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研制成功1种驾驶员戴的高科技防睡帽,这种帽子能不停地测量驾驶者的脑电波,随时发现驾驶员昏昏欲睡的兆头,哪怕驾驶员注意力稍不集中,他的脑电波会立即发生变化,这时候防睡帽就能及时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2.
黑夜行车对安全有很大影响,即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有利条件是夜间路上车辆少,司机视线较集中,注意力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不利因素是夜间视距短,视线不太清楚,驾驶员易疲劳。要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就要充分利用它的有利条件,克服它的不利因素,驾驶员最好做到7忌  相似文献   

3.
刘新 《驾驶园》2012,(2):76-77
驾车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活动。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规定去驾驶,严格遵守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但不少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和车上的朋友闲聊,要么打电话……  相似文献   

4.
人方面①天气炎热,致使驾驶员睡眠不足,精力不充沛,容易产生急躁、厌烦心理。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这种心理表现更加突出。行车时,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分析、判断、处理情况的能力大大降低。②许多行人为了躲避强烈阳光的直射,  相似文献   

5.
驾驶员出现身体疲劳的主要表现为困乏。其特征是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连续打哈欠、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判断情况不清晰、眼睛干涩、动作不灵敏、手脚不协调,易出现操作失误等,而这些疲劳现象又是驾驶员在行车时发生交通事故的直接诱因。那么,导致驾驶员出现上述疲劳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统计资料表明,其中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导致的公路交通事故率最高。无论是事故数量。还是伤亡人数均分别高达各自总数的90%左右。并且,在导致这些公路交通事故的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中,疲劳和精神分散驾驶是重要原因之一。驾驶员在3s时间内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了其中80%的交通事故,主要表现为车道偏离和追尾事故。  相似文献   

7.
长时间驾车的八大症状及保健 对于驾驶员来说,长时间驾车容易产生以下症状,一定要注意及时保健。 症状之一:行车过程无法集中注意力,处理情况犹豫不决。对策:停车休息,做深呼吸运动,注意力能集中后再驾车行驶。  相似文献   

8.
晚上开车,驾驶员由于视线和精神都不如白天好,所以开车时更应该集中注意力,以应变路上随时出现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崔吉茹 《驾驶园》2011,(4):72-72
长时间开慢车容易因疲劳而瞌睡"十次事故九次快",此话不假,但驾驶员长时间开慢车同样有危险,特别是在高速路上。长时间开慢车会使驾驶员的注意力受到影响。一开始驾驶员还能像平时一样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时间稍长,由于感官刺激单调,便容易转移注意力,寻求其他刺激。或者东张西望,眼睛朝着窗外看来看去,或者触景生情,想入非非,这种状态下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大提高。一味开得很慢,会加大追尾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14,(11):95-95
<正>有权威统计显示,大部分交通事故都是因为驾驶人疲劳驾驶或者驾驶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的。如何解决汽车驾驶员疲劳驾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当驾驶员发现在驾驶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意味着已经有了安全隐患了。据调查数据的统计显示,疲劳驾驶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为深夜、凌晨或午后。在中午11时至13时、深夜24时至2时、凌晨4时至6时三个时间段要特别谨慎驾驶。  相似文献   

11.
所谓注意力就是驾驶员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加强驾驶员的这种"指向"和"集中"的能力呢?下面谈几点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是睡眠充足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必须保证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因年龄的不同稍有差异),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开车才能保证头脑清醒,精力集中,迅速而果断地处理交通情况。如果睡眠不足,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判断不准,反应迟钝,操作失误,严重时会丧失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提醒驾驶员朋友,晚上要按时睡觉,  相似文献   

13.
片刻的大意往往令驾驶员错过处理情况的最佳时机,而每个人的应急反应又大相径庭,是侥幸躲过一劫还是失控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最好还是集中注意力驾驶,不要将自己处于危险的抉择中。  相似文献   

14.
一、处理好安全行车与打手机的关系 一是影响注意力.研究表明,在驾车过程中,打手机闲聊会使驾驶员的精力不集中、注意力下降20% ~60%,即使使用耳机、免提电话、蓝牙等功能,虽然不影响双手操纵转向盘,但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分散驾驶人员的精力和注意力,导致发生车辆事故的风险比平时情况高出四五倍.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DMS(驾驶员监测系统)的概念越来越火,主机厂正在加速DMS上车的步伐。DMS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情绪感知等方式,分析驾驶员的状态,在驾驶员出现疲劳或分心的状态时,提醒驾驶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控制车辆。虽然当下DMS的搭载率仍然很低,但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释放,DMS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会成为乘用车的标配。  相似文献   

16.
龙夫 《汽车运用》2005,(6):31-31
困倦驾驶预警。采用1台摄像机监视驾驶员的面部表情以及驾驶员的眼睛睁开程度,一旦监测到驾驶员困倦的表情和眼神,系统便发出声音警告。系统还可在驾驶员的视线离开道路时发出警告。也有的采用1台道路传感摄像机和车轮角度控制传感器,不断地监测驾驶过程中驾驶状况的变化,根据车轮操纵状况和汽车行驶等情况,判断驾驶员注意力是否集中,必要时产生声音或其它形式的警告。  相似文献   

17.
雾天是车辆事故多发期,雾天保证行车安全对每位驾驶员来说犹为重要。熟悉雾中行车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雾天行车最大特点:一是能见度低,视线模糊,驾驶员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易出现情绪波动;二是驾驶员为保证行车安全,注意力高度集中,容易出现疲劳甚至分不清东西南北;三是因产生错觉,出现操做失误或鲁莽驾车。为此,可采取如下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琦 《驾驶园》2010,(5):70-71
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往往容易遭遇被他人挑衅或者挑衅他人的行为,挑衅行为属于一种认知干扰,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甚至酿成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9.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许许多多的车辆事故都是因人的麻痹大意、盲目急躁、身心疲惫、心理失衡等因素引起。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影响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因素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对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驾驶员在这种状态下行车,不仅会头脑不清醒,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而且会…  相似文献   

20.
一、驾驶室的噪声 驾驶室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发动机,此外还有传动系、消声器、轮胎、车身以及喇叭等。它通过车窗、驾驶室底板和侧壁传入驾驶室。汽车驾驶员长时间在噪声下工作,除听觉机能受到影响外,还会引起活动反应的潜在期延长,视力和薄暮视觉降低,加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驾驶员在噪声非常强的环境中行车,会产生不稳定情绪,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