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奎 《铁道建筑技术》2022,(8):166-169+175
基于长春地铁6号线盖挖换乘车站钢管柱桩基承载力检测,研究采用桩基自平衡极限承载力检测技术对中间桩基极限承载力进行测试检定。在中间桩基桩身平衡点处安装组合式荷载箱,利用加压泵对荷载箱施加垂直荷载并通过传感器传递至桩身;通过位移杆及位移传感器得出静载检测参数,经位移、应力关系计算分析获取桩基极限承载力数据。结果表明,采用自平衡检测技术可测试大吨位桩身轴力及位移,并可判断同一地质条件下桩基的承载性能;相比应变法、钻芯法,该检测技术对地铁工程深孔桩基检测更加准确、可靠、便捷。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桩基承载力与机械阻抗法中动刚度的关系,在同一场地设计了4根相同尺寸的带有不同程度缺陷的模型桩(缩颈桩或断桩),对模型桩进行了机械阻抗法动测和静载试验。建立了桩—土有限元模型,利用模型桩测试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校准,并分析了完整桩在冲击动荷载和静载试验中对主要物理参数的敏感性;同时分析了缩颈、扩颈缺陷对桩基动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同形式、相近地层环境中的桩基,动刚度能很好地反映静力特性;动刚度对影响桩基承载能力的缺陷较为敏感,合理动刚度下限值可以作为桩基承载力的预警值。  相似文献   

3.
摩擦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2):65-68,99
研究目的:解决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桩-土体系的竖向变形相互独立的问题。 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桩-土体系的变形机理得出合适的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其次,根据桩-土体系的变形协调原则对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针对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与桩-土体系竖向变形相协调的计算方法。 研究结论:以变形协调原则与荷载传递法为基础推导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桩基竖向承载力与竖向位移计算各自独立这一矛盾,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桩基静载试验采用接近于通过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的试验方法,比较准确地反映单桩的受力状况和变形特征,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基桩静载荷试验,详细阐述了锚桩反力梁慢速维持荷载法桩基静载试验工艺。  相似文献   

5.
介绍北京地铁5号线3根试验桩采用自平衡法进行静载试验的情况。通过这次试验得到各试验桩的极限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等重要参数。由于采用了自平衡法测试,解决了地铁建设中大吨位桩基承载力测试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在抗拔桩设计中对嵌岩桩承载力影响因素理解不足,导致桩基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嵌岩深度、岩土体性质和桩型对桩基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等截面桩极限抗拔承载力随嵌岩深度的增加呈近线性增加,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呈非线性增加;较软岩与软岩比较,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增幅超过200%;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高于等截面桩88.7%~95.2%。  相似文献   

