质量,又能让经销商之间就售后服务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和切磋,已成为长安福特经销商翘首期盼的盛会。2012年长安福特经销商全方位服务竞赛以"最好的奖杯来自客户的口碑"为口号于2012年6月5日  相似文献   

14.
降价信息     
04款POLO刚上市就降价2004年11月10日,刚上市的上海大众04款POLO甚至在北京的各经销商处还没有现车时就已经开始让利优惠了:对于还处在预定阶段的新款POLO,北京的经销商给出的报价比厂家指导价至少低2900 元以上,最大的优惠幅度达6000多元。新款POLO最低款1.4L手动挡基本型厂家指导价是10.38万元,经销商的报价是9.91万元,比厂家指导价低4700元。降幅最大的04款POLO1.6L手动挡豪华型厂家指导价是13.48万元,经销商给出的售价是12.86万元,便宜了6200元。对此, 上海大众方面表示,这个纯属经销商行为,厂家对此也不好过多干涉。  相似文献   

15.
3.银行金融业介入微型车销售领域,开创营销新模式 前几年,一些微型汽车厂家与经销商合作,联手开展微型车销售分期付款业务,银行金融业务介入微型车销售领域,则是今年出现的新生事物。 6月17日,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光大银行在重庆签署了双方关于建立“汽车销售服务网络”的合作协议。此协议不仅包括长安与光大两家,还涉及到长安汽车经销商,是银、企、商三方合作的一种新模式。 双方此次签署的协议规定,中国光大银行将为长安汽车销售提供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6.
尽管《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给了曾有争议的.未获得品牌销售授权的经销商半年的缓冲期,即按照规定,10月1日之后,没有得到厂家授权的经销商,将被淘汰出局。在相关条文中,最令经销商无奈的是,他们获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后才能到工商部门登记获取经营资格。因此,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汽车供应商手中,作为厂家授权的经销商终究难逃被汽车供应商“牵着鼻子走”的命运。由此看来,这样的市场机制在一开始就偏向了汽车供应商,经销商没有了话语权,也谈不上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了。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与展望     
饶达 《轿车情报》2012,(2):38-39
2011年终端销售应为1660万辆 2011年12月份的乘用车市场比预期要好很多,乘用车的库存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这就大大提高了2012年市场预期。2011年为了取得同比略高的统计销量,乘用车厂家和经销商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如最后四个月上市新车的车型数量,接近前8个月的水平;仅12月份的促销,厂家和经销商减少的利税达几十亿元。看来在中国汽车销量比利润更重要。不过12月统计产销量明显不正常,这是一些企业又瞒报了部分产销量,以便补充今年1月份工作日过少造成年初开局差的境况。  相似文献   

18.
《轿车情报》2014,(3):22-23
1月份厂家吐出上年度藏的销量,因此本月统计的批发销量远高于产量,加上上月分析的因素.乘用车市场1月再破历史月销量最高纪录就在预料之中了。由于厂家越来越重视终端销量,也开始藏终端销量,因此今年1月份统计的终端销量高于批发销量。统计数据表明1月份经销商的库存环比减少,这是今年1月份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的车市远不如前些年红火,厂家和经销商们也都开始卖足力气吆喝,车展上经销商为争夺顾客而互殴的新闻再次出现,这一切都说明一件事,车不好卖了。汽车媒体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没有厂家花钱如流水般的慷慨,很多之前吵吵着要做传媒集团的汽车媒体也都偃旗息鼓,踏实地深耕自家的自留地去了。最近这段时间,不少好友从平媒转投网络,试着在互联网+的盛宴中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20.
提起汽保设备厂家和经销商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让我欢喜让我忧。一方面汽保设备厂家要借助于经销商在当地销售自己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而经销商则要借助于汽保设备厂家的产品获取利润,发展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汽保设备厂家和经销商又要考虑各自的利益,在产品销售当中免不了出现矛盾和摩擦,引起双方合作的不愉快。因此在每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