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有的舰船轴带发电系统电力动态负荷自动测试方法均存在着测试精准度较低、测试时间过长的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舰船轴带发电系统电力动态负荷自动测试方法研究。依据混沌理论对电力动态负荷时间序列相空间进行重构,以此为基础,根据支持向量机理论构建电力动态负荷自动测试模型,以模型为工具,采用小波分解对电力动态负荷时间序列进行分解,通过模型得到电力动态负荷自动测试结果,实现了电力动态负荷的自动测试。通过实验得到,与现有的电力动态负荷自动测试方法相比较,提出的电力动态负荷自动测试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测试精准度,缩短了测试时间,充分说明提出的电力动态负荷自动测试方法具备更好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2.
传统舰船发电系统电路存在发电调度参数控制误差较大,电能控制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针对问题电路,提出遗传算法的舰船发电系统电路优化研究。首先,对电力系统电路约束控制参量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计算参量对发电系统电路进行电力负荷的控制空间重组,通过遗传算法对重组空间电路进行控制目标函数计算,完成对电力系统电路控制目标的精准度优化。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提出优化效果进行可行性验证。  相似文献   

3.
传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在混度向量模糊场景下,所得到的电力负荷预测结果与实际电力负荷截值之间的误差较大。为了解决上述混沌场景下的预测精准度问题,提出电力推进船舶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实现步骤共分为建立模糊预测量模型、混沌量回归优化与向量机预测输出负荷的优化3部分。通过对预测不同阶段关系量的优化,实现提升预测精准度的效果。与传统预测方法的数据对比表明,提出方法的预测值与实际负荷值之间的误差,明显小于传统预测方法预测值,更适合电力推进船舶电力负荷的预测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舶风光发电功系统负荷具有时变性的特点,导致船舶风光发电功率输出存在较大误差的缺限,提出一种基于负荷时变性的船舶风光发电功率自适应控制系统。首先对船舶风光发电功率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船舶风光发电系统负荷的变化规律,对PID的比例、积分和微分3个参数根据负荷的变化情况进行模糊控制,最后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负荷时变性的风光发电功率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输出误差远远小于传统的PID控制系统,具有更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于舰船而言,短期电力负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它能够对舰船未来一段时间的负荷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为舰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合理安排提供可靠依据,大幅度提升舰船电力系统的运行经济性。想要得到短期电力负荷情况,只能采用预测方法,所以构建一个性能完备的预测模型显得尤为必要。为实现参数优化的目标,可将不同的模型组合到一起,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证实,组合模型在舰船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传统舰船系泊方法在网络环境应用中,存在系泊位置控制误差较大的问题,无法适应舰船系泊过程中的数据变化,严重影响舰船系泊整体效率。为此,研究互联网环境在舰船系泊自动化方向的应用。利用网络数据的三维技术,对舰船外围数据进行建模,根据模型数据对系泊位置点进行提取,通过参量的动态优化,使系泊变量与控制量的实时匹配,从而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舰船高精度自动化系泊。与现有系泊方法对比表明,提出的系泊方法能够将系泊位置误差控制在3 m以下。  相似文献   

