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国际海事组织(IMO)批准的《73/78船舶防污染附则Ⅵ》中关于限制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规则,并介绍了当前主要使用的减少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日本研制的一种油水混合燃料,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废气中有害的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的产生。 这种混合燃料使用重油或柴油均可,将油和水以一比一的比例混合,用一种表面活性剂作添加剂,它的乳化作用把油和水二者混合在一起。实际测定表明,这种新型燃料排放的氮氧化物只有普通重油或柴油燃料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船舶碳烟和氮氧化物(NO_x)排放,将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技术应用到船舶柴油机上,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试验,并在一艘渔船上进行实船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船舶柴油机掺烧甲醇后的碳烟和NO_x排放均大幅降低,弱化了碳烟排放和NO_x排放此消彼长的难题,与纯柴油模式相比,发动机在双燃料模式下的热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船用柴油机有害物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船舶柴油机排气对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柴油机排放的控制法规;归纳总结了目前降低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的主要技术措施,提出了多种技术综合运用是今后船舶柴油机减排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运》2015,(11):46-50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高度。随着航运业的不断发展,船舶尾气排放已成为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船舶污染物排放法规是限制船舶排放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中国内河船舶和压燃式汽车发动机使用燃油标准及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标准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对比中国内河船舶和压燃式汽车发动机使用燃油和排气污染排放标准,分析船舶法规存在的问题,研究船舶燃料及排放法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陈全 《中国水运》2014,(6):123-124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重,内河船舶造成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中以某内河船舶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对新型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SCR系统的反应器进行设计,从而减少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的排放,使船舶排放达到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日益重视环境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船用柴油机上配备排放装置采用SCR机外净化技术,全球市场前景下应用船用柴油机SCR技术控制船舶柴油机NOx排放技术处理装置,有效降低船舶尾气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通过分析SCR技术设计原理、装置结构、关键设备催化反应器工作流程处理系统,降低NOx的影响机理,控制船用柴油机电控单体泵、高压共轨排放的有害污染物、气体,满足排放法规和日益严重排放的环境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被普遍用于在航运船舶上。随着人们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船舶的污染排放越来越重视。其中柴油机排放的大量微粒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本文主要介绍了柴油机产生微粒的主要因素和控制污染排放的SCR技术,废气循环系统,微粒捕抓器。SCR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催化剂NH_3与NO_X还原为N_2和H_2O,减少污染物NO_X。废气循环系统原理是减少气缸中氧气所占的比例,降低燃烧温度,破坏NO_X生成的条件来减少微粒的排放。微粒捕抓器利用一种能承受高温,高压,耐腐蚀,气流阻力小的多孔过滤体来减少柴油机排放的气流中的微粒。由于微粒具有一定的惯性,当气流经过多孔过滤体的时候,柴油机的微粒在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被过滤体收集,起到减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全球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国际上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不断升级。船舶运行中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船舶在对硫氧化物进行排放控制的基础上,对氮氧化物(NOx)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在现有的柴油机技术条件下,仅依靠机内措施很难大幅度降低 NOx的排放,于是尾气处理装置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技术被开始在船舶柴油机上应用。柴油机配置SCR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前,近200多艘旅游船常年航行于桂林漓江水域,船舶柴油机尾气排放已成为漓江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漓江旅游船舶主要动力源依然是柴油机,柴油机在工作中会排出大量的有害物。我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船舶节能和使用绿色能源,重点发展LNG作为主要的船用清洁能源。研究和应用节能技术降低船舶能耗,加强船舶管理和设备维护保养及节能减排的基础性管理,不仅可以为航运企业节省燃料费用,还可以减少船舶造成的环境污染,获得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