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的出现在各个行业都引起极大的振动,人们在惊叹它强大能力的同时,也在担忧它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汽车维修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行业,也必将受到ChatGPT的影响。在机遇方面,ChatGPT技术可以促进汽车维修理念的革新,推进汽车维修方法的发展。同时,在应用ChatGPT技术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是最为人所知且在各行业已经有应用的代表性信息技术。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从化石燃料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过渡期。近期ChatGPT在科技圈掀起新一轮关于人工智能的热潮,该聊天机器人模型的诞生让人们看见了无限可能。巴黎、纽约多所高校宣布禁止教师和学生使用ChatGPT,旨在防止学术欺诈和剽窃;  相似文献   

3.
<正>由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研发的ChatGPT,大概是编辑部首次寻觅到的非人类受访者。ChatGPT表示,在汽车产业中,它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协助汽车销售与客服人员,通过提供客户信息和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来提高效率。“不过,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我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工作,因为人类仍然是最具判断力和创造力的生物。”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其中自动驾驶技术则是人工智能技术中的重要应用,自动驾驶技术的主要目标是让汽车可以自主行驶,减少驾驶人的驾驶疲劳,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需要依赖于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其中,自动驾驶感知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承担着让自动驾驶汽车“看得清”的任务,其研究和发展将影响自动驾驶汽车落地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场景之一,其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能驾驶将为物流运输带来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的服务,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智能驾驶利用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设备感知周围环境,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处理数据,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既减少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配件》2022,(20):22-23
<正>在“新四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更多挑战。创新技术的快速迭代,让企业越发注重提高核心竞争力。立足于新的竞争格局,企业亟需构建高效率、强韧性的供应链生态。《汽车与配件》在41年的发展历程中,亲历了行业不同阶段的变革发展,并通过“2022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发展创新大奖”及“2022中国汽车后市场最受欢迎品牌大奖”,对产业链上的创新技术及企业,以及后市场优秀品牌进行表彰,鼓励行业创新,倡导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人们对汽车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需求,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智能手机控制技术等实现汽车的远程智能控制。文章将从国内外汽车智能控制发展现状,汽车远程智能控制如何实现,需要运用的技术点出发进行阐述,如何实现对汽车远程智能控制,以及实现汽车远程智能化控制后带来的便利进行描述。文章主要从汽车如何实现远程智能控制相关技术问题,以及其优缺点和未来发展前景。充分展现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便利,促进汽车自动驾驶的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了显著突破,凭借其实用性、涌现性、灵活性等特点为汽车智能化发展带来新机遇。为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汽车产业的影响,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内涵,重点介绍当前先进的大模型技术,分析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剖析了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风险,探讨了针对大模型的政府监管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其在汽车领域的深度应用将催生汽车产业新业态,有助于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汽车与人工智能愈加契合,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方面体现出的便利性更加显著。文章简要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并对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论汽车技术如何飞速发展,汽车安全性仍然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部分。在今年上海车展上,致力于“拯救更多的生命”的汽车安全专家奥托立夫展示了其创新技术和理念,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本刊记者对奥托立夫中国区总裁孙逸进行了专访,就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愿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各汽车主机厂和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智能汽车,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路径也成为大家对智能汽车发展的共有认识。简而言之,软件定义汽车就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决定智能汽车的发展。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汽车硬件技术的生产制造和质量工艺也逐渐趋于统一,汽车软件将成为区别汽车个性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2022年底大语言模型实现技术突破,并开始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拓展应用,同时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政策公开征求意见,这些事件给原本降温的智能网联汽车以及自动驾驶产业带来了新的热度,产业领域纷纷传来利好分析,甚至很多分析认为自动驾驶的“奇点”已经临近,就等下一个突破性技术的到来。这种预测和目前经济大环境、汽车产业产销压力以及监管问题不无关系,我们应该客观分析目前的技术能力、产品性能、消费者反馈等问题,建立合理的产业推进及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刘波 《时代汽车》2018,(2):40-41
如今人工智能俨然成为时代的一大热词,AI技术会成为未来十几年里技术革命的重要动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目的是使汽车更加智能化,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迅猛发展,同时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其含义也更加广泛、涵盖的部分以及内容也更多。本文在深入分析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汽车驱动系统设计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汽车涂装技术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促进汽车涂装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速行业间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进发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分会定于2009年10月14日—16日在武汉举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涂装技术交流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4,(25):18-22
随着国家对汽车行业准入限制的放宽,原本国有企业一统江山的国内汽车行业开始陆续出现民营企业的“陌生面孔”。民营汽车企业的出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鲶鱼效应”的显现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更快发展。2002~2003年汽车行业的“井喷”行情及国内汽车行业“暴利”的诱惑,更是吸引了大批民营企业“前仆后继”、“纷  相似文献   

16.
汽车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逐渐达到完美的地步,在其不断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汽车故障诊断也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技术智能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给汽车运用带来了更加完善的行业工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进步,智能汽车作为人工智能在汽车上的载体,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于大众日常使用度极高的汽车上,人们在体会智能汽车带来便捷的同时,许多之前未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如何从法律层面预见及解决相关问题,是摆在智能汽车工业发展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8.
郭子祥 《专用汽车》2023,(11):113-115
对现代汽车维修特征及维修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新技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汽车维修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高新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汽车维修模式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汽车维修行业,减少了不同规模企业获取技术信息的信息差,其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新闻     
《汽车与配件》2023,(4):12-21
<正>海马汽车通过百度Apollo接入“文心一言”,携手打造智能汽车体验2023年2月20日,海马汽车正式成为百度“文心一言”(英文名为“ERNIE Bot”)首批先行体验官。海马汽车将通过百度Apollo融合文心一言的全面能力,携手打造基于智能汽车场景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交互,开启人工智能时代的汽车全新体验。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十余年,拥有产业级知识增强文心大模型ERNIE,该产品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基于文心大模型技术,百度进一步推出了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汽车数量的增多也促进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汽车维修技术是汽车修理行业的核心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汽车维修技术是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和服务的保障。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我们应当不断提升汽车维修技术,适应人们对维修质量的高需求,以此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