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福建沿海为例,在简要介绍当前随着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辖区涌现的休闲旅游船舶数量、分类等现状基础上,对我国沿海休闲旅游船舶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监管难点进行了解析,立足现有法规及海事职责就如何根据不同船舶类型分类施策,从制度设计上精准规范各类船舶治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游艇作为高端休闲产品逐渐为国人所追求。对于新兴起的游艇项目,海事机构承担了主要监管职责。营业性游艇尚可借助客船和高速客船的管理方式,而对于非营业性游艇如何监管,值得海事主管部门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6月12日2300时,台风"苗柏"在广东深圳大鹏半岛登陆,这是今年首次登陆我国的台风。海事部门扎实开展防抗台组织工作,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深圳大亚湾海事局:多措并举防抗台风"苗柏"直接在大亚湾海事局辖区登陆,大亚湾海事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成功组织辖区778艘危险品船、高速客船、休闲船、游艇到安全水域避台,台风影响期间  相似文献   

4.
深圳西部珠江入海口水域,施工船、高速客船、油船、集装箱船、游艇、渔船等各类船舶往来如织,国家级重点工程深中通道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壬寅年春节,在这样一片通航环境复杂、监管难度极高的水域,一支以服务深中通道建设为重点、以维护辖区水域安全为目标的"海上先锋队"仍坚持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保通保畅的一线,以"海事蓝"阐释着"忠诚红...  相似文献   

5.
畅行西江     
邓敏  范斌  童鲲  杨瑜 《中国海事》2014,(10):18-19
佛山海事:推行"3+1"海事转型新标签佛山海事辖区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特点,拥有可通航江河里程1350公里,年进出港船舶约40万艘次,进出港船舶种类齐全,具有典型的内河水网区域特点,人均监管河段8.5公里,人均每年监管船舶2600多艘次,水上安全形势严峻,海事现场监管压力大。为加强水上监管力度,佛山海事局坚持用信息手段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6.
游艇概论     
《游艇业》2006,(1):91-95
游艇由于航行于水面.所以属于船舶,但是游艇仅仅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又不同于一般船舶。国内现在一般的船舶都是用于运输或者国家相关部门执行使用.而游艇则完全用于水上娱乐,例如商务交际、钓鱼、滑水,潜水,海上观光,度假等,而且大部分属于个人所有。由于国内以前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娱乐游艇,所以在例如海关,海事和船检等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里都没有涉及到游艇,  相似文献   

7.
赵鹏 《中国海事》2021,(1):68-71
海事现场监管是通过及时搜集和掌握辖区通航环境安全信息,跟踪船舶遵守交通管理法规情况,发现并处理通航水域异常及船舶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主管机关对管辖水域通航环境的有效监控;是对管辖水域通航安全状况实施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目前海事监管中存在着"安全形势变化与监管技术需求不平衡不适应"的监管难题,无法在全天候、全辖区、全...  相似文献   

8.
研究洋山港海事局辖区过境内河砂石料船舶现状,分析海事部门在过境内河砂石料船舶监管中的问题,包括海事监管手段运用不到位,运输环节监管效果不明显和水上运输法律衔接有缺失。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就海事部门在过境内河砂石料船舶监管中的地位和手段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穷尽职责范围内的监管手段,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协作和探索砂石船法律衔接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广东海事局按照"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的智慧海事目标,积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新技术、新理念,全方位提高广东海事监管、服务、应急反应等能力,推动广东海事发展的转型升级,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水上公共交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该平台通过集成船舶、船员、船检、安检、船公司等各类海事数据对船舶的"三种状态、五种水域、八种环境"下的各种监管场景进行程序开发,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辖区水域船舶情况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预判报警功能,从而实现了对船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地方海事局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应用数据和资源,形成了省级地方海事数据平台,为省级海事监测、监管、应急响应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市一级层面如何结合本地信息化条件利用省级数据资源建设信息系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扬州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扬州市地方海事局现有信息资源,融合了局部水域AIS、CCTV、VITS等船舶动态感知技术,以江苏省地方海事局数据中心为支撑,依托统一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大数据展示平台,全面展示船舶、船员数据,实现对辖区重点区域、重点船舶的全方位监管,为提高扬州市地方海事监管能力、服务能力和应急能力,为水运安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1.
深圳西部水域船舶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益兵  庄元 《船海工程》2007,36(4):114-117
随着水运的发展,通过深圳西部的船舶数量日益增多,通过实际调研对深圳西部水域的船舶流量现状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辖区船舶流量进行预测,为海事机构科学合理地实施航运规划和船舶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深圳海事局:奋战在保通保畅一线的"海上先锋队"文吴炳文深圳西部珠江入海口水域,施工船、高速客船、油船、集装箱船、游艇、渔船等各类船舶往来如织,国家级重点工程深中通道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壬寅年春节,在这样一片通航环境复杂、监管难度极高的水域,一支以服务深中通道建设为重点、以维护辖区水域安全为目标的"海上先锋队"仍坚持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保通保畅的一线,以"海事蓝"阐释着"忠诚红"——这就是深圳海事局"深中卫士"先锋队。  相似文献   