7.
变径桩具有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以及经济性强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铁路桥梁基础中。然而,现有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主要针对等直径桩基,未能考虑变径截面带来的影响。由于桩基变径截面的存在,其竖向承载机制区别于普通的等直径单桩。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竖向荷载作用下,砂土地基中钉形变径桩在变截面处的承载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变截面以下有限范围内的土体存在刚性核,与变截面共同承担上部荷载;与普通等直径桩相比,变截面桩的桩身轴力在变截面处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依据球孔扩张理论,引入变截面处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结合传统的桩基端阻与侧阻计算原理,推导了变径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公式。与现有规范对比表明,提出的公式可较好地计算砂土地基中变径桩的竖向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直径盾构下穿近邻地面设施施工工况,建立考虑地层-隧道-构筑物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真实的模拟了盾构施工过程,系统的分析了盾构掘进对地层和构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刀盘位置对构建筑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不同位置桩的桩基承载力受盾构开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及构建筑物的沉降影响主要集中在隧道顶部,影响宽度约为隧道宽加两倍隧道埋深;刀盘正上方的地层沉降速率最大;受盾构施工影响,桩顶桩基承载力增大,桩底桩基承载力减小,当桩位于隧道正上方时,桩顶和桩底的桩基承载力的变化最大。所得结论为减小大直径盾构下穿施工对近邻地面构建筑物的影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冻土区病害桩基容许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发现温度场的变化会对高原冻土区桩基承载力产生影响,针对某铁路桥梁桩基出现的承载力下降现象,考虑桩土所处的复杂温度条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桩基温度场模型,分析冻土温度场变化对该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承压水、太阳辐射和气候变暖等因素的作用使桩土界面温度升高,导致桩基础容许承载力下降,温度场对冻土区桩基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桩基础施工应尽量减少热量带入到冻土地区中,减小对冻土的热扰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北京地铁15号线新建奥林匹克公园站顺行密贴下穿大屯路隧道的施工技术难点,对传统泵吸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设备进行改进,使其满足导洞内复杂环境下桩基施工的要求,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保证施工安全和成桩质量。桩基施工完成后,通过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得到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反射波法对大直径桩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试验和检测结果均表明,大直径桩均为Ⅰ类桩,桩身完整性良好,实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求。说明暗挖导洞内大直径桩成套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成桩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产生的影响,依托吴定高速公路,开展旋挖钻孔、冲击钻孔以及人工挖孔3种成孔方式灌注桩的现场静载对比试验,得到不同成孔方式灌注桩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顶位移等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挖孔桩的极限承载力最大,冲击钻孔桩的极限承载力最小;3种成孔方式桩基的桩身轴力衰减速率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其中人工挖孔桩桩身轴力的衰减速率最大,冲击钻孔桩的最小;此外,在同一荷载作用下,人工挖孔桩的桩侧阻力最大,桩端阻力最小而冲击钻孔桩的桩端阻力最大,桩侧阻力最小。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灌注桩基础选择合理的成孔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且有利于桩基承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座大桥主墩其中之一的2.8 m直径桩成桩后出现质量缺陷,采取高压旋喷注浆及孔口挤压浆的联合灌浆法对缺陷桩进行加固补强处理,确保了桩基承载力的要求,减小了经济损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预埋荷载箱对桥梁桩基单桩承载力进行试验,对桩基设计极限承载力进行测量,摒弃了静载试验、高应变试验的试验方法,简化了过程,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以一岩溶区建筑工程为例,建立桩基-顶板-溶洞相互作用力学模型,通过不断折减溶洞顶板强度参数,直到溶洞顶板塑性区完全贯通,获取强度折减系数,进而获得溶洞顶板安全厚度和桩基极限承载力。溶洞顶板安全厚度为模型顶板厚度与强度折减系数之商;桩基极限承载力为模型桩顶加载量与强度折减系数之积。桩基静载试验表明计算结果合理。与简化理论解析法相比,局部强度折减法不受溶洞形状、顶板边界、荷载作用位置等因素制约,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 12 8根打入桩资料的统计分析 ,用“校准法”对《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 0 0 2 .599)桩基可靠度水准进行校核计算 ,并确定桩的目标可靠指标 β以及提出单桩承载力的表达式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6.
结合自平衡法在厦蓉高速公路文明特大桥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试验中的应用,详细阐释了自平衡测桩法的关键技术,总结了自平衡测试技术的施工经验,为同类桥梁的桩基试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考虑竖向荷载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采用能量法对地基土中端承桩的水平振动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根据分析动力学建立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桩土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通过复变函数和广义变分原理分别建立桩基和土体控制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推导出土体位移表达式,结合桩土耦合振动条件和迭代程序得到桩基位移、内力和桩顶水平动力复阻抗解析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研究竖向荷载对桩顶动力复阻抗的影响以及桩周土剪切模量和桩长对桩身位移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力复阻抗随竖向荷载增大而逐渐降低,桩身水平位移和转角随桩周土剪切模量增加而注浆降低;桩长达到有效桩长时,桩土系统有效耦合振动长度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西安北站车站2800余棵桩基全部采用桩基后压浆形式。后压浆钻孔桩是桩基工程中新技术,钻孔桩后压浆可以有效地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少基础沉降量,西安北站主站房工程中广泛使用了该施工工艺。简要地介绍了钻孔桩后压浆理论,并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西安地区钻孔桩桩端后压浆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穿越饱和黄土区桥梁桩基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桩基托换技术,分析原桩和托换桩轴力的变化规律,观测沉降.结果发现:承台的存在使得托换桩的整体沉降小于原桩,符合地表沉降规范要求;托换桩桩身轴力小于原桩,该桩基托换方案满足桩基承载力要求;承台荷载分担比与荷载总量正相关,荷载为3 kN时承台荷...  相似文献   

20.
<正>2003年以来,我国铁路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伴随大量的新线、新客站开工建设,大跨度、高层建筑工程不断发展,限于特殊地质条件,为提高单桩极限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量,桩基工程出现2大特点:超大吨位、超长。很多工程单桩设计承载力超过几万kN,且还在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