7.
顾杰仁 《船电技术》1998,18(5):8-11
本文分析一种以改变船舶轴带发电系统的外部条件而使其由发电态转变成同步电动态、用以构成辅助电力推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船舶轴带双馈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方式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了船舶轴带双馈发电机的空载并网控制和功率解耦控制两种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两种控制模式下的双馈发电仿真系统,对轴带双馈发电系统的相关动态和静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利分析。结果表明:轴带双馈发电机在空载并网控制模式下具有良好的跟随参考电压特性,在功率解耦控制模式下具有良好的功率解耦特性,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给定能够快速响应,稳态误差被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多模自适应舰船电力负荷预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舰船电力负荷预测的特殊性,给出舰船电力负荷预测的主要方法途径;提出适用于舰船电力负荷预测的多模自适应船舶电力负荷预测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多模自适应船舶电力负荷预测算法的准确性较高和泛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舰船采用内水平阻尼工作状态导航时,因受到舰船机动的影响,系统会产生较大的动态误差,影响系统的导航精度。为提高系统的导航性能,在研究舰船机动对惯导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外速度补偿阻尼惯导系统的方法,以减小系统的动态误差。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克服舰船机动的影响,提高惯导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船舶传动装置双重功率分支机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双重功率分支又称为功率四分支,其特点是在两级减速齿轮传动装置中的第Ⅰ级采用功率两分支,第Ⅱ级每个小齿轮再采用两分支,实现双重功率分支。双重功率分支机构可进一步提高传动装置功率密度比,有效解决船舶传动装置大扭矩、大功率、大速比的要求。在双重功率分支机构中,为实现其均载要求,将Ⅱ级小齿轮做成浮动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对自行设计的双重功率分支试验箱中的Ⅱ级小齿轮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对试验件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风力发电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最具开发条件,商业化发展前景和潜力最大的的发电方式之一。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对风力发电的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是有效的实现手段,本文总结了在风力发电中应用较多的几种电力电子器件及控制技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功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岸电供电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宏 《船舶》2011,22(3):44-47
结合国内外码头岸电系统配置情况,以及对国内现有舰船码头岸电系统的调查分析,发现国内舰船码头岸电系统配置已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提出舰船码头标准化的岸电系统,以满足舰船发展需求。舰船靠泊时,使用码头岸电系统与使用柴油发电机组相比具有节能、减排、降噪等优点,可减少目前舰船岸电系统的设备配置,节约舰船空间、减少重量,可实现舰船岸电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4.
船舶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旭东  马玲 《中国修船》2007,20(6):34-37
概述了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概念和分类,描述了船舶电力系统电能的界面要求,针对容量小的船舶独立电力系统,提出了对电能品质的要求和具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舰船科学技术》2013,(12):99-103
为了克服船舶传统机电式配电系统在智能化、信息化、体积重量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分布式智能船舶配电系统。在深入分析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船舶配电系统中应用意义、系统核心技术和组成架构的基础上,将该技术应用于船舶配电系统。这种分布式智能船舶配电系统不仅能实现供配电功能,更能提供远程负载功率控制,过流、过压、过热保护和实时状态监控,在设备体积和重量上也具有较大优势,大大提高了船舶配电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燃燃联合动力装置等功率模式切换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科学技术》2013,(11):60-63
以某燃燃联合动力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该燃燃联合动力装置进行模块化建模并对该动力装置的稳态过程进行仿真。利用"等功率"方法对单机两桨推进转化为两机两桨推进、两机两桨推进转化为四机两桨推进模式进行分析,得到动力装置主要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直流配电系统是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中的一种新兴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水平。然而,如何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中有效应用直流配电系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研究直流配电系统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并对综合电力系统的机电设备进行建模,为直流配电系统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电力推进系统在舰船上的推广应用,促使电力和动力2种体系逐步融合,两大能源系统共存于一个应用环境当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舰船上能源的利用率和变换率。但是,由此产生的舰船电力系统谐波和无功电流损害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全电力推进系统使用了非常多的非线性负载。这不仅影响舰船的经济性,而且隐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将依据舰船实际运行情况,对电力谐波和无功电流进行适当的补偿。  相似文献   

19.
殷瀚  方晓忠 《世界海运》2010,33(3):71-72
在变电所(站)采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将感性负载引起的无功电流通过容性负载吸收一部分,能够减少线路损耗,从而节约大量能源、减少污染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船舶的电力网络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在船舶电力网络中,电气化的程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为加强船舶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提高船舶电网对抗恶劣电磁环境的能力,本文在研究船舶电力网络组成特点基础上,提出一种电力系统生命力性能的优化算法。该算法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并采用蒙特卡洛算法计算电网的损坏程度,然后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评判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优化方案。最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本文优化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