13.
<正>从珠江口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等措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到研发"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提高海事监管服务的科技信息化水平;从火力全开支持广东自贸区发展,到大力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再到专项整治非法运输确保水上交通安全,这场"十二五"完美收官战正在悄然进行。上半年成绩有目共睹,我们期待广东海事下半年的精彩"演出"。  相似文献   

14.
倪立  刘建 《中国水运》2014,(8):36-37
文中基于笔者对湖州市本级辖区船舶签证状况的初步调研和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当前辖区船舶签证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新船舶签证规则的实施,探讨如何更好地改进现有船舶签证模式。最终阐述个人观点,即船舶短期定期签证最符合当前辖区的海事监管要求和广大船舶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事》2014,(2):22-22
2013年,深圳海事局深入推进“海上安全特区”构建工作,全力开展深圳水域“平安交通”创建活动,持续深化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建设,改革创新服务港航经济发展。坚持源头管理,深入排查治理水上安全隐患,加强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工程和重点环节的检查:强化现场监管,整合现场执法力量,建立沟通联络与信息通报机制,实施巡航、执法、搜救一体化及巡航、监管网格化管理:深化船籍港源头差异化管理,跟踪、收集并综合评估深圳港籍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信息,评级管理辖区航运公司,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海事监管和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游艇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游艇监管的法律缺陷及其成因,指出在不断完善游艇监管法律依据的同时,可将海事公安执法作为海事执法的有益补充,并对执法协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预防船舶修造污染,减少海上安全事故,结合漳州海事局辖区内船舶修造企业实际情况,采用因子分析量化评价方法对船舶修造过程中的安全和防污染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找出海事监管过程中的核心风险因子,提出相应的海事安全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8.
姚彪 《水运管理》2015,(2):21-24,36
从船舶超载的定义出发,分别引用国际公约和国内规范界定船舶超载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船舶超载的危害以及海事管理机构对此类船舶的监管难点和监管现状,提出海事管理机构应加快形成现代海事监管方式、依托信息化促使海事监管手段多样化、建立船舶超载运输责任倒逼机制等对策。从源头上治理船舶超载,联合各单位打造责任链、编制安全网,形成多方联动、一致行动,从而树立海事执法的威严,为水上安全通航和人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为在航运经济及海事管理模式快速优化的当下提升我国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效能,分析我国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内各子系统的功能及优劣势,得出目前无一船舶动态监控手段能完全满足海事动态监管及应急管理需要,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也越来越难以有效应对航运转型升级、海事管理变革及新增的相关风险。建议海事部门从管理机制、技术应用及管理创新等方面加快推动和完善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全面提升船舶动态监管及应急管理效能,确保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及海洋环境清洁。  相似文献   

20.
将网格引入海事动态监管,是当前海事管理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促进该问题的解决,在分析网格和网格化海事动态监管模式的概念和特征、南京海事局网格化海事动态监管体系的基础上,以南京海事局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essels Transportation Service,VTS)为例,从有效监管范围的网格化、信息分析方法和联动执法等方面出发,研究了网格化动态监管模式下VTS有效监管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在南京VTS取得了良好效果,辖区安全形势同比好转,保障了长江南京段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