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为确保车辆在上坡路段的行驶安全,针对高速公路6轴铰接列车在上坡路段运行速度预测误差大、安全运营管理难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上坡路段6轴铰接列车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采用雷达测速仪和AxleLight路侧激光仪采集西南某山区高速公路5处连续上坡路段的6轴铰接列车的交通流数据,并对实际运行速度与现有规范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以纵坡坡度、纵坡长度、车辆比功率、初始运行速度4个参数为变量,构建上坡路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提出了预测模型误差修正方法,并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现有规范运行速度模型对6轴铰接列车运行速度的预测平均误差率达到了25.37%,模型误差较为显著;上坡路段6轴铰接列车的运行速度与坡度、坡长呈负相关,与车辆比功率呈正相关;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R2为0.978,且满足相关检验指标;模型预测速度与实际速度差在2~4 km/h之间、相对误差平均值为8.86%,其结果较规范模型降低了16.51%;考虑交通密度因素修正后,模型预测速度与实际速度差在1 km/h以内、相对误差平均值为1.08%,其结果较未经修正的预测模型降低了7.78%,较规范模型降低了24.29%。由此可见,该速度预测模型对长上坡路段6轴铰接列车运行速度预测的准确性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2.
事故预防除了要对车辆、驾驶人加强监管外,治理道路安全隐患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其中,“长下坡”路段尤其需要引起重视。那么,符合建设标准的“长下坡”路段是否安全?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本文以云南元江县境内的27km的长下坡路段为例,具体谈谈被称为“死亡之坡”的长下坡路段存在的道路线形、标志标线、道路设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基于驾驶员人因的山区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线形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大型货车自然驾驶试验,研究了驾驶员动态视觉参数在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的分布特性及线形组合对驾驶员视觉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线形组合设计控制指标和标准.首先通过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自然驾驶行为试验,获取了驾驶员眼动参数;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长大连续下坡路段驾驶员视觉负荷强度模型;最后提出了基于驾驶员视觉负荷强度的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纵坡组合及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陡-缓-陡纵坡组合模式设置的缓坡并没有减轻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视觉负荷,长大连续下坡路段应尽可能采用单一纵坡模式进行展线;相邻坡段坡度差宜控制在1.5%以内,条件受限时也不应超过2.3%;直坡段宜将直坡组合度控制在0.02 m-1以内,弯坡段宜将弯坡组合度控制在0.25m-1以内、条件受限时应控制在0.45 m-1以内.  相似文献   

4.
简讯     
《公路》2007,(5)
固原安保工程处置危险路段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公路分局本着“合理布局、重点控制、适当防护、主动引导、因地制宜”的方针,完成固原境内8条国省干线公路和重要县道共计952 km的安保工程任务,处置危险路段1 319处118 km,整治G309线、S203线等5条公路13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固原地区公路大多为越岭线路,地形复杂,技术等级低,坡陡弯急,道路安全防范设施不完善,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固原分局按照“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总体要求,成立了安保工程实施领导小组,从路况调查、方案制定、工程招投标、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S形弯坡路段自由流大货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速驾驶是山区高速公路S形弯坡路段大货车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研究S形弯坡路段运行速度对大货车的安全行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车速与影响车速的公路线形因素抽象函数关系,确定影响S形弯坡路段车速的公路线形因素包括曲线半径、坡度、线路长度;采集监测数据和路段信息,分析S形弯坡路段大货车运行速度变化规律;建立自由流大货车S形弯坡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的平均纵坡与连续坡长进行了规定,但平均纵坡≥3%的规定在应用时掌握难度较大,针对该问题开展了补充研究。根据对已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平均纵坡控制指标采用情况的调查分析,2008年前为了克服高差和降低工程造价,采用最大纵坡+短缓坡段连续拉坡现象较为普遍,最大纵坡为5%时,任意连续3 km平均纵坡较容易超过4.25%,任意连续5 km以上平均纵坡在3.5%左右的情况较多,任意连续10 km平均纵坡超过4.0%的较少,缺少平均纵坡控制指标的规定,造成纵坡设计随意性较大。根据对高速公路平均纵坡与交通事故关系及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交通事故多发位置的调查研究,连续长大纵坡长度在15 km内,交通事故多发位置一般在靠近坡底位置;大于15 km,特别是大于30 km以上,事故多发位置一般在中间的较大纵坡路段;当高速公路区间平均纵坡大于3%以上时,事故率迅速上升,而且随着坡度的增大,事故车辆所行驶的距离越短。结果表明:为了避免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出现交通事故多发点,提升交通安全性,除了应控制全路段平均纵坡指标外,还应使纵坡设计接近于平均纵坡度。提出了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中对高差小于300 m的任意区间平均纵坡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连续下坡道路事故率与纵面参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连续下坡道路的纵坡坡度、坡长与事故率的关系,采集了6条连续下坡路段的事故数据和纵面线形参数,选取事故地点坡度、事故地点向上坡方向长度为N(N=1,2,3,4,5 km)的平均坡度为纵面参数,绘制散点图观察不同纵面参数对事故率分布的影响,并对事故率与各纵面参数进行指数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率与平均坡度呈指数上升关系,与不同纵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是显著的;连续下坡道路某点的事故率取决于该点向上坡方向2~3 km路段的平均坡度.  相似文献   

8.
工程     
两部委推进高速断头路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建设 根据交通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联合发出的通知,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有原“7918”国家高速公路23个项目、3221km;《国家公路网规划》新增国家高速公路23个项目、733km;普通国道“瓶颈路段”有36个项目、2789km。  相似文献   

