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用水热法合成氧化钛纳米管,再经两步法接枝Au纳米粒子,制备了氧化钛纳米管复合材料:先在氧化钛纳米管上沉积聚多巴胺薄膜,利用多巴胺的反应活性,接枝Au纳米粒子.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修饰前后样品形貌,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谱图(FTIR)分析样品组成,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H2Ti3O7氧化钛纳米管,管径100~300nm,Au纳米粒子为50~100nm.鉴于聚多巴胺薄膜的生物安全性且几乎能沉积在任何物质表面并且能与多个官能团发生反应的特性,两步修饰法简单、绿色,因而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实验制备了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采用SEM、XRD等分析方法对负载后的吸附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Ⅴ)进行了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较负载前的腐植酸对P(Ⅴ)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在温度25℃,pH值为5,吸附平衡时间为120min时,吸附率最大可达93.8%,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对P(Ⅴ)的吸附符合Freundich吸附模型.在25~45℃条件下,△G0、△S=-0.27kJ·mol-1、△H=-0.62kJ·mol-1,为自发放热熵减的过程,吸附类型主要是物理吸附,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CuS纳米材料在光电领域中的应用,采用水热法合成Cu2-xS纳米管,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表征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在25℃下测试了Cu2-xS纳米管的光吸收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谱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研究其表面光电性质及光伏响应随电场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合成的Cu2-xS纳米管外径为325~...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室高真空磁控溅射装置在溅射功率60 W和工作气压0.5 Pa下直流磁控溅射沉积了调制比为1,设计调制周期18.0 nm的Fe/Ti纳米多层薄膜.利用横截面透射电镜(X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及小角和广角X射线衍射(SA/WAXRD)分析退火初期的扩散行为.实测调制周期16.2 nm,原始沉积Fe/Ti纳米多层薄膜由交替生长的纳米多晶α-Fe和α-Ti组成,调制界面清晰.Fe/Ti纳米多层薄膜热失稳过程包括亚层间的扩散、金属间化合物FeTi形成和长大3个阶段.退火温度为473 K时,保持与原始沉积相同的成分调制结构;退火温度升高到523 K,Fe与Ti亚层间发生互扩散,成分调制结构破坏,但相变未发生;达到最高退火温度623 K,过饱和固溶体α-Fe(Ti)和金属间化合物FeTi形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室高真空磁控溅射装置在溅射功率60 W和工作气压0.5 Pa下直流磁控溅射沉积了调制比为1,设计调制周期18.0 nm的Fe/Ti纳米多层薄膜.利用横截面透射电镜(X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及小角和广角X射线衍射(SA/WAXRD)分析退火初期的扩散行为.实测调制周期16.2nm,原始沉积Fe/Ti纳米多层薄膜由交替生长的纳米多晶α-Fe和α-Ti组成,调制界面清晰.Fe/Ti纳米多层薄膜热失稳过程包括亚层间的扩散、金属间化合物FeTi形成和长大3个阶段.退火温度为473 K时,保持与原始沉积相同的成分调制结构;退火温度升高到523 K,Fe与Ti亚层间发生互扩散,成分调制结构破坏,但相变未发生;达到最高退火温度623 K,过饱和固溶体α-Fe(Ti)和金属间化合物FeTi形成.  相似文献   

6.
以PEO-PPO-PEO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异丙醇铝为铝源,以水为介质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合成出了氧化铝介孔材料.通过调节P123的用量,得到了孔道结构呈蠕虫状、比表面积较大、平均孔径在15 nm左右、孔容在1.0 cm3/g以上的氧化铝介孔材料;但其孔径分布稍宽.实验结果证明,加入适当量的模板剂能够明显改善氧化铝介孔材料的孔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P123模板氧化铝介孔材料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EO-PPO-PEO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异丙醇铝为铝源,以水为介质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合成出了氧化铝介孔材料.通过调节P123的用量,得到了孔道结构呈蠕虫状、比表面积较大、平均孔径在15 nm左右、孔容在1.0 cm3/g以上的氧化铝介孔材料;但其孔径分布稍宽.实验结果证明,加入适当量的模板剂能够明显改善氧化铝介孔材料的孔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醇盐水解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水合氧化铝,研究不同条件对水合氧化铝性能的影响.采用XRD、TEM、TG测试手段对水合氧化铝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由醇盐水解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得的水合氧化铝均为一水铝石,由醇盐水解法制得的一水铝石为拟薄水铝石,在180℃的水热条件下处理24h后制得的一水铝石为结晶度较好的薄水铝石.  相似文献   

9.
水热合成条件对水合氧化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醇盐水解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水合氧化铝,研究不同条件对水合氧化铝性能的影响.采用XRD、TEM、TG测试手段对水合氧化铝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由醇盐水解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得的水合氧化铝均为一水铝石,由醇盐水解法制得的一水铝石为拟薄水铝石,在180℃的水热条件下处理24h后制得的一水铝石为结晶度较好的薄水铝石.  相似文献   

10.
复合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OC4H9)4和Si(OC2H5)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确定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最佳条件,即Ti:Si=1:0.5,煅烧温度为500℃,制备溶胶pH取5~6.通过SEM测试,发现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粒子为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状结构;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TiO2主要以锐钛矿晶型存在,颗粒粒径在10~30 nm.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按照最佳条件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在日光照射90min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
以Ti(OC4H9)4和Si(OC2H5)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确定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最佳条件,即Ti∶Si=1∶0.5,煅烧温度为500℃,制备溶胶pH取5~6.通过SEM测试,发现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粒子为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状结构;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TiO2主要以锐钛矿晶型存在,颗粒粒径在10~30 nm.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按照最佳条件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在日光照射90 min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以SiO2和TiO2两种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纳米材料种类和掺合量对混凝土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纳米材料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混凝土抗冻性、抗渗透性和碳化等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和TiO2均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性能,纳米TiO2提高效果最佳.单纯提高纳米材料的掺合量不能提高水泥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能,纳米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和抗碳化性能均随着掺合比例的增加呈现先提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纳米SiO2和TiO2的最佳添加量为混凝土胶凝材料的2%和1%,在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最高,碳化深度最小.两种纳米材料掺合1%左右时混凝土的磨损质量最小,耐久性指数最大,渗透性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以聚苯乙烯(PS)为模板,采用模板法成功制备了新型核壳基H3PW12O40@TiO2复合太阳能电极材料.采用SEM、TEM以及XRD对制得的太阳能电极材料进行形貌、结构的表征,并测量了4种DSSC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结果表明:H3PW12O40@TiO2复合粒子的粒径为500 nm,复合粒子中的TiO2为锐钛矿结构,H3PW12O40仍保持Keggin结构.并且测得了稳定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表明H3PW12O40@TiO2复合薄膜电极材料对电解质、染料以及对电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进一步开发DSSC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活性碳纤维负载TiO_2去除低浓度甲醛气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光催化气体反应系统,模拟有限密闭空间特殊环境,以甲醛气体为代表,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不同配比的TiO2并负载在活性碳纤维上,将其放入马弗炉中在不同温度下煅烧,最后测试其对甲醛的去除效率,且研究了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作为整体材料对甲醛的去除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冰醋酸、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和煅烧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是交互的,理想配比下两小时去除率可达78.89%;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作为整体材料对低浓度甲醛的去除满足动力学方程ρA=m0+(ρ0A-m0)exp(-Kt);自制材料对甲醛的去除量为4 357.78mg/(h×m2),稳定性为78.3%.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喷涂陶瓷涂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属基底上喷涂陶瓷涂层使表面具有耐磨、耐磨蚀、耐高温等特点,用运等离子涂技术在45号钢表面喷涂Al2O3、Al2O3-3%、TiO2、TiO2、ZrO2-8%Y2O3等四种陶瓷涂层,部分采用Ni包Al为打底层,检测陶瓷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及结合力等力学性能,并进行相和扫描电镜观察,四种陶瓷涂层的表面硬度达到70-90HR15N;有打底层的陶瓷涂层的硬度稍大于无底层的涂层硬度;Al2O3-3%TiO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m2 3mRNA、CD4 4s和CD4 4v6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腺癌病理学分级、浸润程度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m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 6 2例胃组织标本中nm2 3mRNA、CD4 4s和CD4 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nm2 3mRNA在胃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与胃腺癌浸润和病理学分级无相关性 (P >0 .0 5 ) ,但与胃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负相关 (r =- 4 .93)。CD4 4s在胃腺癌与胃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8% (19 4 0 )和 13.6 % (3 2 2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CD4 4v6只在胃腺癌中表达 ,阳性率为 6 3.3% (2 5 4 0 ) ,同时CD4 4v6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其浸润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r =5 .0 4 )。结论 CD4 4v6高表达和nm2 3mRNA低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联合检测CD4 4v6和nm2 3mRNA能更准确地判断胃腺癌的转移状态。CD4 4v6过量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六方密堆积结构(Zn1-xMgx)TiO3(x=0.1~0.4)固溶体.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和微波频率下Hakki—Paoli法测定了不同Mg^2+添加量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陶瓷体积密度和微波介电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不同Mg^2+掺杂量体系在1100℃下烧结后陶瓷的形貌.结果表明,Mg^2+掺杂能有效稳定六方密堆积结构,避免其分解为反尖晶石结构的Zn2TiO4和金红石(TiO2).当Mg^2+掺杂量x=0.3,1100%下烧结时,可获得最稳定、致密的六方密堆积结构陶瓷体,且该陶瓷具有优良的微波介电性能:微波介电常数(εr)=27.1、品质因数(Q*f)=59000GHz、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65ppm/℃.  相似文献   

18.
把纳米TiO2作为紫外线吸收抗老化剂加入到沥青中,根据紫外线老化前后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的试验结果,分析纳米TiO2及其掺量对沥青抗紫外线老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纳米TiO2的沥青,其紫外线老化后的针入度、延度都有所增加,软化点明显减小;针入度指数的增加程度降低;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损失率均明显降低;纳米TiO2的最佳掺量为1%。纳米TiO2作为紫外线吸收抗老化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沥青抗紫外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TiO2生产厂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TiO2粒子,如果不回收而排放,不仅会造成原料的大量流失,而且造成环境污染.为解决TiO2生产厂家所面临的这一难题,在分析过滤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力学理论和机电一体化控制原理,结合工业污水性质和钛白粉的特性开发了一种全自动、高精度反冲洗过滤器,用以回收污水中的钛白粉.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Metal oxides are in use as catalysts in industrial processes.The surfaces of titanium dioxide (TiO2) has been of great interest because of its capability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nd photocatalysis,and the adsorption of sm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