9.
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为为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复杂、线型指标低,存在20km长的连续上下坡和纵坡3%的陡坡以及超高5%的路段,给路面设计增加了难度,本文介绍了该项目一般路基段、连续长上下坡路段、陡坡路段、桥面铺装以及隧道路段的路面结构设计,希望为山区高速公路路面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区高速公路弯坡路段是"弯"平曲线和"坡"纵曲线的组合路段,安全隐患多,常因行驶速度、运动视距、交通管理、安全防护等原因成为交通事故高发的"高风险"路段,其安全性能对高速公路全线运营安全和通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以事故多发的某弯坡路段为例,通过现场的交通调查和实际行车实验,从实际交通流特性的角度,分析连续弯坡路段事故的致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分析发现:运行速度过高、运动状态下弯道视线受限、交通组成多样、速度离散性、大型车弯道借道等就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弯坡组合路段的交通安全水平,提出了基于货车交通安全的弯坡组合路段可靠性设计方法。先以现行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为依据,对弯坡组合路段可靠度进行了定义,以货车转弯和下坡过程中制动器制动效能下降的临界安全温度、货车侧滑和侧翻失稳现象为约束条件,建立弯坡组合路段的功能函数,推导了其可靠性模型,提出了弯坡组合路段可靠性计算模型的求解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示范了弯坡组合路段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应用,并验证了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货车在某些设计参数条件下的弯坡组合路段上行驶时,往往也会发生侧翻先于侧滑的现象;(2)现行的弯坡组合路段设计即使能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和指南的验算要求,但不一定能满足可靠性设计的要求。提出的弯坡组合路段可靠性设计方法能够减少危险弯坡组合路段的出现,提高道路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从汽车行驶特性分析公路弯坡路段线形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汽车的行驶特性,分析弯坡路段的行车及安全状态,并对弯坡路段的线形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燃 《世界汽车》2006,(12):116-119
“二十四道拐”始建于1927年,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约1公里处的莲城镇五一村半官坡,这段公路从山顶到山脚近4公里,蜿蜒崎岖,共有20余个弯道。1936年,由工兵部队改建竣工。抗战爆发后,因地处战略要塞,该公路成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运送美国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1941年,日军攻占缅甸,截断了滇缅公路,美军陆军中将史迪威于次年3月奉命来到中国直接参与指挥盟军援华对日作战,并于1943年秋主持改建了“二十四道拐”路段。1943年5月,美国的随军记者拍摄并发表了“二十四道拐”的照片,轰动世界,“二十四道拐”首次为世人所知。此后,“二十四道拐”以其险峻奇特的构图,成为国内外媒体宣传中美盟军团结抗战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为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复杂、线型指标低,存在20km长的连续上下坡和纵坡〉3%的陡坡,以及超高〉5%的路段,给路面设计增加了难度,本文介绍了该项目一般路基段、连续长上下坡路段、陡坡路段、桥面铺装以及隧道路段的路面结构设计,希望能为山区高速公路路面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 概述 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的那马—大塘段(K22 000~K53 620)为丘陵地带,高路堤地段较多。路中心填土高度大于4.0m共88处,长5.506km,占本路段长度的17.4%。其中填土高度在4~6m的41处,长2.361km;6~8m的24处,长1.675km;8~10m的20处,长1.33km;10~13m的3处,长0.14km。而且,高路堤大部分在软土基上。本路段于1987年3月相继破土动工,要求在1988年12月中旬前建成通车。在  相似文献   

16.
《驾驶园》2017,(1)
正2016年12月20日,贵州省桐梓县闻名于全国的"魔鬼路段",如今变景观。老国道210上的七十二道弯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大河镇镜内,海拔1450米,长约12公里,是通往四川、重庆等省份的必经之路,因有大小72个弯而闻名于全国,过去出入的车辆时常在该路段发生交通事故,被誉为"魔鬼路段"。而今七十二道弯出入车辆少了,生态环境变美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纵断面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合理的公路纵坡坡度和坡长是既能克服高差而又能保证工程经济合理的关键性设计指标,其值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公路通行能力、运输效益、桥隧等结构物的设置,而且关系到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公路建设费用的高低。本文针对我国的主流货运车型与载重吨位,根据连续长大下坡实车满载试验,研究了车辆制动器温度和车辆刹车效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山区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平均纵坡和坡长限制要求,以及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连续下坡道路的坡度、坡长与事故的关系,采集了5条典型连续下坡路段(总长度为76.68 km)的1 276起事故数据。从事故起数沿下坡方向的里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事故集中分布在下坡路段的下半段,并且随着里程的积累而增加。对事故率与事故地点坡度和一定坡长的平均坡度分别进行线性和指数回归,对比回归结果和方程的样本决定系数R2,显示事故率与平均坡度的相关关系较事故率与地点坡度的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地铁一号线有望在明年初全线开工,其试验段工程计划在今年10月开工。地铁一号线规划西起咸阳市森林公园,东至纺织城,全长31.8km。全线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后围寨至纺织城段,线路全长25.5km,其中后围寨至汉城路段为高架桥,长5.38km;汉城路至纺织城段为地下线,长19.85km;过渡段0.27km。一期工程共设车站19座,其中地下站15座,高架站4座;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1处、停车场1处,主变电站2座,控制中心与二号线共用。  相似文献   

20.
为综合考虑山区双车道行驶安全舒适性对速度的限制,基于交通安全工程理论,采用多元非线性数值回归分析技术,探讨了平曲线半径R、坡度i、坡长l与事故当量损失率P的相关关系及P、弯道速度V与心率增长率N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模型和驾驶员行驶舒适性评价模型,并在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及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推导限制安全舒适速度V。结果表明:在安全性最高的一般弯、坡路段阈值P=80、N=20%时,V=35 km/h达到最佳行驶安全舒适性;在安全性最低的急弯、陡坡路段阈值P=498、N=40%时,V=10 km/h为最大限制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